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與色彩
发起人:刘工艺术  回复数:0   浏览数:2070   最后更新:2015/06/08 15:42:48 by 刘工艺术
[楼主] 刘工艺术 2015-06-08 15:42:48

野性與色彩

--劉工“枯荷”系列油畫賞析


新加坡藝術家 潘寶偉


藝術是一種感染力,更是藝術家的情感凝聚。正如有人樂於表現時代,有人喜於再現自然,更有人崇尚幻覺和虛空。劉工下的荷之枯,有一種可欲燃燒的枯,其“枯荷”系列油畫之美展現出的正是一種滄海桑田般的另類蕭瑟,具有一種野性與色彩的,感悟和隱喻精神的性格。

眾所周知,中國人與荷的情結源遠流長。荷,作為歷代文人雅士的一種精神依託,承載著很多美麗的嚮往。面對這一特定的文化符號,我們的情緒猶如隨波蕩漾荷葉,在煙波浩淼的藝術詩情中旅行。然而,用油畫表現中國傳統的荷之精神,是劉工“枯荷”系列油畫給人最強烈感受。你若深入欣賞劉工“枯荷”系列油畫,會發現他的畫面構圖、色調的運用以及整幅畫面給人的衝擊力卻是原原本本的西方風格,是色彩碰撞出野性的力量

野性,是人不馴順的性情,也指人喜愛自然,樂居田野的性情。代詞人陸遊野性》雲:“野性從來與世疏,俗塵自不到吾廬。醉中往往得新句,夢裏時時見異書。” 野性,作為一種審美思維,帶有一種濃重的放誕不羈的色彩,彰顯的是難以服馴的生性。在中國傳統的繪畫題材中,表現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象徵,但表現枯荷之美卻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另一番情景。這是詩人與畫家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體會與品味到枯荷之“留”的殘缺美,是力量美的藝術意境之靈魂。不言而喻,枯荷雖枯卻精神不倒,這正是劉工“枯荷”系列油畫呈現出的過眼印象與感悟,在野性與色彩的鬱情中領略冷寂的自然之美。也許,正是劉工借助他的懷舊情緒,以及他所追求的一種熱烈過後的寧靜,才多了一份用畫筆描繪自然的激情。

正如劉工所著《中國繪畫的精神含義》一書中說:“在西方繪畫藝術中,色彩美是直覺的感性呈現,油畫正是直覺和哲學理念的產物,強調直覺與視覺的衝擊力……畫家必須擺脫一切具有象徵性的、文學性的、說明性的表現手法,純粹的將造形和色彩加以歸納,構成在畫面上的直覺與感官的視覺思維。”我們從劉工“枯荷”系列油畫中,不僅欣賞到凸顯出來的是純粹的形與色的藝術,而且野性與色彩的意蘊近似於音樂的音色。可以說,劉工是一位非常注重感受的畫家。他在論及“繪畫與直覺”中說:“不論中西方畫家運用何種手段進行藝術創作,他們在運用直覺思維創作的過程中,都有一種未經逐步分析,僅依靠內因的感知,在突然‘靈感’和‘頓悟’的非邏輯程式中,其藝術作品往往會有一種領悟性的思維。這是畫家具有的直接性、敏捷性、簡縮性、跳躍性的思維特點。”

劉工是一位野性十足的畫家,也是一位著述頗豐的雜家。身為一位富有個性的畫家,其隨情性的藝術創作不僅具有不可複製性,同時也具有藝術創作的實踐性。欣賞劉工“枯荷”系列油畫,不難看出他是一位非常注重印象思維的畫家,其作品不僅蘊涵著一種中國文化的詩性美,但又不缺油畫的力度美。

這些年,每當我們同行去寫生,一旦他走進都市的邊緣,離開華琢的市景花園,他總在尋找自然無飾的枯荷。在他眼裏,他最欣賞的是風雪細雨中的枯敗荷塘,似乎枯荷總能帶給他樂以忘憂的情趣。

記得前些年的冬天,我們同行在皖南寫生,他的視點總在枯美的景致上。當落日的餘暉給人一種野性的景色時都會不經意地一瞥,悠然沉戀地激發起他的創作情緒。而今,劉工了背著畫箱四處寫生的浪漫,沒有塗布飛色的興致,只是閒庭信步的感悟,然後靜坐在畫布前用記憶的語言調弄油彩。我想,他與畫布心靈之約的時候,只想描述自己心靈對野性自然的感悟,不去雕飾那些修整的痕跡,不錄那些被粉飾過的美景,只想移情自然之美的記憶。在劉工的野性與色彩中,他好似對自然的枯美總有一種激情,用其奔放的筆觸在寫意。在他的繪畫語言中,我們宛若看到了枯美更是一切生靈生存的環境,是一種原始的、純真的狀態。他用眼熟的記憶去畫自然,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時,獲得一種純粹的享受。這就是劉工在野性與色彩的感受中,他所力求的藝術感染力。

枯荷是自然生命衰竭與重生的體現,也是寧折不彎的人格形象,這是劉工汲取枯荷之美的精神內含。當盛夏荷花的熱情退去,秋風瑟瑟的把豔麗吹幹,風塑荷之枯瘦,全然沒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時的柔軟不澀和清正。然而,荷之枯殘又是一種鬱傷的美麗,給人一種病之美的感染力。每當秋冬來臨,劉工總愛去郊外尋找幾莖枯荷,寒瘦一池秋水凍結的景象。面對野性四溢的枯荷滿池,焦枝殘亂的乾枯,雜亂無章的殘荷枯枝,他都會興奮不已。也許,他獨步在凝結的荷塘邊,視線並非是在物色枯殘荷枝的形,而是在感悟枯美殘缺的精神所在。可以說,枯荷之所以令他神傷情迷,因為他敬畏生命的自然力,他只想用看似稚拙的筆觸留住這印象。

誠然,夏日的荷花是面相熙怡,清香幽幽,濯清漣而不妖的。然而,當她婷婷靜植過後,荷又是冷瑟,是孤寂,更是雕塑的。春雪秋雨,秋暮冬寒每當我與劉工相伴走近郊外的荷池,眼前恍惚浮現出明年又是綠楊堤畔的荷花,但瞬間的浮現過後,滿池的枯荷荒涼冷落野性與色彩讓人極為情緒。此情此景,讓我悠然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抒懷: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