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何佳个展,致敬导师伊门道夫&吕佩尔兹
发起人:yishuwenyi  回复数:0   浏览数:1405   最后更新:2015/05/11 16:51:31 by yishuwenyi
[楼主] yishuwenyi 2015-05-11 16:51:31

时代文艺精神系列
展览:记忆—何佳个展,致敬导师伊门道夫&吕佩尔兹   Exhibition: Memory——The Solo Exhibition of He Jia

展览时间:2015/5/1 — 2015/5/14                              Exhibition Date: 5/1/2015-5/14/2015

开幕时间:2015/5/1  15:00                                          Opening: 3:00 PM  5/14/2015

策展机构:三板斧艺术策划工作室                                Curatorial Institution: Sanbanfu Academy Of Arts  

策展人:朱晴                Curator: Zhu Qing

学术主持:郭宇宽                                                        Academic host: Peter Guo

执行策展人:刘美君 Excutive Curator: Iris

地址:晨画廊·北京798艺术区七星中街南口                  Add: Chen Gallery( Qi Xing Zhong Jie, 798 Art Zone )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AR Penck、巴赛利茨、马尔库斯·吕佩尔兹、约尔格·伊门道夫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开始影响世界。

     “通过绘画找到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观察社会的方法。通过对现实风景和人物的描绘,意在发自内心,强调感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和某种程度的神秘感。”导师伊门道夫教授这样描述她的绘画。

     何佳,留德青年女画家。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3年毕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同年通过德国国家学院正式考试进入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2008年获得艺术硕士及艺术大师生学位。

     在学习和认识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以及表现方式,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写意性”,尝试画面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表达。绘画保留了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性,也结合中国画的韵味和情调。

     何佳的作品中有着女性艺术家的细腻和敏感,她画中致巧若拙的形象,自由流畅的笔触,明丽轻快的色彩都给欣赏者带来亲切美好的感受.她的画风结合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内在表述,对富有诗意的风景,模糊的情趣表达与自60年代起在德国越来越重要的新表现主义绘画传统相融合,展现了一种新传统新表现之美。

     何佳的绘画看到的不是诱人的风景和自然之美,而是感受到形式背后一种情绪的涌动。

▲《春天的湖》

▲《绿草》

展览前言

出走者何佳
   文/朱晴

     德国表现主义在今天的艺术界看来很重要,为什么?无论是艺术家创作、学术研究还是藏家体系的建立,德表都是不可逾越的风格和标签。纵览全球艺术史,前卫艺术孕育的第一支队伍正是德国表现主义。随着中国当代艺术1978年发展以来,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我们本土的艺术家已经不乏超越德表的杰出者。

     在国际艺术交流愈加频繁当下,艺术家提升转型的关键反而指向了内在价值体系的完善与国际视野的迅速拓展。作为中国最早通过德国国家学院正式考试进入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拜师在德表大师伊门多夫与吕佩尔茨门下的中国学生,我们从何佳身上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与天赋,还有所谓的体系完善与视野拓展。


▲《新绿》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何佳近三年回国探亲所作。相对早期的创作中,典型的德表风格绘画可见何佳作为门徒的杰出成绩,朱红、深绿、天蓝等色彩在随意、粗率中凸显自由性。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发源体系,德国表现注意用色彩和笔触代替了视觉描述经验的传统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例如蓝色代表男性、红色代表物质实体等语言表述规范。到此为止,何佳最多是一位德表正统体系内的中国人,可是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

     出走者何佳,是内蒙古律师家庭的独生子女,大学时期学习中国写意画。追溯决定申请留德的原因,可以简化为对表现主义绘画精神的绝对崇拜。“那时候看到德表的作品觉得非常自由,心里很感动。但是申请时我对导师说我没画过油画,我是画中国画的。可是老师伊门多夫说没关系,你来吧”,何佳娓娓道来。她的个人气质更多几分古典女子的婉约,她此次展览的近两年作品也不同于德表的典型绘画,而是多了写意的风景、多了女子的娴静、多了温婉的情绪。是的,何佳开始在创作中剥离德表的视觉效果,反而糅入文人绘画的视野,重新拾起了画面中的透视、具象,通过远近式构图模拟出观者的视野。很多青年艺术家还在技法中求索时,何佳已经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游刃有余了。请我们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作品局部,从独具匠心的纹理中捕捉到岩彩的身影——对中国绘画精神与手法的巧妙经营,令我们欣然领悟,这个从传统艺术创作中出走的艺术家,在悄然回归了。

