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昂到乌拉尔,4个当代艺术双年展勾勒欧亚艺术新版图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1   浏览数:1902   最后更新:2015/09/15 14:10:37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5-09-15 08:12:27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4个有着不同背景的双年展陆续在里昂、伊斯坦布尔、莫斯科、乌拉尔地区开幕,使9月成为2015“双年展之月”。里昂双年展旨在重新定义“现代生活”;伊斯坦布尔双年展规模之大,需要三天才能逛完;莫斯科双年展政治意味浓厚;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则有中国策展人李振华的加盟。《艺术新闻/中文版》就策展主题“没有真身”专访了策展人李振华。

里昂双年展重新定义“现代”

- ▬ -

里昂。第13届里昂双年展的主题展名为“现代生活”,源自双年展艺术总监蒂埃里·拉斯帕(Thierry Raspail)提出的挑战:重新诠释“现代(modern)”,为其重塑形象。作为本届双年展的客座策展人,伦敦海沃德画廊的拉尔夫·鲁格夫(Ralph Rugoff)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既适时又尖锐”的作品上,从28个国家挑选了33位艺术家,其中既有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和埃徳·拉斯查(Ed Ruscha)这样的知名艺术家和双年展重要人物,也有像波兰的安娜·奥斯托娅(Anna Ostoya)和德国剧作家汉娜·赫纪希(Hannah Hurtzig)那样鲜为人知的名字。有3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了本次双年展,他们分别是刘韡、何翔宇、关小。

▲  《在空中》(2013)的作者纽约艺术家T·J·威尔考克斯是来自28个国家的33位艺术家其中之一

▲  杰里米·戴勒作品《人群中的喜悦》

▲  埃徳·拉斯查作品《好莱坞的背面》

▲  何翔宇影像装置作品《狮子和熊》


“展览标题里的‘现代’一词并不是指现代主义,而是取其‘最近的’或者‘新的’意思,”鲁格夫说,“此次双年展聚焦于那些探索当下的作品,它们具有多重意义,汇集了各种历史和各种轨迹,清晰地表达了过去的时间片段是如何与当下发生连接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

▲  印裔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特雷特修道院内创作的作品

有两件事情使本届双年展尤为亮眼。“它具有明显的法国风格,”鲁格夫说。参加双年展的艺术家有大约20%在法国出生或者在法国生活,其中就包括了塞莱斯·布希-姆玖(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他代表法国参加了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另外一件事情是,展出作品的三分之二都是新的委托创作作品。在鲁格夫策划的主题展上,法国-阿尔及利亚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表达了对巴黎《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在一月遭到恐怖袭击的关注。这件在糖厂空间(la Sucrière)展出的特定场域作品包含了修补地板裂缝的环节。

▲  塞莱斯·布希-姆玖作品《灵晕》

▲  卡德尔·阿提亚作品《传统修复》


本届双年展还有另外4个展览和活动,其中包括由拉斯帕策划、在高原艺术中心(Le Plateau)举办的“神话般的现代世界”。为了表达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拉斯帕从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里挑选了30件作品。“观看”是里昂双年展的一项招牌活动,今年的“观看”将展示戴勒和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拉·森纳托瑞(Marinella Senatore)的一个行为艺术作品。


第13届里昂双年展

现代生活

里昂多个场馆 | 9月10日-2016年1月5日



“咸水”涌入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 ▬ -

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规模,一份新闻稿曾经提醒参观者说:“看完全部展览至少需要3天”。本届名为“咸水:一个思想形式的理论”(Saltwater: a Theory of Thought Forms)的双年展的各种展览遍布全城的30多个博物馆、银行、车库和花园,展出的1500多件作品来自60多位艺术家,其中包括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以及中国艺术家刘鼎等。

▲  第13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其中一个场馆入口(图片来源:www.dw.com)

▲  肯特里奇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者托洛茨基流亡土耳其的的旅程为灵感创作视频作品《O Sentimental Machine》

▲  弗朗西斯·埃利斯录像装置作品《Ani的沉默》

▲  刘鼎作品《广场上的松树》


曾经在2012年策划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卡罗琳·克里斯托夫-贝卡基亚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是这个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欧亚两岸、雄心勃勃的项目的策展人。标题中“咸水”一词事实上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隐喻克里斯托夫-贝卡基亚曾解释道:“‘咸水’是世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我们身体上的钠构成神经系统,以及我们的生命系统和运动;它是活着的关键。同时,咸水也是数字时代最具腐蚀性的材料。”

