展望:我对观念艺术厌烦了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2122   最后更新:2015/10/29 21:44:29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5-10-29 21:44:2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彭菲


艺术家展望

  漆黑的空间,只有由几块镜面折射至天花板的光柱若隐若现。一片片肉色的被肆意拉长的“面皮”,薄薄地贴合着箱子,一路从半空垂到地上。近看,竟能从中捕捉到“人形”的蛛丝马迹,比如脚边的一只手,或是像两根粗面条一样软塌塌的腿,以及无数似是而非挣扎的脸。

  这不是末世,不是兵荒马乱的电影场景,而是展望新作《幻形》。10月25日,在其最新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中,这件作品被独立放置室内展厅,首次公开展出。


作品《幻形》(2015),该作品的材料为延展性高的轻质土,展望用双手拉扯,将人形随意破坏。

作品《应形》于去年展于其长征空间个展上


  和展望最为人熟知的《假山石》截然不同,《幻形》和石头完全无关。艺术家张晓刚称:“这些年来展老师一直试图以极端的方式来破解人造石头给他带来的荣耀和魔咒,但这次可能是最‘彻底’的——石头成了一堆‘烂泥’。”

  无论是去年的《应形》,还是今年的《幻形》,展望不断与其背负盛名的石头符号抗衡。若说仿石雕作品《应形》形似神秘太岁,其结构还留存某种古典气质,那《幻形》则完全脱离常人的视觉经验,扁扁片状物中藏着一个个曾经的“生命体”,完全构建了新的“形”。展望透露,为了完成这件新作,他不断尝试材料,最终选择容易延展的轻质土。他先通过3D打印制作人形磨具,再用双手推、拉、提、撕,形成类似浮雕作品——当放在箱上时,作品随着棱角四处垂落,它成了“立体雕塑”。“虽然作品看似吓人,但做它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只顾着先创造自己,再打破它。”展望说。


作品《坐着的女孩》最初展自1991年的新生代艺术展中。

破形

展望回忆,创作《幻形》最大的困难在于实施“破坏”的途径,材料是决定了作品得以实现的关键。最初,他从陕北面食中得到灵感:面能够无限拉长,这和《假山石》中反射物很像,都有自由的流动性。但面食长期摆放会长毛,会腐坏。所以,经过半年调试,他选择了孩子制作玩偶的轻质土。“在北京就有卖,我拿来做作品,也和孩子一起玩。”展望说。

  由于《幻形》借助于3D人体打印,在撕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形痕迹,乍看之下有些悚人。制造恐惧的视觉张力不是展望的初衷,他仅是想用破坏自己身体的方式,直白地打破固有经验。“一样是根据摄影照片来创作,去年《应形》是有临摹之意的,它形似太岁;今年《幻形》更直接,创造它,毁坏它,我就像是《假山石》的折射面一样,用另一种方式,打破自己。”展望告诉雅昌艺术网。

  事实上,破形是展望历来的的创作主线之一。

作品《空灵-空》中山装(1993),该作被视为早期新雕塑的代表

  第一次“破形”始于1993年。当时,展望开始创作《空灵-空》中山装系列,它与早期写实作品《坐着的女孩》截然不同,该作被誉为中国新雕塑的开始,这距离他次提出“观念雕塑”的概念还有5年之久(1999年)。1994年,中山装系列首次展出,现场装配黄土和脚手架,18件“空壳中山装”被赋予各种超常规的动作,与中山装服饰流露的传统而庄严气质大相径庭。这组作品奠定了展望早期创作的基础,而他却于2002年,在广东艺术三年展上,将15件“中山装”埋在地下,就此终结这段历史。

作品《假山石》(1995-)系列中,光滑的不锈钢表面呈现的幻象是艺术家近年来主要的创作依据。

  之后,展望很快迎来第二次“破形”。1995年,他以不锈钢为材料,开始创作最为人熟知的《假山石》系列。表面银光闪亮的工业材料,让传统园林中的景观石产生截然不同的都市化形象,充斥着消费、物质、浮躁,欲望。

作品《镶长城》(2001年)

  不过,随着《假山石》的成功,破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拉锯战。2005年之前,展望以神秘开放的环境使《假山石》有更旷阔的含义。《公海浮石》(2000年)、《镶长城》(2001年)、《新补天计划》(2001-2003年)等作品被先后放置在公海、长城、或太空等区域,他称这些“开阔的空间”是继传统展厅、画廊、公共空间和机构之外的“第五空间”。之后,“假山石”进入了摄影、影像作品中,如代表作《镜花缘》(2005年)。不过,要真正向“石头”道别,并不容易。

