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在搞实验艺术时,他们想搞什么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2576   最后更新:2015/05/20 12:29:31 by 愣头青
[楼主] 愣头青 2015-05-20 12:29:31

来源:289艺术

▲林周《超人之死》装置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作为中国第二个以“实验艺术”之名设系的广州美术学院,2015年顺利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输送至艺术界。21位学生的毕业创作占据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负一层的核心区域,这些作品横跨艺术、科技、生物、时尚、新媒体等领域,实现的手段和运用的媒介新颖、多元,成为广美本科生毕业展的焦点。从2010年开始组建实验艺术系,到2015年完成第一教学周期,广美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此,Art289记者与冯峰展开对话,一窥广美实验艺术系的究竟。


当他们在搞实验艺术的时候,他们想搞什么?


文︱Art289记者 陈静仪

图︱Art289摄影记者 陈文笔 卢颖彤

Art289 编辑_ 谢烨




Art289:广美实验艺术系成立于2011年,至今正好四年,首届实验艺术系本科生也终于毕业了,此刻您的感受如何?


冯峰:从2011年至2015年是我们的第一个教育周期,相当于走了一个流程。在我看来,实验艺术是探讨新的艺术可能性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并不像传统系科那样是按照技术的分类来划分专业的,实验艺术既可以使用传统媒介,也可以运用新的媒介。

Art289:首届广美实验艺术系本科生共21名,他们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整体面貌?

冯峰:本届21位学生呈现出跨专业、跨媒体的倾向。这样的倾向跟我们最初组建实验艺术系时的师资格局有关。目前我们实验艺术系有7位负责专业教学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学习经历,他们有设计、建筑、工业或造型专业的教学背景。

▲张铭诗《Black candy》陶瓷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Art289:您当初建立实验艺术系是因为什么契机?

冯峰:成立实验艺术系是大势所趋。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在这方面走得更早。中国美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新媒体艺术系和综合艺术系,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做的事情差不多。中央美院是2004年开始筹建实验艺术系,2007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以“实验艺术”来命名的系。广美从2010年开始组建实验艺术系,如果从命名来说,广美是中国第二个建立实验艺术系的美院。

Art289: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成立实验艺术系。

冯峰:对。2011年之后,教育部在学科分类上已经把“实验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他的学院也在陆陆续续成立实验艺术系。

▲吴静《身体拓片》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谢龙英《R-CHNH2-COOH》装置 150×200cm 实验艺术系


Art28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首次开辟实验艺术展区,朱青生老师认为这是2014年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使整个中国的美术学院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冯峰:2014年全国美展开辟实验艺术展区,取决于之前的一个情况。2011年,也就是我们广美在招第一届实验艺术的本科生那一年,中国美协成立了实验艺术艺委会。艺委会成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不同高校、从事这个专业的老师和一些在实验艺术探索上比较有影响的艺术家,比如宋冬、张培力。2014年全国美展的实验艺术板块就是由这个艺委会去执行的。

Art289:广美实验艺术系在课程设置上与广美其他系相比有哪些区别?

冯峰: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系科都是针对单一技术来划分的。实验艺术更多的是针对当下和时代的艺术特性,所以它在课程设置上自然会更复杂。我们把教学大致归纳成四种分类。第一是思维、方式的表达;第二是对图像和图形的阅读、分析和使用;第三是对立体的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即空间语言。第四是综合各种媒介和多重媒介的手段,并且构成一个连续性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柯明良《窝》装置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钟梓欣《一层皮》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严嘉彦《Finding Neverland》综合媒材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彭凯元《日常输入法》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系


Art289:您希望学生在本科四年里获得什么?

冯峰:我希望他们在这四年里,形成一个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方法一旦能够成立,不仅在他未来的工作上会起作用,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会起作用。

Art289:本届实验艺术本科毕业生中,哪位学生的作品是令您印象最深刻的?

