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峻时差小访谈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970   最后更新:2015/08/13 11:39:32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5-08-13 11:39:32

来源:撒把芥末

封面图片:颜峻(和 Andy Guhl);2014年9月,St Gallen,瑞士;摄影:Tabea Guhl


4月的密集 + Multiple Tap 音乐节之后,时差空间的李静怡给颜师傅做了个邮件访谈


1)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做噪音音乐/实验艺术?

2003年还是2004年,我买了个二手MD开始做田野录音。当时也听了不少声音艺术录音(主要是SLSK下载的,还有一个东京ICC中心办的声音艺术展览的册子,很灯塔的),还有实验电子乐,喜欢就开始瞎搞了。是和王凡、张荐、老赵、武权几个人一起混,搞了一些利用场地空间、环境,综合了影像、氛围音乐、田野录音、诗歌等等的东西。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地下摇滚已经牺牲掉了,得继续革命往前冲。要说噪音,其实那时候并不噪,而是追求所谓的意境啊环境啊之类,多少有点小资。至于实验艺术,更不觉得有什么瓜葛,我那时候以为实验艺术就是厦门达达和现代艺术大展,也早就完蛋操了


2)求科普~噪音音乐、实验乐、即兴音乐,彼此的联系和共同点是什么?

噪音音乐特指大音量噪音,一种极端的生理震撼。泛指的话就要包括各种以噪音为材料以噪音为目标的创作,首先是上世纪初的前卫艺术运动,达达,未来主义,苏维埃前卫……

实验音乐最主流的解释是1950-60年代的前卫作曲,像是凯奇(john cage)和大卫·托德(david tudor),还有艾尔文·卢希尔(alvin lucier)。有种让游戏规则自己玩的倾向,尽可能取消个人情绪和审美的干涉。后来就泛指一切怪声了吧,所谓的实验精神呗

即兴音乐是1960年代开始的,英国美国意大利都有。除非特例,不应该有旋律节奏和声之类在内,所以它不只是“即兴地演奏”。主旨是告别技巧狂和表现欲,即时冒险,但其实表现狂还是层出不穷,也常常四平八稳例行公事

它们的共同点啊……比较不把主观态度、情绪凌驾于声音之上,不操纵观众,让声音如其所是而不充当符号(音符)的中介。比较谦虚,反抗(审美的)强权。也没有完美这一说


3)maybe弱智问题:你说噪音音乐若投入其中反而是安静的。那它们本身是否会对人听觉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到现在也还没聋


4)“撒把芥末”的命名有什么由来?

1998年做了一本小杂志来介绍国内地下摇滚,起名为sub jam,后来王凡给翻译成撒把芥末了


5)你在撒把芥末的自我介绍里,说“十多年来,它一直在尝试界定自己和发明自己。”这和你对实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以及国内实验乐市场的探索和期待也许有相通性?

撒把芥末不是一个典型的单人厂牌,一直有很多人参与进来,一群又一群的。在我的意志和它的生命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我当它是集体生活的实验,社会实践。这挺难的,从小不知道怎么和人分享合作,用巴特的书名来说,就是“怎样共同生活”


6)实验音乐在国内还是很小众的,你对撒把芥末的发展方向,有什么规划吗?/或者,对国内实验音乐市场有什么期待?

我对音乐市场没兴趣,毕竟不擅长商业。我就是喜欢那种“声响事件发生的瞬间”,就是一些人离开安全地带,和整个空间融洽,声波振荡,清澈见底。这也许不是我一个人的需求吧。我不同意小众这个说法,人少不等于小众,这种声音是平等地属于所有人的


7)在这次撒把芥末联合Multiple Tap组织音乐人的交流演出中,你觉得有哪些文化的代沟和有意思的思想撞击点?

大家来自不同的时空背景,只有演奏能消除这些差别,把人打回原形。在演奏中,包括在聆听中,只要是奋不顾身地投奔声音而去的,代沟或者代购都不重要了。话说回来,抛弃身份,抛弃特殊性,本来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吧


8)你如何看待外界对你“乐评人”这一身份的界定。在密集音乐会系列中,你经常参演其中,而非单纯的策划和聚集音乐人,那么你是否希望作为“创作人”的身份被重新认知?

我不写乐评已经快10年了

被认知成什么都无所谓吧,玫瑰不需要知道自己叫玫瑰

做这种音乐的人,全世界都一样,不能太自私,不能光想着做艺术家,被人伺候。得去养活自己,也得花精力去操办活动。我们是普通人


9)密集音乐会如此频繁,每期的内容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声气相投的人很多,基本随缘,看有谁将要旅行到北京来,看北京这几个朋友谁有欲望和冲动

重点是保持连贯性,以及去掉多余的东西


10)你认为时差空间为什么适合做密集音乐会系列?

人好,声音好,光线好,风水好

我喜欢砖墙和木地板(二楼的)

活动不多,尤其是音乐活动不多,清晰度高

北京同等规模的空间里,可能是唯一不用山寨音箱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