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herman de vries :万物有灵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265   最后更新:2015/07/30 20:52:13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5-07-30 20:52:13

来源:白壁whitewall

herman de vries

万物有灵


访问/丁燕燕

整理/曹一迪

摄影/Robin de Puy

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坚持将你的名字全部使用小写字母呢?

我不喜欢等级制度,我喜欢平等,总统先生并不比平民更重要,丛林里的树木既需要细菌,也需要土壤,缺一不可。因此我的名字里也没有等级之分,一视同仁,是对于我个人民主理念的一种表达。你们的杂志叫做《白壁》?真美,这是个好名字。对于墙壁来说,在上面挂东西也是一种遗憾,空白的墙壁就很漂亮。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你的作品,之前听说你是因为ZERO Group。我家中有一本你的书,我当时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书的内容是空白的,每一页上只有一个黑点而已——与你所说的空白即是美的概念一致。

对,特意留白。我这次展览也不是要传达什么个人信息,而是顺势而为,这仍是zero的理念。我以其原本的样子展出,并不进行干预,这就足够了。中国有个说法叫“无为”:什么都不做。

herman de vries,《steigerwald cosmology》,2010。约 550 x 550 x 50 厘米。herman de vries 文献


你最初是学习植物学,在你的简历中你提到你在1953年开始尝试成为艺术家。最开始是绘画,直到现在,我们见到你将从自然中搜集来的物品依其原样展出,不加干预。但艺术与文化均为是人为建构,你如何理解你的艺术与自然、文化的关系?

当然,自然是我们的根基,我们的本源,我们的人类文明从自然演化而来。艺术对于自然的建构也正如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如果没人看我的作品的话,它就是不完整的——艺术要存在于一个社会语境之中。如果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发出的信号的话,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信号接收者,即是观众。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做事总是超越边界,在社会的边界做艺术,为其带来新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一群人,那么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为社会有一些贡献,发展人们的感官与意识,让观众以接收的方式去看、去听、去闻。

你本次在双年展的展览不仅仅在荷兰馆中,更延伸到威尼斯的其他位置。能介绍一下吗?

对,还有一部分作品在两个只能搭船才去得到的小岛上。我四年前去过,当时就想,如果我代表荷兰参加双年展,我一定要将这个小岛囊括在我的展览之中。它不仅是我展览的延伸,它是真实的,除了我展出的作品外,我希望一种更直观的自然能够同时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只有人们去到这两个岛屿,它们才能真正成为我的展览的一部分。

荷兰国家馆,《hermande vries - to be all ways to be》展览现场。摄影:SaraSagui。图片鸣谢威尼斯双年展2015

i am what i am》这件作品很有趣,它本身是书,但是你却以录像的形式展示。为什么这样做呢?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纸张就是植物制成,而据说你基本也是靠植物维生的。

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没办法在现场展出这本书。因此策展人对我说,不如做部录像。录像往往与现实有一段距离,但也不失为一种展示方法。而且我认为展出这件作品很重要,因为这本书一页接一页地列出了480余种我尝过的植物,作为食物、药物、饮品等等,它们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这很重要——你面前坐着的就是这些植物的集合。i amwhat i am(我即我所是)




herman de vries(赫曼•德•弗里斯)1931年出生于荷兰。1951年从瑞典霍恩园艺学校毕业后,在法国从事过两年的农艺工作,1952-1956年入读瓦赫宁恩学院植物危害专业。期间,于1953年非正式地学习绘画,走上成为艺术家的道路。2014年秋天,Stedelijk博物馆将为他举行回顾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