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学的“故事线":古根海姆的当代艺术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031   最后更新:2015/06/17 11:13:13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5-06-17 11:13:13

来源:artnet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故事线:古根海姆的当代艺术”(Storylines: Contemporary Art at the Guggenheim)重访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叙事(narrative)。展览探索了艺术家如何打破传统叙事工具,如:情节、人物、背景,创造出新的讲故事的范式。

展览现场 图:Haowen Li


展览中的100件视觉艺术作品来自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中的48位艺术家,大部分创作于2005年以后。除了关注作品本身,展览还试图探索当代艺术与文学合作的可能性。31位著名小说家及诗人受邀以展览中的作品为灵感进行个人创作。这些文学创作,或一段虚构情节、或一首诗歌、或一段评论,与作品常规的介绍文字一起,共同组成了美术馆提供给观众的解释性文本。

展出的作品呈现了当代艺术反复探讨的主题:监控(Haegue Yang,Series of Vulnerable Arrangements—Voice and Wind,2009)、身份杂糅(Gabriel Orozco,Astroturf Constellation,2012;Xaviera Simmons,Index Two Composition Three,2012)、知识生产(Agnieszka Kurant,Phantom Library,2011–12)、消费文化(Josephine Meckseper,Afrikan Spir,2011)、人造与自然(Mark Manders,Room with Reduced Chair and Camouflaged Factory,2003)、信息安全(Agathe Snow,Dash,2010)等。

Maurizio Cattelan,Daddy,Daddy,2008 图:Haowen Li



当代艺术怎么讲故事?

视觉艺术离不开讲故事。战后出现的抽象派作为艺术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视觉艺术的叙事方式划分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在这之后的艺术形式,如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中,你也许会发现,大部分当代艺术作品中已经找不到具体形象或明确的叙事内容。作品的内容可供解读的线索模糊化,而艺术家个人的背景,如种族、性别、性的观点则成为理解作品的切入口。艺术家们往往在创作时采用一种与观众个体更亲密的、同时也更开放的讲故事方式。有的作品甚至提倡社交化,只有在互动中“讲故事"才能完成。

展览中,艺术家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无题(金色)"是提倡互动的代表性作品。金色的珠帘镶嵌在连接不同空间的四扇门框上,自天花板倾泻而下。参观者不可避免地与作品发生联动,并且这一过程很可能在无意识中完成。开放性和互动是艺术家冈萨雷斯-托雷斯创作的主题。他的作品多以“无题"命名,用他自己的话说:“意义总是随着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Felix Gonzalez Torres “Untitled" (Golden), 1995, Photo: David Heald,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社交媒体不断改变着知识、信息、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方式,当代艺术新的叙事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交媒体的影响,这在展览中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Agnieszka Kurant的《幽灵图书馆》(Phantom Library)探讨了协同合作(crowdsourcing)生产知识,藤原西芒(Simon Fujiwara)在视频里反复“彩排"日常生活场景。不难发现,艺术家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进行创作。这些物品似乎在暗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都可以置于被评论的位置,都可以被消费。

John Banville, The Golden World, on Felix Gonzalez-Torres's “Untitled" (Golden) (1995)



策展理念:艺术与文学合作

冈萨雷斯–托雷斯的作品旁边,是爱尔兰作家、2011年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以该艺术品为灵感创作的一段文字。 观众既可以阅读墙上的文本,也可聆听美术馆提供的语音导览:

……我们从有很多入口的地方,来到南方炙热的土地。

在那里,风急急地打在柱子上穿过钥匙孔吹着口哨,想要赶紧钻进去让自己也变得暖和。

我们的房子是我们的窝点。屋外,偶来的一片乌云让和煦的一天立刻变得不堪:天气一直在折磨我们。

顺着阳光倾泻下来的方向旅行,我们穿过金色的珠帘,来到金色的世界:冈萨雷斯—托雷斯的炽热的世界。眼睛晕眩。

埃及艳后Cleopatra融化一颗珍珠,喝了下去。冈萨雷斯—托雷斯好像把空气都镀了一层金色,闪闪发光。

来吧,走到耀眼的光芒里面来。

班维尔赋予了“无题(金色)"画面感。文字叙述的经验观众可以共享,但又饱含艺术家冈萨雷斯–托雷斯的个人感情表达:忧伤但满怀希望。冈萨雷斯–托雷斯的创作一贯是受感情驱动的,而班维尔的这段文字恰好成为观众理解他的作品的“捷径"。

古根海姆博物馆这次委托作家为艺术作品提供阐释文本,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文学文本无疑给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种“情境",或在观众与艺术之间制造交集,提供一种接近艺术的路径。策展人Katherine Brinson表示:“通过重新激活艺术和文学的关系,(两者结合)所产生的复音(polyphony)意味着每个作品都包含多种可能性,特别是激活了艺术和文学的古典传统——‘造型描述',用语言再现视觉图像。"

艺术机构如何建构意义,一直都是美术馆专家关注的问题。每个作品配有的解释性文本(interpretive materials)是机构创造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美术馆职能向公共教育转化,大部分当代美术馆推崇提供开放灵活的文本解释,也有的展览索性不提供作品介绍,以便观众以最大限度自由地接触艺术。这次古根海姆邀请作家一起创作文本,通过运用可供参考的文字介绍,给了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更有诗意地生成作品意义的途径,在开放性上更进了一步。文本的内容横跨学科,打破单一的艺术史视角,这种多学科合作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对“协同合作生产知识"的当代潮流的回应。

Agnieszka Kurant, Phantom Library, 2011–12 (detail), Photo: Jean Vong, courtesy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故事的价值

在美术馆这样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文学文本的辅助或能唤起大众对艺术的共鸣,引发思考。美术馆外,在图像消费的时代,文本在社会流通中占据什么位置?它和价值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罗伯·瓦克(Rob Walker)和约修亚·格伦(Joshua Glenn)的艺术项目“The Significant Object"对此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他们从二手店收集了一批小物件,每个均价1.25美元,再邀请200多位作家分别为每个物品写一段故事,然后把物品连同故事一起放到eBay上拍卖。这个项目最终证实了他们的猜想:故事不仅能赋予一个物品主观的价值,也能增加客观的价格——这批超低价买来的物品在拍卖中一共售出了8000美元。

故事让本身不值一文的物品更有价值了。从发现情感联系、发现意义,再到发现价值、完成交易,故事(文字)的力量不仅存在,还起着关键作用。“The Significant Objects"艺术项目在当下视觉消费为主导的环境下,重申了文本的重要性。

古根海姆博物馆用独特的“讲故事"视角重新审视、呈现其当代艺术收藏。故事不止一个,也不止一种讲述方法。策展人Katherine Brinson表示:“我们最终希望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故事来回应这些艺术作品。"

文:Haowen Li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