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操控的心智:与小汉斯谈菲利普·帕雷诺作品《催眠-纽约》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1   浏览数:1369   最后更新:2015/08/02 09:24:36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5-08-02 01:12:37

来源:Screen

菲利普·帕雷诺 (Philippe Parreno)6月11号至8月2号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 Avenue Armory)的展览《催眠-纽约》(H{N)YPN(Y}OSIS)无疑是今夏纽约最值得观看的展览。正如同名称中括号内的字母所暗示的,展览是关于纽约与记忆中的纽约。印象中这座城市闪烁的霓虹灯与川流不息的交通声响经过艺术家的编排,转化成一种带有诗意又优雅的解读。帕雷诺本人曾说:“没有展览就没有所谓的艺术品。” 的确,《催眠-纽约》带给观众目眩神迷的沉浸式体验,召唤着他们在炎炎夏日中驻足于此,感受时间的流动与公园大道军械库中诡谲的气氛。

 催眠-纽约》利用五部影片、二十六个装置与一个选转舞台重现纽约的风貌。进入公园大道军械库挑高无梁柱的空间后,迎面而来由天花板垂降而至造型各异的艺术家招牌式灯光天幕式装置《丹尼街》(Danny the Street, 2015),伴随着现场转播室外的交通声响,灯光不停转换闪烁频率与亮度。这其实与人们每日所见的纽约相差甚远,但是不知怎的,纽约的轮廓却被这些装置召唤至脑海中。在灯光天幕装置之间,一个巨型LED萤幕播放帕雷诺 2000 年的作品《世界以外的每个角落》(Anywhere Out of the World, 2000)。动画模拟角色安· 李(Ann lee)随着剧情的推演变成了真实的幼童,天真地问着:“你好吗?”这并非唯一一件精心策划的事件。坐在位于空间正中的选转舞台上,观众得以聆听现场钢琴演奏巧妙地穿插在闪烁的灯光与设计过的影片中。

    纽约无疑是贯穿影片的主题。《6月8号, 1968 》( June 8, 1968, 2009) 讲述了一趟由纽约开往华盛顿特区的火车旅程;《看不见的男孩 》(Invisibleboy, 2010)则是一个住在纽约中国城小男孩的奇想世界;《玛丽莲 》(Marilyn, 2012)则是发生在这位超级巨星曾经住过的饭店房间里。艺术家对纽约熙来攘往的人群印象深刻,因此在最新的作品《人群 》(The Crowd, 2015)中,人群或走或坐,或是聊天,这些动作都发生在观众身处的公园大道军械库空间里。但观众有时是俯瞰人群,有时置身人群,更有可能面对人群的凝视,这些人群的注视却带着点过度亲近的恐惧。而背景中忽明忽灭的灯光像极了同一空间中天幕式装置灯光闪烁的频率,但在影片中却毫无这些装置的踪影。这种暧昧不清创造出一种似曾相似的熟悉感,但又不能说是一样的体验。而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群或是现场的观众,都在等待,等待着未知,等待着时间的流逝。

SCREEN介面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小汉斯(Hans-Ulrich Obrist)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对谈。


SCREEN:《催眠术》都是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的作品,您认为作为一个策展人在展览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小汉斯:我很早就认识菲利普·帕雷诺了,十六年前我帮他在巴黎做了第一个个展,从那之后我们就很熟。他的作品一直与空间和时间有关,特别是《催眠术》。我觉得我的角色就是每天与他讨论,策展人的使命就是把艺术家的想法化为现实。


SCREEN:这次的展览与帕雷诺过去的展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小汉斯: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在过往的展览中,他的作品强调观者如何感受空间的转换,像是在巴黎蓬皮杜或是东京宫的展览。但这次在公园大道军械库,帕雷诺第一次使用一个这么大的完整空间,观众可以在空间中自由地移动。而这么巨大的空间也让展览中的很多元素像是大萤幕、天幕式灯光装置、钢琴演奏等得以和谐地共存。而全新创作的作品《人群 》中,你可以看到影片中的人物看着你,你看着影片中的人物,有点令人困惑的感觉。杜尚曾经说过:“我可以看见你看见的,但我听不到你听到的。”基本上这就是这个影片的灵感来源。另外一个不同点是,在这个展览中,更多现场即兴的元素被加了进来。像是现场钢琴演奏,将 2D动画人物化作真人的儿童舞者等。整个团队,包括帕雷诺包括提诺·塞格尔(Tina Sehgal)包括另外一个策展人艾立克斯(Alex Poots)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催眠-纽约》于6月1号至8月2号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展出,票价十五美金。


—文/徐诗雨

[沙发:1楼] guest 2015-08-02 09:24:36
无聊的艺术家,煞笔小汉斯,好像全世界的艺术就这么几个人在玩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