▲《夏色》


▲《秋色》

     德表的名单里,至少在翻译来的名单里,极少见到女艺术家的身影。当伊门多夫离世之后,何佳又极具优势的被另一位大师吕佩尔茨纳入门下。彼时,大二在读的她毅然决然走出国画的大门、走出国界,凭实力敲开了众人仰望的德表大门,那是禀性中对艺术的追求。今日,在德国成功立足的她,又因着禀性中艺术的使命回归,在自我突破中彰显中国艺术集体逻辑。说起来,也并不高大上,因为翻开历史的册页,我们发现这种至高的使命感,是德国表现主义者们毕生的信条。表现主义最早期派别野兽派领袖马蒂斯形容自己的创作说“好像我们的色彩在发光一样”。青骑士社核心人物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说“抽象作品只为未来社会勾画蓝图:更开化、更自由、更重视人类精神”。1976年,伊门多夫在威尼斯说过:“我赞成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的众多途径中的一种。”

     表现主义绘画,乃至任何绘画背后的逻辑不会是单一的线索。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还是大众的欣赏,我们需要尊重艺术的逻辑。“通过绘画找到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观察社会的方法。通过对现实风景和人物的描绘,意在发自内心,强调感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和某种程度的神秘感。”导师伊门道夫教授这样描述爱徒何佳的绘画。在何佳的出走和回归中,我们坚信她凭借自身的魅力,不只美化了理想,也美化了现实本身。

艺术档案


▲何佳

●1982 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03 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2003-2008 年就读于德国国家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师从约尔格.伊门道夫教授。
●2007-2008 年就读于德国国家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大师班,师从马尔库斯.吕佩尔茨教授院长。
●2008 年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和艺术大师生学位。
●职业艺术家生活工作于,杜塞尔多夫.北京

展记

个展

【2013年】 艺术画廊 Gecko 索林根,德国

【2012年】 艺术画廊 Angelikakalenbach-Garwain 科布伦茨 德国

【2011年】 艺术画廊 Inseltraum Sylt 叙尔特岛,德国 丹麦

                  德国中国中心China Center 杜塞尔多夫,德国

【2010年】 艺术画廊 Gecko 索林根,德国

【2009年】 北莱茵州艺术协会 Kunsthaus Mettmann 迈特曼,德国

【2008年】 艺术画廊 Anna Klinkhammer 杜塞尔多夫,德国

                   年艺术画廊 Angelikakalenbach 波恩,德国

                   柏林州艺术协会 Schurmann&Wolschendorf 柏林,德国

                   艺术画廊 Gecko 索林根,德国、北莱茵州艺术协会 Kunstturm 拉挺哏,德国

                   艺术画廊 Brussel Flamingo 布鲁塞尔,比利时

群展(部分)

【2014年】  内蒙古首届艺术家海归展内蒙古美术馆 呼和浩特

                    Ernst and Young德国青年艺术家拍卖会 杜塞尔多夫 德国

【2012年】“东方与西方会见“East meets West 艺术画廊Gecko罗林根,德国

【2011年】   Ernst and Young德国青年艺术家拍卖会 杜塞尔多夫 德国

【2009年】   第四届北莱茵州青年艺术家联展,21世纪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主题杜塞尔多夫10青年画家合展,艺术画廊Gecko,罗林根,德国
【2008年】“约尔格.伊门道夫教授“大师生展览,歌德学院,鹿特丹,荷兰

                 “约尔格.伊门道夫教授“大师生联Museum Seewerk, 克雷菲尔德,德国

                     纸本展 艺术画廊 Gecko 索林根,德国

                     第三届北莱茵州青年艺术家联展,20世纪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2007年】   达拉斯妇女美术馆,达拉斯,美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科布伦茨,德国

【2006年】   北莱茵州联邦艺术学会联展,BBK Kunstforum杜塞尔多夫,德国

作品收藏

德国国家路德维希美术馆、美国达拉斯妇女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
德国DCKD 艺术家协会、德国Sylt艺术基金会、中国内蒙古图格画院、私人收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