纽约犹太博物馆副馆长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曾经共同策划过2011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他认为今年的双年展将会令人印象深刻。“我期待从另外一个尚未被发现的角度来看看伊斯坦布尔。水面是这座城市历史的重要舞台和关键元素。卡罗琳策划的展览一直都具有挑战性并且与众不同,她将在这里为我们呈现出一个非常诗意的隐喻,关于我们这个世界此时状态的隐喻,”他说。

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咸水:一个思想形式的理论

伊斯坦布尔多个场馆 | 9月5日-11月1日



政治意味浓厚的莫斯科双年展挑战不断

- ▬ -

第六届莫斯科双年展(9月22日至10月1日)主题为“如何共处?自欧亚大陆核心城市的中心”(How to Gather? Acting In A Center In A City In The Heart of The Island of Eurasia),政治意味浓厚,展览开幕前夕,主办方对外表示,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使本届双年展的展期被压缩至10天。

▲  第6届莫斯科双年展的主展馆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VDNKh)


前希腊财政部部长雅尼斯·瓦鲁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会在双年展上现身。瓦鲁法克斯在今年7月辞去了部长一职,他声称希腊的官员们认为是他在与欧盟商定新救助协议的过程中引起了麻烦。


此次双年展由俄罗斯文化部组织并且提供支持,旨在推进生成莫斯科新的文化空间,而标题中的问号则表明一切仍在不断实践和论证的构成中。本届双年展的主场馆为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VDNKh),分场馆则包括刚刚落成不久的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


第6届莫斯科双年展

如何共处?自欧亚大陆核心城市的中心

莫斯科多个场馆 | 9月22日-10月1日



活跃在中国的策展人主持的乌拉尔

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

- ▬ -


与莫斯科双年展差不多同时,第3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于本月在叶卡特琳堡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11个城市拉开帷幕(9月9日至11月10日)。今年的乌拉尔双年展主题为“调动(mobilization)”,由国家当代艺术中心叶卡捷琳堡分部组织,由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圈的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和李振华担任策展人。此次双年展探索了从工业主义到当代艺术的社会动员机制的发展轨迹,共有全球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艺术家参与,其中包括中国艺术家李杰、胡昀。


本届双年展中,李振华策划的单元名为“没有真身”。展览开幕前,《艺术新闻/中文版》就这一主题专访了策展人李振华。


专访李振华

▲  李振华。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策展人之一


Q: 策划本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的项目是何时、如何开始的?
A:
策划这个双年展开始是从去年就开始了,但我做的很多工作都不是以双年展为最终目的的。比如今年在今格空间开展的“虚空”,和现在的“没有真身”,都是我自己定的项目主题和工作的大致线索和逻辑。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正好赶上一个双年展,就能够把这个项目实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策展人工作的基础,不是以活动为转移的。是以自己长期关注的一些线索,还有某种社会现象以及艺术变迁。和这些关注的情况的一个综合,落实在一个展览上,这样不管是双年展还是其他展览都能实现出来。


今年4月,双年展的运营才正式进入工作状态,4月到9月之间大约5个月时间,有些很好的艺术家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办法参与。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双年展能呈现的最好的情况了。

▲  本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的主要展场位于伊赛特酒店(Iset Hotel),这座构成主义风格的地标建筑曾经是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的居民楼。内务人民委员会是苏联早期的警察部队,因为其犯下的暴行而臭名昭著


Q:在本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中,你的策展概念是什么?
A:
我的概念——“没有真身”,是在讨论现在的一个身份,就是虚拟经济下整个世界主题的丢失问题。这是我现在关心的,以前的职业化和现在的职业化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我们看到的Uber的兴起,知道它冲击着所有的传统行业,不仅冲击着行业的经济活动,也冲击着行业的身份主体。另外让我们去思考,这个世界由什么样情况在主导着这些,在什么样的格式和条件下衍生了这么一个现实。

Q:在乌拉尔地区策划双年展有何令你印象特别深,或感受不一样的地方?
A:
我觉得在乌拉尔策划双年展是非常特殊的。我们所居住的叶卡捷琳堡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的地方,最后的一个沙皇是在这里被处决的,列宁也在这里呆过,有过很重要的活动,这里是俄罗斯的工业重镇,也是构成主义艺术的发源地,它有非常特殊的情况。


另外,在居住在这里的这些时间中,我对这里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觉得这里有种很温暖很放松的东西,这和我们通常理解俄罗斯这种沉重的文化文明不太一样。这里的人更让我想到处于南部欧洲的人的状态。


第3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

叶卡捷琳堡及乌拉尔地区的11个城市 | 9月9日-11月10日




撰文 | Gareth Harris

翻译 | 盛夏

[沙发:1楼] guest 2015-09-15 14:10:37
经常在你们中国人写的或者翻译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情况: 在同一篇文章里,一会“影像”,一会“视频”,一会又“录像”。不知道说的是不是一回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