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了尸体、死婴之后,萧昱在想什么?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1   浏览数:2022   最后更新:2015/09/25 00:41:48 by guest
[楼主] 点蚊香 2015-09-14 17:50:44

来源:文艺星球    段誉 | 花无缺

这个录像展厅中,伸手不见五指,只能隐约听到竹子折断和破裂的声音(当然,这个声音好像大多来自想象,录像好像是静的,但是屏幕上竹子被扭曲、拧断的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破碎的声音)。昨天的展览开幕现场,人头攒动,异常热闹,这场景与展览的主题“遗忘”既相符又相背离。面对展场中三三两两握手、问候、拥抱的人群,萧昱口中那个浮躁的“消费社会”尽显眼前,艺术家用作品抵制这种浮夸的消费社会,却又无法逃脱形式上的浮夸,或许,这才是消费社会对人的无形侵蚀,而这种侵蚀是你既想摆脱又挣脱不掉的。


走进这个乌漆麻黑的录像展厅,这才有了一点“遗忘”的意思,外面热闹的展场仿佛与我无关。两个遥遥相对的屏幕上的竹子,深沉、静默,只有这时候我才开始停下急匆匆的脚步,停止走马观花的观展模式,站在这两屏竹子中间,看着它们被无形的力量扭曲着、撕扯着,最后,这一切的力量随着“砰”的一声而消散。哦,不,应该是随着视觉上“砰”的一个折断的画面而消散。看,这就是竹子的力量,在观看这静静的力量时,我们总是忍不住脑补各种声音和情境。而这脑补的声音和情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静默之外的残忍,这种残忍不再是萧昱早年那种对抗的、暴力的、身体上的残忍,而是一种静悄悄的、无处不在的、慢慢侵蚀的力量,萧昱依然迷恋着伤害,而今天的萧昱所迷恋的,更多的是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静默的、社会对人的隐性伤害。

昨天下午,萧昱个展“遗忘”在佩斯北京开幕


不少人还记得,去年开春儿的时节,同是在佩斯做的“萧昱:地”行为表演。两个老农加老黄牛的组合,犁开了佩斯2014年开年展的进程。


作为签约佩斯北京后的首展,“萧昱:地”足够完整,也足够分量——仪式带出“气势”,行为的空间转移完成了作品的内在质变。

▲2014年3月  佩斯北京  “萧昱:地”行为表演现场


即使大家偶尔还会说起“伤害迷恋”的历史时期,但“浪漫和诗意”,“温柔而强烈”的观感还是冷静、笃定地确认了艺术家自己的风格以及创作路径的切换。离开了前期艺术表现方式的“强烈撞击”,土地本身具有的“所指”功能被完好地抽取出来,而后恰切地行使了它的艺术传达职能。


春秋过渡,中间隔了一场被删除的炎夏。在惶惶接踵的几场雨之后,老萧的“遗忘”开幕,好像凑巧地,这里面仿佛也跟时节暗合了似的。既然“做作品是通过你的实践,触发观众调动已有经验进行思考”,那么我想,“遗忘”的整体诉求是达到的,只是可能对于笔者这样初涉艺术圈的晚辈,抑或对于大部分艺术爱好者来说,其对作品本身的意义传达上稍显暧昧,指向并非确切明晰。

▲展览现场


整场展览看下来,第二章节“想”(think)最富于张力,而艺术家创作脉络的接续性也最明显。竹子的艺术隐喻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意象和基元里——“直立、修长、气节”与“横置、挤压、自我扭曲”之间发生矛盾,倒放的装置影像中,竹子回复原样,完好如初——最终自我和解的良性征兆。“想太多”……就会陷入自我审视的悲观循环?蛮拧的自我较劲儿?


一个规整矩形的空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展厅外面的观众鱼贯进来,黑乎乎空间里的人犹豫着不想出去。几乎没有一个人出声,窸窸窣窣只听见手机拍照的快门声音。


影像里面有的力道,好像是要透出墙壁,钳住每个人的身体似的,我的耳朵极力要变成兔子的耳朵,支愣着,渴望抓取到根本不存在的竹子撕裂、异变的声响。


真正让人着迷的正是这种对立和矛盾,面对面的投影墙中间,是安静的空间,和表面安静内心涌动紧张的观众。墙上的图像按自己的流程循环,传递出的暴戾、扭曲的力,能扎到人心里。

想太多就会…2号  视频  2015


当你刚刚要为自己的“看懂”而感到窃喜的时候,貌似这“看懂了”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想太多”……

▲想太多就会…3号  视频  2015


“竹子”的悠然,清雅几乎完全不见,外在力的作用最后落在“自我的扭曲”上,可能艺术家本来要表达的落点也是这样: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的周遭,每一个个体都身处其中,难以脱离,急切的运转,飞速地抛弃,被动的选择。


这种强制观看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种外力,整个作品的呈现上,是一个实体存在和意义延伸上的封闭的环。

▲想太多就会…3号  视频  2015


而最有趣的是,当看到作品的标题:想太多就会……,不禁莞尔,我把它看做是艺术家的幽默和嘲解,对于观众的压迫紧绷的意念也是一个稀释、缓解。

▲想太多就会…1号  装置 竹子、棕绳  216x42x250cm  2015


这一组包括影像装置在内的作品,如果从艺术家创作层次的递进关系解读,很容易能得到清晰的演化逻辑。

▲萧昱 工作室

▲萧昱  “回头”个展现场  2010

▲遗忘2号  布面油画  60x60cm  2015


“当最先进的武器被制作成模型从而具备礼品的交换及赠予属性时,它的实用性便转化为审美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内化于其消费品身份之内的快速更迭周期中”。

▲遗忘16号  手稿  纸上水彩  76x57cm  2015


就我自己的感受,当进行到第三章节的时候,前面2个部分的隐喻力量会被分散,甚至消解:幽默、天马行空的架上呈现可能原本意在给观者内在反思一个明亮、豁达的出口,但布展结构和参观节奏上却并没有达到这样理想化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做梦吧 系列  布面油画  2015

带着些许吃力的理解,从“想”的章节立即跳跃到“梦”,中间可能缺乏一个有效缓冲、“接地”的桥梁,因此思维的持续性显得后发无力,以至有些疲累的错觉。

▲My God  青铜  270x190x110cm  2012▼

参照第二章节,同样地,在这个趣味和想象力飞扬的部分,也不难找寻到艺术家前面已有的体例和样本。

▲萧昱 展览现场  2008


在观看“遗忘”整个展览的过程中,最大的切身体会就是,假如得不到艺术家充足的、作品有效的背景前缀,仅凭现场的结构,在线性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军舰展品  现成品装置  178x59x59.5cm  2015


三个章节,三线并叙的引导和呈现方式,直观感受上更多的是并进平行的关系,而并非线性的前后连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能从更纵深也更具象化的切口上寻找可能。

▲遗忘9号  手稿  纸上水彩  24x32cm  2015

[沙发:1楼] guest 2015-09-25 00:41:4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