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建华:自我书写 工作方式传递个人态度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31   最后更新:2015/08/25 15:36:21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5-08-25 15:36:2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何妍婷

艺术家刘建华

导言:近日,艺术家刘建华个展《To Be Done》在佩斯香港拉开序幕,展出《白纸》系列中的八件作品。手工创作不经意地留下的凹凸不平的痕迹,带有历史感的微黄的表面,边角略微卷翘的造型,白瓷板建构出隔离于现实的寂静场域,寻常可见的主题及媒介——白纸、陶瓷,成为这场艺术宴会的主角。

  2009年,艺术家开始以陶瓷作为“白纸”的载体进行创作,文化与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似乎承载着更为厚重的历史意味,但刘建华剥离作品背后的具体形态及现实意义,以一种简单直白的符号,呈现一种不带有批判且独立存在的观看形态;另一方面,0.8厘米厚度的“白纸”,以201厘米的长度,及103厘米的宽度,微卷的边角,呈现纸张的轻薄,亦回归到一种传统材质陶瓷本身的文化底藴与思维。作为一个新系列的创作,艺术家如何将陶瓷的传统工艺置于当代艺术语境中?表达怎样的理念?

刘建华  《白纸》系列  陶瓷

刘建华  《白纸》(局部)  陶瓷

白纸,自我书写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主题“To Be Done”。

刘建华:纸张是用于书写的。这个系列的作品在展示的时候是一个开放的状态,白纸是让用于书写的,无论是书写历史,抑或书写人的感受和情怀。但是这一系列的画面什么都没有,谁来书写呢?观众。怎么书写?用心灵书写。大家看展览就是一起完成作品——通过瓷这一特殊的传统的材料创作出“纸”这一形态的作品,我觉得在展览的氛围里让观众不断地自我书写。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被描述成“未尽的状态”,该怎样解读“未尽的状态”呢?

刘建华:每个人都有未尽的状态——我们永远都在各种可能当中,不断的发展当中。艺术家的工作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思考的过程,这都是一种状态,而且是艺术家很重要的态度。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与欲望旺盛的时代背景,不断地消耗人的智慧,所以距离很重要,未尽的状态,有很多内涵可以解读。

雅昌艺术网:造纸术和陶瓷技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部分,您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把两者进行融合?

刘建华:这也是很巧合的,呈现当下人们对文化、艺术、现实的感受。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我没有想的那么沉重。我觉得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在传统文化、自身修养都有一定的积累,时至今日,肯定有新的认识在里面,不一定是这么沉重的话题,不一定要实现某个责任性。

  我从小就接触陶瓷,我更关心的是,对瓷的新认识,如何让这一单一的、传统的工艺品材料呈现最大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放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如何呈现今天的语言。

雅昌艺术网:您会刻意观察纸张不同状态的变化吗?

刘建华:没有刻意做机械的、刻意的体验。因为纸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对纸张有一种不同的感受。这个系列的作品相对而言,并不是呈现现实的体验,恰恰是把现实抽空掉,以有距离又相对陌生的方式进行梳理,才会让人感觉又熟悉又陌生,总有人想把它掀开,看后面是否有东西,实际上就是很安静的气质。

雅昌艺术网:这次参展的“白纸”都有微翘的边角。

刘建华:其中一点是希望能够打动观者的神经,让观者觉得面对的是一张纸,却发现比较冷漠。

刘建华  《白纸》(局部) 陶瓷

作品涵盖的问题

雅昌艺术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这个系列的?

刘建华:2009年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瓷比较特殊,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又做了不同的尺寸,一直持续到现在,之所以说持续到现在,因为瓷的特殊性,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不断地进行实验的工作。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作品很重要的环节和内涵。

雅昌艺术网: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出现呢?

刘建华:想法确定以后要选择材料,通过材料进行创作。瓷特别易碎,工艺的限制很大,恰恰是这些限制与特性,涵盖在作品创作里,成为很重要的元素。如果把瓷换成木头、不锈钢、铜等,在工艺上,肯定也会做出纸的质感,而且工艺上的难度降低很多。艺术品的感受很重要,陶瓷的工艺能够吸引人,在视觉上更能抓住人的心理。这么多年,我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涵盖在作品的语言系统里,丰富作品。

雅昌艺术网:这些作品只有0,8cm和0.696cm的厚度,您在创作的时候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吗?

刘建华:技术是很重要的部分,全是手工创作,压泥就像北京擀面一样,三个人把“白纸”的表面压平,不像机械般精确,厚薄不是特别均匀,过程中靠自己的经验把握;分析配方,包括厚度、收缩、在烧制的过程中裂开、泥巴的亮度、走向等,需要进行分析、调整;还有温度,如果升温太快会收缩过快,瓷板承受不了,容易开裂,但要把水分抽干净,所以不是每张作品都能成功,有时候会烧坏,我们碰到过烧十张坏掉九张。

  经过一些实验后,进行调整,这个过程就像以前印象派艺术家进行色彩实验一般,这个过程最终形成了油画作品,前期的工作是他们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并促成了作品最后呈现的可能性在哪里。

  其实我最开始的想法是一种感觉,必须把纸的形态通过瓷呈现出来,这个呈现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怎么样避免这些问题,怎么样和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整,过程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严谨,都是为了促成最终作品成功的环节,我觉得艺术本身对我来说是很有魅力的工作。

刘建华  《白纸》  陶瓷

刘建华  《白纸》  陶瓷

变化,不同的视觉经验

雅昌艺术网:从2009年至今,这个系列的变化是怎样的?

刘建华:尺寸发生变化,纸面的效果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最初与现实的纸张特别接近。现在,我比较喜欢偏黄的颜色,特别有历史感。跟纸很像,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包括瓷里的小黑点,因为最原始的瓷器是很接近这种感觉的。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中的“白纸”,只有201×103×0.8cm和120×90×0.696cm两种尺寸,在作品的尺寸上,您是如何考量的?

刘建华:我觉得尺寸的不同,给人视觉上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的空间,也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感受,作品的展出也是创作的一部分。我们习惯的是一个现实的词汇,一旦作为艺术放大以后可能会把自身的经历、情绪放大,作品带有一种距离感,距离感会逼迫你去寻找一些实际上没有的答案,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些感受,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和展出的时候都有呈现。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怎样呈现这一系列的作品?

刘建华:这种思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不断的实践中,会呈现出这样的感受。我一直强调艺术家很重要是工作形态、发展延续的状态,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不断地面对一些问题,就像创作这个系列时,不断地面对材料的一些问题。一些问题解决了,另一些问题出现了,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在整个系列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尽管作品最终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系列的作品表面的细微变化,是手工感带来一种微妙的情绪,这些痕迹在作品上会让人有所感受,当远距离观看和判断时,与近距离观看时,随着作品细微的变化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经验。

雅昌艺术网:有没有从做“白纸”系列延伸出来新的创作?

刘建华:形态不一定是纸,但这样的感受是会有的。

雅昌艺术网:“白纸”系列与之前的创作是怎样的延续或者变化关系?

刘建华:最初,我是用瓷这一材料做旗袍的作品,关注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包括2000年开始,中国在全球化大环境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梳理。2008年至今的创作,更多地以抽离现实表面的场景呈现,用有一定距离的方式,看待现实问题以后的一种感受,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一个现实场景。这几个阶段对我而言都很重要,但都有变化。没有第一个阶段,就不可能跨入第二个阶段,进入现在的阶段,所以艺术家的工作是延续性的,通过工作方式传递个人态度。

雅昌艺术网:谢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