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奖2015年移师格拉斯哥:从争议喧嚣转入沉思内向?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936   最后更新:2015/10/09 16:35:08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5-10-09 16:35:08

作者:赵文睿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从上至下分别为入围2015年特纳奖的建筑设计组合 “Assemble”、艺术家Bonnie Camplin、Janice Kerbel、Nicole Wermers和其作品

2015年,特纳奖来到格拉斯哥的艺术空间Tramway

  本月初,第32届特纳奖作品展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电车艺术空间(Tramway)开幕,评选结果将在12月7日揭晓,展览则将持续至2016年1月17日。

  本年度的四件入围作品分别是由18位建筑师与设计师组成的青年组合“Assemble”为一个利物浦社区所做的改造项目;邦妮·卡普林(Bonnie Camplin)与精神健康有关的装置《军工综合体》(The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 ——她将参观者邀请到一个书房中,通过对房间内的画、电影和音乐的探索,去追寻什么是合理的生活;珍妮丝·科贝尔(Janice Kerbel)为六种嗓音创作的九首歌所组成的音乐表演《DOUG》;以及,妮可·沃莫斯(Nicole Wermers)针对消费主义文化主题的装置作品《基础设施》(Infrastruktur)。

  然而,每年特纳奖开展之际,也是评论界对其质疑的水闸打开之时。许多人认为特纳奖如今已不具吸引力,逐渐退化成一场乏味的消遣;还有人认为特纳奖已没有存在的价值,甚至提出废除特纳奖的呼吁。特纳奖被诟病的原因究竟何在?

 争议与关注并存的特纳奖

  特纳奖颁发给在前一年中举办过出色的展览或以其他方式展示过其作品的50岁以下英国艺术家。每隔一年,这一奖项便离开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在伦敦以外的地方进行颁发。特纳奖起始于1984年,其第一届就是在人们的纷纷议论中进行的。在奖项颁布之前,大多数人都对这个奖项为何要以英国画家特纳(Turner)命名感到疑惑,尽管特纳现在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艺术家,但这位改变了英国艺术中的风景绘画的艺术家在他所处的时代却仍被认为是争议性人物。

  此后,一年一度的特纳奖入围展都会受到极大的公众关注,并引发艺术界内的种种讨论。特纳奖入围展的参观人数在1999年达到13万3千人,这一年也是特纳奖争议的顶峰,翠西·艾敏的《我的床》(My Bed)入围,这件装置作品呈现了一张满是杂物脏污的床,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也有人担心这样的作品会给英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史蒂夫·麦克奎因(Steve McQeen)打败了艾敏成为当年的奖项得主,随即,又引发了录像作为艺术是否合适的讨论。

  今年8月就任伦敦艺术大学院长的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曾于2003年获得特纳奖,当年的入围展参观人数达到10万1千人,随后的数年间除了2011年首次离开伦敦,移至盖特谢德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s)的展览创下15万参观人次的记录 之外,观众人数皆差强人意。

  不少评论者认为特纳奖的公众性正在减弱,而逐渐变成了艺术界内人士的自娱自乐。特纳奖的视角和评选标准逐渐从外向性,即思考公众的审美,到内向性,即局限于艺术界圈内的逻辑。特纳奖成立之初,评委尚会包括非职业艺术从业者。而今,评委们清一色都是博物馆馆长或策展人。

 求变中的特纳奖

  特纳奖求变,但怎么变?从今年特纳奖的入围者和入围作品看来,特纳奖正在进行有意识的自我革新。入围的艺术家都是较不为人所知的新晋艺术家,而提名一个由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更是挑战了传统意义上艺术家组合及当代艺术的范畴。入围的作品们都不具当下艺术中常见的喧哗与扎眼,贯穿所有作品的是一种沉思的力量,需要观众停下脚步静静欣赏与思索。而社区改造、精神健康、消费主义更是与当今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这些作品少了几分隔空喊话的空洞与自大,多了几分平实与亲近。

