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视线——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发起人:无骑  回复数:0   浏览数:2044   最后更新:2007/04/16 06:56:16 by
[楼主] 无骑 2007-04-16 06:56:16
左右视线——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文章来源:218



更新时间:2007-4-16


左右视线
——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新闻稿
主办:广东美术馆
联办:FOTOE

第二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将于2007年5月18日在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幕。
本届摄影双年展组委会邀请到国内外的权威学者与美术馆学术部门组成策展团队,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的主持下,由著名摄影评论家司苏实先生、香港著名摄影学者冯汉纪先生、广东美术馆策展人蔡涛先生、原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摄影部主任阿兰·萨亚格先生担任策展人,同时邀请了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担任学术研讨会的主持。
本届双年展延续首届展览的国际化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但将关注的重点由空间话题转换到时间坐标上,力图在自定义的中国当代摄影史的框架下,凸现这一传播效应极强的视觉文本的动态特质。对当代中国多元的摄影现象的生成、分化、蜕变与演进,以及在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摄影师、艺术家与外部文化引力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与应激模式的初步探究,这是本届双年展的主要学术目标之所在。
基于一般性的认知,中国当代摄影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这段将近30年光景的摄影史进行学术性梳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工作对正在加速嬗变的“中国图像”的走向有着莫大裨益。作为一个正在升温的学术现象,目前国内关注中国当代摄影史的专题展览与学术活动显著增多。
作为天然的文化分水岭,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政治生活的大转折也标志着中国当代摄影史的全面发足,30年来,摄影师、艺术家们持续、广泛、多元以及巨大反差的实践行为,已然为我们全面回顾这段历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但作为最初步的努力,本届双年展无意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我们试图通过展览和相关出版物唤起更多的学术关注和民间热情,从而共同参与梳理近30年中国摄影文化变迁的历程。
本届双年展的国内部分计划设九个单元,分别展现当代中国摄影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多种“时态”。从沙龙到民间,从记录到造型……四十余名不同类型的中国摄影师将参加本届展览,我们将会展示他们的阶段性代表作,追寻当代摄影史上若干关键的节点和现象。随着参展文本得以分类、归纳并被重新安置在时光坐标上,中国当代摄影的“进化”历程将被转换为一种感性的浓缩样态,原先隐匿在芜杂的历史表象下的美学脉络与样式线索、在喧嚣中显得含混的演变节奏,以及各种遭受“教科书式”分割的创作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望得到一次较为清晰的凸显。
展览开幕之际还将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将主要关注中国当代摄影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模式,也将集中讨论基于中国本土立场的当代摄影史的研究方法。
本届双年展以“左右视线”为标题,含义有三——
一是“真实源自视觉叠加”:受制于先天的视觉特性以及相机的构造,人们对于世界的观照注定是有偏向的——或以右眼取景,或是相反。只有当经由不同眼睛、不同角度所摄取的景象被集结起来加以复合展示之时,其显现的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喻示是广义的人类社会还是狭义的摄影界——才可能是真切的、可信的和具备样本意义的。
二是“受限的无限视野”:运行在开放社会的既定轨道上,不曾停顿的文化交融为中国摄影师们带来了视觉无限延伸的理论上的可能。但是,身处传统、本土状态与外来价值标准三者共构的作用场中,备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文化引力的交叉拉扯,中国摄影师、艺术家的视线投射终究不能不是有限的,而往往又正是这些被环境压力所左右的视线形成了独特的观看夹角,为摄影师的提供了各自专注的可能。
三是“迥异的视觉走向”:尽管在形式上,本届双年展将沿着时间的自然进程,提取多个能以显示当代中国基本的摄影审美流变节点加以展示,相关的样本组团也力求体现多样性。但若从另一个角度对参展作品进行内在地观看,则可以从中透视当代摄影中一种根本的、近乎对称的价值取向分野——简单的表述就是:沿着“作为摄影的摄影”抑或是“作为美术的摄影”这两种完全不同方向的路径,中国当代摄影正在加剧分化……
 
本届双年展的国际部分分三个单元,分别是乒乓:超越国界的想象,当代叙述及西班牙当代摄影。
乒乓:超越国界的想象
名为“乒乓”的国际单元试图对应本次展览对于中国摄影史关注的兴味,并将这种视野打开,首次在中国讨论摄影史上西方与远东之间交流的复杂线索。1842年,法国海关官员于勒·埃及尔(1802-1877)一百多年前在广东地区的游历启蒙了之后上百家中国摄影工作室的诞生,斯特拉斯堡摄影师Patrik Bailly-Maitre-Grand在2007年对于勒·埃及尔的达盖尔摄影法做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回顾。从此以后,这种东西方的交流一直互相激发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一些生动的例子,在布列松1949年在中国拍摄的一组照片中,我们能够找到一种与有些中国摄影师所掌握的表现方法的共鸣。我们正是围绕着这些交流来构建本次展览的理念的。在这个架构中,我们将会看到:姜健的关注中国戏剧脸谱的作品。我们也将容纳更多对照鲜明的例子,比如,奥古斯特·桑德尔在德国两次战争期间进行的系统反映社会欲望的摄影记录工程赋予其作品以永恒生命的意像,而中国艺术家苍鑫在《身份呼唤系列》中在各种职业制服间反串身份角色,从歌剧演员到服务生。又或者是作家Francois-Maire Banier用图像来掩藏他的笔迹,与邱志杰用文字来掩盖他们自己的身体,我们将在展览中充分关注它们之间的对比。展览将从这种对比方式中充分揭示现代中国丰富多彩又不可预料的社会变局与个体生命。

当代叙述
在当代摄影方面,“乒乓”还将向观众介绍十余位优秀的国际艺术家:法国的Marie-Noelle Boutinm, Cynthia Cappe, Emilie Di NunzioJoly 和 Alain Le Bacquer,德国的Fullerton-Batten, 以色列的Shai Kremer,瑞士的Christian Lutz,美国的Matthew Pillsbury,韩国的Banya Sim。

西班牙摄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班牙摄影创作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与同时代的中国相似,并极大的超越了所有题材。当代西班牙摄影可简略分为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两大主流部分,参展的十位艺术家,部分是出生于五十年代前后的蜚声海外的资深摄影家,他们精妙地传承了西班牙纪实摄影的优秀传统。另一部分则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后起之秀,他们在观念摄影的不断实践中拓展了新的视野和表现手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