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北京三环内与邻居和平共处的艺术空间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828   最后更新:2015/05/05 13:03:58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5-05-05 13:03:58

来源:VICE中国

作为一个常年真心热爱烹饪的人,一个傍晚我照例直奔北京安定门的箭厂胡同,去一家无名小卖部采购进口食品材料(因为对于我的吃货朋友们来说,从厨房端出来一个提拉米苏显然比一盘醋溜白菜显得逼格更高)。正当我迎着夜晚初春的凉风走向小卖部时,发现旁边的 “箭厂空间” 又换展了 —— 这个号称艺术空间的地方,其实和旁边卖菜的、卖大饼切面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一间临街的门脸房而已;但推拉门上却常年挂着一把大锁,屋内的房顶上面打下几个射灯,里面的艺术品和胡同也并没有那么大的违和感。

在这个遍地艺术家的城市,搞艺术的人都聚集在798和草场地里,玩着自己的游戏,并随时准备被游客当作吉祥物参观;但 “箭厂空间” 却位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胡同里面,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充满了喜感和神秘感,让我突然想知道它的故事。

故事主角并不像我朋友猜测那样是小卖部老板 “以生意养艺术”,而是两个正儿八经的艺术家:王卫和 Rania。于是上周六,我带着相机在他们开的另一个只卖早餐的名叫 “五金” 的小店,一起聊了聊这个空间和城市邻里之间的故事。

艺术家王卫和 Rania 在空间和早餐店之间。

VICE:你们是怎么想到在胡同里开一个艺术空间的呢?

王卫+Rania:其实我们刚开始没有想太多,因为我们就住在对面的官书院小区里面,恰巧这里有一个空闲的门脸房,于是就租了下来。那会儿才2008年,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蓬勃时期,一切都很欣欣向荣,798 之类的很火,我们的确是想迎着这种繁荣做了箭厂空间。刚开始我们是四个人做,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了。那时候,旁边的五道营胡同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酒吧和餐厅。

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让过往的路人从街面上进行观看,算是一个关于艺术和现实社会的测试吧。测试是双向的,艺术家和这个胡同双向互相影响。

具体是什么样的测试呢?

798、草场地这种画廊、展览很多的地方离市区太远,除非是喜欢艺术,或者来北京旅游,还得是对艺术有些兴趣的人才会去。但是一些普通的人,他们就住在市里,有上班的,有做买卖的,他们不会去798这类地方去看展,也不关心。所以我们想把现场装置或者一些艺术项目让本地居民看到,把艺术放在居民的家门口。于是箭厂空间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测试,现在已经七年了。

那么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算满意吧。毕竟这么久了,我们的空间还存在。我们采用的策略就是:使得胡同里面的一切,成为这个空间作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作为 “周边环境” 来出现。这些本地居民平时也许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展览,但他们有时还是碰到就问:“那个折叠床和一双解放鞋放时间挺长的了,什么时候换别的啊?” 这至少说明,我们放在那里的东西还是影响了周围的人,测试目的也就达到了。

正在展出的刘茵的《Publica》中的一幅。

你们与周围的居民们交流过他们对你们空间的想法吗?

基本没有。

你们的空间有什么筛选艺术家的标准吗?我看这次的展是个年轻的艺术家。

机缘加偶然性。我们选择艺术家不会看他/她的年龄,我们会根据他/她以前的作品风格来考虑,看是否适合展览在我们这个15平米空间里面,当然是在认可其作品的前提下。虽然每个展览都是临时性的,但路过的人群完全没有法定位,所以我们只会根据周边环境和个人喜好考虑展品。至于我自己的作品,一般都很大,所以只有箭厂空间刚开始做的时候放过一次。

箭厂空间有它的盈利模式吗?

我们有这个空间的临时营业执照,但并不出售任何作品。资金来源基本就是一些朋友的资助,还有一些基金会的赞助,所以这样也得以让我们自发、灵活地去运营。我们希望在这里给艺术家提供一个实践他们想法、理念的地方,促进艺术家和邻里、城市的交流。

而且房东也没有给我们加很高的房租。从最初2008年租下它一个月1800元,到现在的每月3000元的价格,也在我们的接受范围。我也希望这类做法能给其他的策展人或者艺术家提供一个模式,证明把展览开在邻里之间的做法是可行的。艺术并不是越 “曲高和寡” 越好,并不是越离开普通人就显得越高深。

每次的新展、换展都会有什么样的形式通知吗?

完全没有任何开幕式,“低调” 一直是我们的做事原则。可能很多艺术家会带一些朋友来看展。但是绝对没有任何仪式。我们只会在 我们的网站 发布新展或者换展消息。一般选好艺术家后,他/她会根据空间的大小和周边环境以及自己的感知来进行创作,做好后就放到空间里。比如现在的艺术家就在创作第三副,画好后就会替换原来的作品。

在箭厂空间内展出的艺术家阚萱的《轻》。

空间开了七年之久,有过什么安全问题吗?

完全没有发生过,而且晚上射灯会开到10-11点。也没有铁栅栏门作为防护。以前的一个装置作品会有几个电视,放在空间里面也从没有发生过被砸玻璃、被盗这类事情。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我们,不认识的可能觉得在胡同里出现一个这样的东西很奇怪,给了他们一种诡异的感觉而已,顶多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也没敢下手吧。我猜的啊哈哈。

***

采访结束后,我又在附近转了转,问了问其他居民对这个存在长达七年之久的艺术空间的看法:

外国食品小卖部老板娘

这些展览经常换,有时候是画,有时候是一些东西放在那,我不懂,我看不明白,我就觉得这些东西都挺好玩的,挺逗的。对我们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我可能路过的时候会看一下,发现又换新的东西了。要说一点影响没有也不是,反正有时候一个人带着一堆人来看,然后就在路边聊天,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我的啤酒销量会多一点。

卖大饼切面的大娘

我天天路过,我也不关心这是什么东西,它和我的生活没关系。我与其去操心那些奇怪的我又看不懂的东西,还不如关心下我的面粉从谁那儿进更便宜。反正我不相信他们倒贴钱租着这个门脸房什么都不干,还每天开着灯,晚上也不关,电费每月就得多少呢。我觉得他们这个东西肯定赚钱,不赚钱谁干这个啊?

菜市场卖菜大妈

这个东西我不懂,我也从来不看。我也没觉得这个东西放在那对我的生意有什么好的还是不好的影响,反正不管中国人外国人都得买菜吃饭,不吃就饿。

住在附近的来自斯洛伐克人 Tom

我觉得北边的五道营胡同太装逼了,南边的国子监太商业化了,这条夹在中间的胡同还有北京真正胡同的味道。而且走着走着发现这个艺术空间就会让人挺惊讶的,觉得在北京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这不正是我选择呆在北京已经五年的最好理由吗?

Tom 的室友,来自澳洲的 ABC

这个是我们的海报,明天我和我女朋友要在王卫和 Rania 开的 “五金” 办羊排汉堡派对。会有很多朋友过来,他们也会带他们的朋友来,我们吃这些东西的钱可以帮助这对艺术家夫妇交房租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间接支持了箭厂空间,支持了本地艺术家。

路过的并且驻足观看的两个姑娘

这个画我觉得画的挺有意思的,两个国家元首应该是习大大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吧。我们刚从日本旅游回来,日本很干净人素质也很高。我觉得这幅画传达了中日友好的美好愿望。

感谢石头对此篇文章的贡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