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恺: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到艺术中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631   最后更新:2015/10/17 22:58:25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5-10-17 22:58:25

来源:Hi艺术  作者:曹丝玉


11月份即将要在杨画廊举办自己个展的“aaajiao”(徐文恺),会带来自己2007年转移上海后的第一次回归。在谈及现在的上海时,徐文恺分享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历,虽然身处80后年轻艺术家的阵营,但许多现在最为活跃的80后艺术家都是看着他做的网站一起长大的。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到艺术中,是他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应。


上海是谈事情的,北京是可以谈梦想的


Hi:当时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有怎样的契机?
徐:2006年北京的当代艺术市场非常火爆,但新媒体艺术很弱势,甚至连一个好的展览机会都没有。2007年我参加了一个荷兰非常重要的“媒体艺术节”,张培力、张尕、李振华他们都在其中,也是在那时结识了杨振中夫妇。加上当时我在北京的工作室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有点矛盾,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上海那边相对清晰一些,所以当时就去了上海。

《枯山水》尺寸可变 海绵,金属 2014
Hi:你说“不知未来的路怎么走”,是哪几方面的不知?
徐:我们面临第一位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就是怎么样能活下来。当时根本不存在作品收藏的问题,“新媒体艺术”到今天都没有成熟的市场。另外,上海比北京更有“契约精神”,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可能还继续做商业的线索,也会选择上海而不是北京。
Hi:这两个城市带给你不同的方向感?
徐:对我来说,北京在今天都是一个很疏离的城市,虽然它看起来是热闹。大家觉得上海更市侩、更拜金,但我反而觉得这样的秩序是很自然的,这种距离感反而让你觉得踏实。再加上当时许多朋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来到上海,感觉像是有种力量地驱使吧。
Hi:有备而来?

徐:上海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尤其是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当你已经是一个成立的人,你才能来这儿走得更远。但如果你还是一个懵懂的人,我觉得从上海的物价到它的做事逻辑,会让你觉得在这儿很难生存。但是北京对每个阶层都是绝对宽容得,所以讲的夸张一点,上海是谈事情的,北京是可以谈梦想的。

《Obj.5》尺寸可变 两块LCD显示器,木质组件 2014


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做艺术


Hi:所以去上海之前,你已经开始个人的创作。
徐:2007年我就参加了李振华在阿拉里奥策划的“1997—2007中国媒体艺术十年”,我们(当时的工作室)做了一个交互装置。但整体来说对商业和艺术的问题比较混乱,并不明确之后的路怎么走。
Hi:那时候“新媒体”也真的很新。

徐:2007年谈论“新媒体”和现在谈论“新媒体”是两个语境,那时很多人觉得你做的不是艺术,而且市场的高峰赋予更主流的当代艺术以价值。所以当时业内的很多人会轻蔑地看一些处在边缘的内容,他们不关心也不想关心,所以也有过迷茫。加上后来我没有成为张培力的研究生,也没有进入那个系统正式学习,所以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

《Limited Landscape, Unlimited Floating》9 x 9 x 8cm 3D打印,磁悬浮套件 2015

Hi:什么时候确定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呢?
徐:2009年我做了一件“Cloud and Data”的作品,那件作品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以前很多都是以交互和表演为主,在那之后我发现自己更擅长做基于影像语言的装置。其实从2000年之后,网络普及加上商业推进,交互变得非常日常,没有办法再成为一件作品。但是从“Cloud and Data”开始,我关注了更多互联网之后的文化属性,通过装置、video,甚至“程序”的方式呈现。关于内容和语言的部分开始变得清晰,我可以用熟悉的技术来完成作品,而且“故事”也不像当年那么直白了,它开始有一定的深度。2010年做的第一个个展叫“控制论”,明确了之后的大方向——基于互联网和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冲击,这是一个开端。
Hi:回归到自己熟悉的技术和媒介上是很重要的。

徐:我从高中就开始做程序设计?回归到作品上,这种视觉就很自然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是很直接的,因为我喜欢这样的东西,我也知道这样的东西怎么延伸和放大。

《anomaly》尺寸可变 (单体大小:72 * 66.5* 67.7cm)海绵 2015


上海对内容有更多的要求


Hi:上海带给你最大的力量是什么?
徐:北京的开放相对于个人,它是一个可以让你发声的地方。但是当你需要公众认知,需要一个平台的时候,上海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说上海对内容是有需求的,它对新鲜的东西是有想法的。两个城市或许变成了两个阶段——你可以在北京发声,但是当你想被人认可的时候,上海反而变成一个好的选择。
Hi:上海这两年的发展非常明显。

徐:美术馆的奇迹,包括市场的奇迹,这也是这个城市带来的可能性。但是你说很多好的艺术家从哪儿成长起来,其实真的很多是在北京。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资本的重新洗牌,不管是博览会还是美术馆,资本在完成它对需求的整理。这个城市的服务意识,能使得资本可以在这儿发挥作用。



《Limited Landscape, Unlimited Wave》 410×136×260cm 8个46寸DID LCD显示器,金属结构 2015


Hi:整体力量更一致了?
徐:这点我倒不是很同意。2007年的上海反而更加一致,“比翼”和“香格纳”差不多串联起上海所有的艺术市场,反而这两年上海变得更加多元。这种秩序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个城市的契约精神,大家的服务意识和契约精神自然形成了一个协调整体的局面,其中的竞争是良性的,因为大家都希望能把市场做大,把自己做好才能进步。很多画廊都在寻求新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信任。
Hi:上海的画廊的确非常多元。
徐:上海的画廊有个特点,就是清楚自己的定位,他们很明白地知道只有特色化的经营才能存在,因为他不再能通过搭上个时代的快车成为一个巨无霸的画廊,这也不现实。所以他们反而觉得我不能成为那样的画廊,我就要把特色做出来,才能被人识别,从而进入更好的市场,才能吸引我喜欢的艺术家加入画廊,在这个事情上,上海的画廊很早就想明白了。这种多元性可以让大家有小的竞争,但也没有太大的竞争,这是一个聪明的方法,如果大家都做相同的艺术家,这样的竞争并不有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