  但摄影的确成了展望突破符号的出口。自2009年开始,展望常裸身拍摄《假山石》的中的自己。那些流动的、怪异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象,让他产生新的创作思路。于是,他用制图软件放大映像的细节,并以临摹的方式,完成仿石雕作品《应形》系列。自去年长征空间展出后,这些形似太岁的作品,让不少了解展望的朋友大吃一惊。

  “艺术家要在美学上有所建树和突破,如果没有,那他即使道德和其他社会价值的评判,都是无效的。”展望说。


展望个展《我的宇宙》(2012),5000块碎石被悬置在UCCA的展厅中。

展望个展《我的宇宙》(2012),屏幕中以3分钟的时长缓慢播放几毫秒的爆破实况。

石头与时间

  即使展望的《假山石》符号已深入人心,但他未曾停止过新的开拓,比如,以石头述时间。

  2012年,展望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个展《我的宇宙》,将5000枚碎石悬置展厅。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他在山东费县将一块巨石在空中爆破,并用每秒2000帧的高速摄影机器,从6个角度记录爆破过程。不过,科技只是他的创作工具,他想探讨的是宇宙与时间。他说:“时间是有形的。”为了作证这一说法,他将几毫秒的爆破时间剪辑成三分钟的视频,投射在UCCA的屏幕上,让观众清晰看每一个爆裂的物体轨迹。除此之外,在同年个展《无所循形》上,他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投射一柱光柱,光柱中的流动的浮尘,正是时间流逝最好的证明。



展览《无所循形》(2012),在一束光束下,浮尘显示着流动的时间。

  这些作品都反映着展望在材料实验之外对中国哲思的致敬。实际上,展望自少年时代起就在外祖父的影响接触山水画,八仙桌、园林、太湖石是他童年最初的视觉记忆。他曾说,太湖石经历自然地质、气候等多种原因,要经过上亿年才雕刻出来的。中国人能从太湖石中磨出很多,关于美与丑。

  近期,随着《应形》和《幻形》的先后问世,展望似乎正向二十年的《假山石》告别。当然,这些作品源自不锈钢材料反射出的幻象,但最终的造型却与都市化语境下的《假山石》相去甚远。无论是形似“太岁”的《应形》,还是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幻形》,已明显摆脱了《假山石》的符号语言。

  “说白了,我对观念艺术厌烦了。”展望说,“我们曾否认‘形’,认为它不会有新玩意儿了。但现在越来越多观念艺术就是一个空壳的idea,我烦这个。真正好的艺术,是直指人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潜意识,人总是逃避认识真正的自己,我们害怕知道自己有多么坏,或者有多么好。但艺术不能。”

  显然,展望仍然保持好奇,他在用作品证明,不破不立。



展览《暂时什么都不是》(2015),地面装置为新作《拓地》。

对话展望

雅昌艺术网:这次两件新作(《拓地》和《幻形》)之间有何关联?

展望:《拓地》和《幻形》,一件屋外,一件屋内;一件平面,一件立体。两件作品延续了对《假山石》的进一步探索:《拓地》延用了不锈钢材料,除去了太湖石的形,直接与地面接触,与空间呼应;《幻形》是之前《应形》的延伸,进一步讨论不锈钢下反射的自我。


展望作品《应形》(2014)细节

雅昌艺术网:之前《应形》是根据您拍摄的反射下的自己而做的,《幻形》依然如此吗?

展望:照片是一个参照物,但《应形》是有“临摹”的成分,而《幻形》是完全的“再创作”。我一直观察不锈钢下反射的自己,幻象呈现各种多变的曲线,现实中完好的身体在其中看似不断流动,变得支离破碎,这种“流动感”在《应形》中没有得以全部展现,所以我想以《幻形》进一步推进。我用3D打印制作了一个“我”的模型,并且用推、拉、扯、撕等方式不断破环它的形体,最终成了现在这样。这件作品就是“我”,我想要打破自己。

展览作品《幻形》(2015)


雅昌艺术网:作品最终呈现扁扁的片状,具体是什么材料有如此好的延展性?

展望:就是孩子制作玩偶的轻质土,类似纸粘土,它手感很润很Q,可以像面一样被拉得很长。最初我想要用面来做,但它毕竟是食物,怕时间久了会长毛。我后来在台湾找到生产这类材料的地方,但效果甚微。最后,我的学生和我说北京就有买,很小的一袋,五颜六色。

雅昌艺术网:但最后这件作品是肉色,这是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统一性吗?