冯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利校,他连续100天每天创作一件作品,涉及到四种媒介方式:一是身体的行为;二是视频录像的呈现;三是徒手绘制整个方案的草图;四是将行为的结果转化成具体的装置。这种高强度的自我训练让人敬佩,它带来的结果是,创作对何利校来说变得很容易,他已经不依赖于灵感或状态、感觉,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工作方法。

Art289:请您说几句对首届广美实验艺术系本科毕业生的寄语。

冯峰:一定要说一句给年轻人的寄语的话,那就是:“你不需要害怕和担心未来。”未来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如果他们能在大学这四年的学习中,对自己有一个认识和挖掘,找到自己工作和学习方法,他们就有能力去面对未来发生的任何事情,应对任何变化。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冯峰带你看广美首届实验艺术系本科毕业创作


这里展示的是实验艺术系21名本科生的毕业创作。这也是广美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实验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系科培养的首届本科生。实验艺术系以探讨新的艺术创作可能性为宗旨,旨在四年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有效而独特的工作方法,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无论是继续学科研究还是工作就业,都将为他(她)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指向了宽阔的方向。


在这21名同学中,何利校以持续100天不间断地每天创作一件作品,作为一种自我训练的方式,这种训练有效而令人敬佩。也因此,在毕业前他就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个人展览和受邀参加了多个大型联展。他的方式告诉我们:肌肉可以锻炼,创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也可以锻炼。刘丽珊一直以来对新媒体的关注和极简主义的偏好,构成了她敏锐而又克制的良好素质。这种素质使她在大三时的影像作品就获得了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凯撒艺术新星:第九届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优秀奖。她的毕业创作最终以手机界面呈现也体现了她对新媒体一以贯之的钻研与反思,这也让她顺利进入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余穗瑜作为一名广美附中生在她的创作中体现了对绘画的迷恋,但将绘画动态化的方式,使她在绘画与新媒体艺术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也使她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具有新鲜感的丰富气质。同样毕业于广美附中的胡锶,在创作中展现的却是流行和时尚的气质,她试图在作品中探讨源自于波普艺术传统的流行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钟梓欣对时尚与质感的痴迷,使她能够敏锐地扑捉到艺术与服装设计之间跨界链接的可能性,集中探究服装作为身体的一种延伸。她能够顺利考入伦敦服装学院就读研究生是和她的研究分不开的。吴静对身体的探究则使用了古老而传统的材料——宣纸,她用宣纸把自己的肢体局部地翻制成轻盈的雕塑,这不仅是对对自我的再认识,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认识。而林健恕在对纸的使用中加入了石膏和一些日常生活物料,并且把它们混合在翻制的电视机里,借此对媒体时代反思和追问。柯明良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贫穷设计的痕迹,用废旧材料搭建生活空间。张铭诗则把经典童话中的暴力和黑暗元素提取出来并赋予了青春气质,然而,这样的创作题材却是她在景德镇的窑炉工房,以标准的传统陶瓷生产流程持续一个多月制作完成的。相比之下严嘉彦却在创作中使用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以传统粘土雕塑的方式工作,但却可以建构传统粘土无法做到的形态和结构。


李嘉琪以一种考古学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和食物进行分解排列分类,依然如同一位图书馆长对待藏书。这种执着不仅提醒我们对平常之物的忽视,同时也是一种青年自我训练的好方法。郑剑铭的创作是将电脑软件里的像素球以材料和物化的方式呈现。张莉通过影像装置营造出一个自闭的空间,让观众在观看时充分体验。黎嘉琪则延续了由白南准以来的传统,用磁铁介入对电视屏幕成像进行干扰,探讨物理化的影像变异。


谢龙英的创作里,融入了浓重的科技色彩。那只被电脑程序控制的手不停地做出看起来像是表现“和平”的手势,不由得让我们想起科幻电影《终结者》画面。而林周的创作主题正是对一系列好莱坞英雄人物处于频死状态下的描述。他创造性地把家乡玩具产业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他的创作不仅是对好莱坞英雄神话的反思,同时也通过创作对自身周遭资源的在思考。彭凯元的创作,在使用了编程技术的同时,也加入了互动感应技术,但他把这些复杂的科技元素巧妙地隐藏在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道具中,加上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更为作品增添了趣味。而邵小懿的机动装置所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游戏似的惊悚和诡异特点。王瑞帆将机动装置镶嵌在平面作品中,制造一种动态的画面。林佳华把程控机械装置安装在以传统陶瓷手段制作出来的鱼和乌龟等动物的腹腔里,机械动态的节奏完全契合动物的呼气,呈现出一种机械生命的感觉。而陈婞璇对生物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兴趣,为她打开了一条持续研究和学习的道路。她的这一研究课题也一定会在她接下来的三年研究生学业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这21名同学在创作中呈现出来的跨媒体和跨专业的探索气质,是与指导他(她)们的7位实验艺术系教师分不开的。这7位教师每位都拥有不同的专业和学业背景,各自拥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合作和相互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