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帅:十句话惹毛艺术版记者大赛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459   最后更新:2015/10/06 19:52:53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5-10-06 19:52:53

来源:Hi艺术  文:杨天帅

Facebook近日不知何解吹起“一句话惹毛X大赛”之风。背后潜台词是,各行各业自有其难做之处。有苦自己知,外行不明所以,本也无甚所谓,可是总有人爱不知就里胡乱批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单一席话已足够挑动行家神经。多年积压的辛酸凄楚悲愤委屈,便全部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是为“惹毛”。
艺术版记者也常被惹毛。更惨的是他们无奈于“工作”“关系”(对,这里指的是“工作”与“关系”),即便是被惹毛,也只能有如哑巴吃黄莲,骨嘟一声吞进肚里。
好在我多多少少已经离开这个行业,所以也就不怕自己弄个一人大赛,自娱自乐,自己委屈自己爆。当然,你话平心而论又好,戴个头盔都好,以下的十条惹毛句式,确有时候是记者本身有问题──我无意说记者永远是对的。不过怎么说都好,总之记者听到这些话,还是会被惹毛啦。
1 我做的这么辛苦,为什么你要批评我
艺术界工作辛苦是真的。很多时候行内人出钱出力,贴钱买难受,这也是大家知道的。可是,你辛苦我同情,那是一回事,记者是否必须歌功颂德,隐恶扬善,又是另一回。终究我们谈的是艺术、是事实,有新闻就要报道,与你辛不辛苦,无关系的。
2 有些记者写的这么肤浅
我知道,作为油画专家的您,可能熟悉莫内的画细致至他画睡莲系列总共下了几笔;作为超级艾未未粉丝的您也可能了解艾未未每天撒尿多少回。但超级艾未未粉不会很深入认识莫内,正如油画专家不会很懂得艾未未。您专注自己的圈子,只看圈子以内的世界,看得多深入也没有问题,但记者不一样。香港文化版资源少,一份媒体有文化记者都偷笑,更遑论细分戏剧、视艺、电影、音乐……一个人能关注的范围有限,要关注得广,深度难免不似专家。也就别说还有时间、篇幅等各种考虑。专家大人们,记者比阁下写得肤浅,是正常的。
By the way,当记者写出深度文章,你又有赞过/读过/知道吗?
3 你不知道这么多的啦
我以前经常听到这种说法。言下之意是,“我是行业内的,你不是;我是艺术家,你不是;我知道内幕,我知道详情。你?你知道什么?”
当然我不知道。“那你可以告诉我吗?”
“唉,有好多事情你不懂得了,我都懒得讲。”
阿生,你不讲,我也会知道的!
4 影响到人都没意思了
艺术界好讲道德,认定传媒是第四权,应该不畏强权,揭露丑闻,报道真相──只限于真相与丑闻都和他无关的时候。有策展人怀疑政治打压?应当广传!让世人知道艺术界的危机!什么?被政治打压的原来是自己?息事宁人息事宁人,误会误会,免得过就不要报道,否则我在这行还怎么混下去啊。
5 这么show如此之好,你竟然不报道?
众所周知,艺术好与不好是各花入各眼。你觉得好,我无异议,但请不要强逼我的观点和你的一致。当不一致时,不要把我贬斥为懒惰、质素差、不识货、无水平。
6 你们好商业!
有些文化工作者是脱俗的君子,认为传媒不应该做生意,否则就是损害独立性。当然他们要求写稿要有稿费。
7 我没有这么讲过,是记者断章取义
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艺术家A君访问时兴之所至,言谈间透露了对另一位艺术家B君的批评。报道写出来了,人人在网络分享,等食花生。A君见事情闹大,不想与B君关系闹得太僵(谁知道今后还有没有合作可能),也不愿被艺术圈视作兴风作浪之徒,后悔莫及,只好宣布:“是记者断章取义,夸张失实。”
记者的工作是反映受访者的言论,如今受访者自己出来发表言论,说记者错了,你说公众信谁?就这样,记者就食了死猫。
8 帮我宣传下这个节目啦!
太常听到这句话。想宣传请致电广告部,记者只负责报道,不负责宣传。
9 为什么你们要针对我?
又一个故事:某A君策展犯错,被传媒追访。A君不忿,劈头一句:“我与你无怨无仇,为什么你们非要批死我不可?”
Sorry,记者从没想过要批死谁──他们远不如你所想的那样小气记仇。他们只是报新闻而已。该报就报,不该报就不报。至于你是否被批,被批了是否会死,老实说,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10 这位记者非常支持我们的!
这句话往往出现于正面报道之后。比如说,一份讲机构A策了个好展览的报道出街,A的员工看了,心满意足,遇上写稿的记者,连忙跟老板介绍:“这位记者非常支持我们的!”
就算这话有赞赏之意,很抱歉,我们也不得不婉言谢绝。做记者,坏事也报道,好事也报道,我们不想被标签为支持你,正如有日,当我们报道你的负面新闻,也不欲被视为叛徒。
最近有(前)行家朋友连番被上述句式惹毛,言谈间不禁诉苦说,真不知文化记者该怎么干下去。他的意思是:文化界圈子小,记者在其中的位置暧昧而矛盾:他一方面要当个铁面判官,遇着敏感议题,不应为顾人情利益吞吞吐吐,欲语又止;另一方面,当他一刀一刀斩断在文化界的所有人情关系,其工作生涯也就差不多走到尽头了。采访机会?传媒预展?小道消息?对不起,没有不受欢迎人物的份。
面对这种矛盾,我要建议的处理办法是把全数考虑都放弃,唯独以一样准则衡量新闻判断公众利益。有利于公众的就报道,无利的就放弃,就这么简单。假若记者因忠于公众利益而再也无法在圈内立足,这也是壮烈牺牲,背负最大损失的是艺术圈本身。
当然这是知易行难。我现在离开了才可以这样说风凉话,呵呵,至于还在努力做好新闻的战友,请继续努力,继续努力,我在这里支持你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