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诺•塞加尔:艺术幻化为肉身,却不留下一丝痕迹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376   最后更新:2015/07/27 19:42:17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5-07-27 19:42:17

来源:澎湃新闻  姜俊

提诺•塞格尔和他的合作伙伴在马丁•格罗皮乌斯宫外。

2015年的7月,罕见热浪席卷了欧洲,而同样在“炙手可热”的是行为情境艺术家提诺•塞加尔(Tino Sehgal)在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宫(Martin-Gropius-Bau)的大展,这是他至今最大的回顾展。

展览海报

这位2013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柏林艺术家提诺•塞加尔被认为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1976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埃森的富特旺根艺术学院(Folkwa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修习编舞和经济学,这造就了他的情境表演艺术中“戏剧和舞蹈”的基因,以及内容上的社会相关性和批评性。除此之外,即使是欧洲观众,他的作品仍非常神秘。

提诺•塞加尔在格罗皮乌斯宫外接受采访。

虽然今天的我们已处于数码复制盛行的时代,但大家对于塞加尔作品的认知如果不是通过切身体验、亲临现场,就是通过口口相传或文字阅读。

你无法看到任何一张关于他作品的图像,因为艺术家拒绝任何媒介对他“情境”表演作品的拍摄和录制,也包括任何形式媒体上的传播。他的情境表演作品必须永远只停留在时间的发生和消退中,而不留下一丝物质的痕迹。即使是Axel Haubrok这位柏林藏家购买了他的作品,也只是获得了口头合约,完全不开具收藏证明和任何形式的签名。他把去物质化贯彻到底,连合约也成为了他情境表演的一部分。在2015巴塞尔艺术展会上,他说,“商品的持续生产维持了市场经济的运作,但摧毁了环境,最后阻碍了进步。生产并非未来的典范。” 他似乎在嘲笑艺术市场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正由于他极端的非物质化倾向,他的作品才成为了数码复制时代中神秘的不可见之物。

展览现场之一格罗皮乌斯宫中庭天井。

举行这次展览的格罗皮乌斯宫建于1881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庭的天井,光线得以倾泻下来,仿佛创造了一个人工的舞台,当你在不同的时间步入中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表演。

大约80位表演者不断的轮换上场,或是人多,或是人少,他们穿着常人的服装,有时悄悄的潜伏在观众中休息,以至于无法区分谁是表演者,谁又是观众。围绕着中庭有四个展厅,共分别安置了5场表演,其中每场都不断的轮替离开它们本属于的4个展厅,转移到中庭中。因此展览如同是一出出流动的剧目。

没有照片和其他更多的图像,笔者将描述其中的一场名为《吻》的情境表演,它源于艺术家2002年的旧作,曾被多次在包括日本和室在内的各种不同空间中演绎过,因每次参与的舞者和展览空间的不同,使看似相同的作品实则大相径庭。

在这次展览中,它呈现为两个变奏版:一个为中庭的光亮版。

一对身着路人装的男女或是躺着、或是站着,貌似情侣,旁若无人般不断的缓慢变换着接吻的姿势和动作。他们模仿着西方艺术史上各种接吻的图像。他们刻意且缓慢的动作使他们区隔出观看的人群,成为被观看的对象。这对表演者亲吻了一段时间之后,表演者中的女性突然喊道“Tino Sehgal”,然后男性紧接着道“Kiss”,女性再道“2002”,之后他们慢慢退出中庭,为其他表演的移入腾空位置。

现场观众针对《吻》(Kiss)现场表演的速写。

另一个版本被隐藏于黑暗的展厅中。

当观众踏入展厅,面前一无所有,视域上的只是一片抽象的黑暗,既然是展览,总归还是需要探索一下。当你绕着空间蹑手蹑脚地缓慢移动时,会听到,细微的声音。慢慢地绝对黑暗在感官适应中逐步退散,你看到了一团白色的东西,缓缓移动,逐渐更清楚了,臀部的线条模糊显现在你的视网膜上,那是一对裸体男女的拥吻者,这时他们已经距离你咫尺之间。

他们赤裸地拥抱着,缓慢翻滚着。黑暗还是这样浓重,使得眼前若隐若现,这让人诧异。你似乎想继续一探究竟,当你意识到裸体如此近,已经超出了正常舒适距离。这时他们开口“Tino Sehgal”,“Kiss”,“2002”,然后缓慢起身,消失在黑暗中的另一道门背后。

格罗皮乌斯宫平面图。

当你离开黑暗的展厅回到中庭时,一切早已发生变化。一群20位左右的各色舞者在观众中穿梭不息的跳舞,口中不时即兴吟唱着Beach Boys组合的《Good Vibrations》,或是发出B-Box的模拟声,这出表演源自2012年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上黑暗中的情境表演《这一变奏》(This Variation)。

只是它也同样提供了一个中庭的光亮版和展厅的黑暗版,就塞加尔而言,他希望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加入到他们的舞蹈中间。一会儿舞者成群结队的离开中庭进入另一个黑暗展厅,表演这个舞蹈的黑暗版。

观众速写,表演者道出“Welcome to this situation“后混在观众中进行德语讨论,左一为艺术家塞加尔。

而这时一个身着粉色衣服的11岁左右的小女孩出现在中庭,向大家用英文介绍道“我的名字是……最后她问大家“Are you too busy or not busy enough?“(你太忙了还是不够忙呢?) 很多观众面对突然的问话,不知所措。这时在另一个展厅里,随着一声“Welcome to this situation”(欢迎来到这个情景)五位表演者混在观众的人群中用德语开始了他们的讨论会,内容围绕着“进步”、“技术”、“社会变更”展开。他们说话时,并带有缓慢的肢体动作,以此来区别谁是观众,谁是演员。观众们理论上也随时可以加入讨论。

这就是塞加尔的展览,他混合了展览和剧院。观众和舞台的界限被融化,舞台就在观众之间,观众并非被动地以一种视角去观看表演,而是主观的选择,运动,随时改变自己的视角,一切都在情境化,都在不停的流动、发生和重复,观众的位移永远伴随着个体不同的新的体验和发现,没有一刻是相同的,即使戏剧不断的重复上演着。不同的地点转换,不同的议题讨论,不同的反复演绎,不同的观众参与。

塞加尔最为强调的并非可见,而更多的是可听和可感,他创作了一种气氛,一种情境,一种多人表演的协调,如同一出没有舞台的戏剧,重复往返。需要的真是一种亲临其境,和口口相传的体验交换,它构成了一种回忆和体验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见性

(作者系影像装置艺术家、艺评人)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提诺•塞格尔” "Tino Sehgal“

展览时间: 2015 年6月28日-8月8日

展览地点 :德国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宫(Martin-Gropius-Bau)

延伸阅读:马丁•格罗皮乌斯宫

举行这次展览的格罗皮乌斯宫建于1881年,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由马丁•格罗皮乌斯所设计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他也是包豪斯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叔叔。它曾经是柏林的实用艺术博物馆,一战后改为史前和东亚艺术收藏馆,二战后重建并1966年它被列为文物保护建筑。1981年再次开放,现在成为柏林文化和媒体艺术展示空间。

地址:Niederkirchnerstraße 7, 10963 Berlin

http://www.berlinerfestspiele.de/de/aktuell/festivals/gropiusbau/ueber_uns_mgb/ak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