展望:其实这个材料还有个特点就是能混合多种颜色,我也做过一些。但后来黄专建议还是用肉色,这样更能够彰显“形”的力量。

雅昌艺术网:单纯从“形”的角度看,这件作品有些令人生畏,比如贴合在箱子上挣扎的手,无法分辨五官的头部以及四处粘连的躯干和双腿。为何做这样一件作品?

展望:做这件作品时,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是做了一个人体,把他拉开,设想自己在泥浆里面混着。我根本没有表现任何东西。这就好比大自然,你说它恐惧也好,不恐惧也好,它就是现实。我没有想表现任何意思,它是经过我撕拉提扯后,自然成形的。

展望对人形雕塑进行调整


雅昌艺术网:撕扯人形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动作。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展望:什么感觉都有。这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一处假借他人之手。

雅昌艺术网:您被自己的作品吓到吗?

展望:有的,但这不是对于危险的恐惧,而是被潜意识所吓到。艺术刺激着人要面对灵魂的深处。你真正是个什么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害怕回答,当你没想到自己那么坏,或那么好的时候,你都会感到恐惧。现实中,我们都回避这一点。但艺术无法回避。艺术会把各种能量释放出来。只有你什么都不要表达时,可能你内在深层的感情才有机会表达出来。我们所谓的流动雕塑,是不断让人释放先前忽略的情绪的。这件作品就流露着潜意识的各种情绪。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这件作品美吗?

展望:当然是美的。恐怖也是一种审美,美学范围很大。你觉得恐怖,是因为看到一些身体的局部。但如果你要仔细看《假山石》的反射,你同样能看到恐怖。

  那些藏家买了我的假山石,他们还没有读到。看了我的《幻形》,他再回去看假山石,或许就能懂了。

  恐怖当然是一种美。艺术家如果这一辈子没有在美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那么他所有的道德与其他的社会意义的评价都是无效的。

雅昌艺术网:在制作的过程中,您有想过最后是这样宏大的呈现效果吗?

展望:这其实是一个雕塑观念的问题。我所用的这种材质,撕拉后是平面的,很难“立体”,我觉得不过瘾。如果最终达不到立体效果,我感觉这件《幻形》就失败了。在尝试很多方式以后,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这些摊成饼的东西放在方盒子上,只要它打弯,它就能立体了。立体的事物不一定要实实在在立体;平面的作品,在箱子上折弯就能立体了。这个观念,是我完成这件作品的关键。

无论《应形》或是《幻形》,其创作根据都是来自不锈钢材料下反射的幻象。


雅昌艺术网:从《应形》到《幻形》,您都是以相片作为媒介进行参考。摄影在您的制作过程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展望:摄影很重要,它是最直接的记录方式。做雕塑的过程很长,我不可能一边看着自己的作品反射痕迹,一边做雕塑。另外,我要用电脑对作品加工,因为晃动的拍摄时细节可能没有那么清楚。在电脑里把细节强化,电脑能够显示更细致的肌理。无论《应形》还是《幻形》,它们带有电脑时代雕塑的印记。

雅昌艺术网:在信息化时代,很多艺术家喜欢借助计算机语言或其他新兴技术来完成对“形”的捕捉,这和过去用古典的方式徒手完成差别很大。

展望:我从来不把新发明和传统的方式区分开。我觉得这是一回事。比如我做爆炸石头的时候,对于石头碎片观察是很传统的一件事。但我拍摄用的设备是非常高科技的。说到底,科技就是一个工具,它对我思考问题不干预。不过,科技会带来经验之外的审美,以前的古典审美是肉眼看到的,有了电脑以后我们通过电脑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一部分。

雅昌艺术网:“形”是雕塑无法绕过的问题。从“拓形”、“应形”到“幻形”,您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展望:做《幻形》是我的个人需要。说白了,我对观念艺术厌烦了。我对于哪些虚伪、空泛、不触及人潜能和潜意识的艺术厌烦了,对于空壳化的,不触及感觉和心灵的idea艺术厌烦了。艺术必须要触及内心深处,不能表面折腾。曾经我们把造型否定了,认为“形”不能表达任何新玩意儿了。而在厌烦观念艺术之后,我这两年的作品又和“形”有关。这和所有idea式的艺术不同,只和人的心灵、潜在的情绪有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