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THEY)”的当代艺术生产方式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04   最后更新:2015/06/05 15:06:16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5-06-05 15:06: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洪镁

“他们” 《看得见纽约的中国房子》, 2008年,布面油画,140cm×90cm

 导言:以公司和组合的形式进行艺术生产,他们会被认为是利益的追逐者,抑或是各补齐全?2015年5月30日,广东人民出版社、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微思想——“他们”启示录》新书发布会暨“他们”作品展在广州越秀图书馆举行。展览展出了“他们(THEY)”近年来包括《对话》系列在内的代表作,以相对成熟的面貌呈现“他们(THEY)”在对话中实现的自我艺术陈述和交流转换。  

“他们”是什么?

  2003年,杨晓钢和赖圣予与随后退出组合的袁欣尚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之际,即在花家地成立了“他们”组合,希望用合作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创作,既以自我的观看方式表现客观世界,又不落前人窠臼,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当代艺术生产方式。2004年,三人成立了“他们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日后的合作创作中保留了这一实体形式。

“他们”《对话》, 2010年,布面油画,210cm×135cm  

  “他们”组合对于杨晓钢、赖圣予两个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极其有延展性的艺术生产方式。杨晓钢在判定“他们”以组合形式创作的最大意义即是,“他们”是在生产平台,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中,表达各自的思想。

“他们”《图像聊天室》, 2010年,布面油画,135cm×210cm

  早在组合成立初期,“他们”仅仅是希望生产不同的平台,与观众合作,让观众来主导作品走向,最后形成的作品即为“他们”组合的作品。以“他们”在2003年至2004年的《图像聊天室》系列为例,“他们”计划是自己画一台电视机,剩下的内容交给观众去创作,但是其中种种客观原因让计划未能成行,三个人在画面中的电视机旁进行绘画接龙的形式完成《图像聊天室》系列的三幅作品,引导了“他们”组合后来的创作方向。针对这一系的形态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在“他们”随后进行的创作中,画面中创造了一个固定的房间成为统一的创作平台,两人在画面中呈现每天不同的聊天主题和内容。随后,画面背景平台不断扩大,从房间到城市,再到背景的虚化,及至目前呈现的在平静风景中的交流。在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不同创作中的变于不变的哲学,似乎正是对“他们”选择这种艺术生产方式进行创作的具象脚注。 

“他们”  《林中》,2012年,布面丙烯,140cm×90cm  

“他们”为什么?

  成立“他们”组合的初衷很简单,杨晓钢、赖圣予两个人希望在当代艺术创作方向和方式上有一些突破。一方面,让人诟病的还有日益脸谱化和符号化的当代艺术图像。‘85后的艺术家用丰富的艺术形态打破了文革以来过于极端的集体主义思想禁锢,在文化上塑造了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这种思潮逐渐滥觞——他们的成功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追逐艺术的年轻人,青年艺术家普遍认为这种个人外形塑造和作品符号塑造上的标识性,具有某种获得艺术成功的导向性,行成了大范围的所谓的当代艺术语言模式。这种追求个性实际上却完全失去个性的创作模式引起的两人的警惕。另一方面,在“他们”尚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的的创作成长阶段,卡通艺术盛行,其中流露出来的拒绝成长的“小我”情绪表达,在赖圣予看来,这种 极端的个人化并不符合他们的自身性格,艺术于他和杨晓钢而言,更应该是具备着某些能够反映社会状态的思想表达。此外,在长达七年的艺术学院教育中,两人留意到,美院的教学模式正是会把学生导向成独立的、有个性化思维的人,然而,如果身边所有的人都按照这一模式走下去,又陷入一种趋同的悖论。那么,对于需要最大程度彰显个性的艺术家来说,这是否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他们” 《知识分子》,2006年,布面油画 ,280cm×180cm

“他们”《鹿鹤同春》 ,2013年, 布面丙烯,80cm×100cm  

  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各种语言、创作方式的频频闪现让人眼花缭乱,想要突出重围已经并非易事。“他们”组合中的两人均为绘画专业出身,在经历了影像、摄影、装置、行为、雕塑种种形式的尝试后,还是回到了绘画上来,以绘画的形式在艺术领域寻找突破更具有相当困难。在讨论绘画这一相对传统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的当代性表达时,赖圣予认为,艺术的新与旧不能用媒材的新与旧来判断,毕竟媒材是科学家发明的而不是艺术家发明的,它显示的是技术的新与旧,与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并没有关系。用最传统的素描、油画、国画表达出新的思想、新的语言,在绘画上创造一种新的突破,那才是有难度的。

“他们”   《路》,2012年, 布面丙烯,160cm×150cm

“他们”,又怎么了?

  用集体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作,当然会产生个体化内容的部分消解,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依照冥想实现的个人艺术创作行为,而是几个艺术家思想交汇的画面凝结,这彻底改变了绘画的创作模式,对整个绘画艺术、艺术产生方式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这时代赋予的方向,你要继承的是什么、要突破的是什么,在纷繁的当代艺术潮流中把握这种方向并非易事。我们这个时代之前的当代艺术家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为我们树立了各种个性化的标杆,在“他们”看来,到了这个时代这些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辉煌的历史,创造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模式既是对上一辈开创性艺术家的尊重和致敬,也正在开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方向。

“他们” 《佛与神》,2012年,布面油画,200cm×300c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