2015特纳奖入围展现场,沉静和日常元素是主调

  自去年起特纳奖的举办场地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特纳奖第一次走出英格兰,移至北爱尔兰的第二大城市德里(Derry)举办。举办场馆是位于埃布灵顿区的一幢废弃的军事营房。多年来,这些弃用的建筑被隐藏在铁丝网和栅栏之后。特纳奖的到来伴随着德里的城市再生,见证着北爱尔兰为扩大公众文化及艺术参与所做的努力。

  今年,特纳奖来到了苏格兰格拉斯哥。格拉斯哥曾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更是培养出许多负盛名的艺术家,也和特纳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6年特纳奖得主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2005年获奖人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和2009年获奖者理察·韦特(Richard Wright)都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校友。而苏格兰还出产过包括卡拉·布莱克(Karla Black)、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和苏珊·菲利浦斯(Susan Philipsz)在内的大量特纳奖获奖者和被提名人。

  本届特纳奖无疑为英国和国际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苏格兰当代艺术的契机。举办场地的变化是特纳奖试图证明自己不仅是关于当代艺术,不仅是将当代艺术收集在一起放在一个与博物馆里展出,而是致力与英国文化、环境、政治、人口的多样性产生关联。

  1984年创立的特纳奖见证了一代英国艺术家的成长和英国当代艺术的变迁。如今,让它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和有意义,需要的是对当代艺术,还有当代艺术和公众及社会关系的重新思索。

特纳奖历史上的话题性艺术家和作品

1992

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尽管赫斯特的这件作品并未让他摘得特纳奖的头衔,但不可否认它是当年的入围作品中最不寻常的一件,也是上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面的18英尺长的虎鲨在2004年以1200万美元被售出。 1995年赫斯特终以《母子分离》(Mother and Child, Divided)—-甲醛箱中一只被剖半的母牛和小牛获特纳奖。

1993

瑞秋·怀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反特纳奖” 1993年K基金会发起了“反特纳奖”。四万英镑的奖金将被给予“英国最糟糕的艺术家”,而获奖人则会从特纳奖的候选人中选出。瑞秋·怀特里德是当年的特纳奖和反特纳奖的双料得主。

1999

翠西·艾敏(Tracey Emin),《我的床》 翠西·艾敏虽未获得当年的特纳奖,但《我的床》无疑是特纳奖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品。她凌乱不堪污迹斑斑的床引起了评论界一片喧哗,却吸引了超过14万观众。时任英国文化部长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斥责特纳奖评委故意挑选极富争议的作品,也损害了英国的形象。

 2001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这些灯会忽明忽灭》 克里德的获奖作品完全符合它的标题,整件作品即是灯在一个空房间中不停地点亮再熄灭,点亮再熄灭。艺术家杰奎琳·克罗夫顿(Jacqueline Crofton)无法抑制自己对这件作品竟能获奖的愤怒,朝作品的墙上扔了个鸡蛋以示抗议。

2002

菲奥纳·班纳(Fiona Banner),《仙境里的蠢女人》 班纳虽然没有获得当年的特纳奖,却呈现了最富争议的作品。《仙境里的蠢女人》是对一部色情片的细致描绘。《卫报》刊登了《这是艺术。但这是色情片吗?》的评论,还为此特意征求了英国色情片演员的意见。时任英国文化部长和查尔斯王子都对此表示斥责。艺术家班克西甚至在泰特美术馆的台阶上写下了”小心垃圾”的语句。

2010

声音艺术家苏珊·菲利普兹(Susan Philipsz) 2010年,艺术的边界持续地被艺术家挑战,特纳奖第一次颁给了一位声音艺术家——苏珊·菲利普兹(Susan Philipsz),为她赢得奖项的作品是《低地》(Lowland)和《远去》(Long Gone)。

特纳奖 2015年

  格拉斯哥电车艺术空间 | 展至2016年1月17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