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喻红“平行世界”,苏州博物馆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2   浏览数:4794   最后更新:2015/04/26 17:47:01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5-04-26 17:47:01

来源:凤凰艺术

2015年4月25日下午17:00,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正式开幕,展现了属于喻红的新世界-——平行世界,展出其新近创作的《百尺竿头》、《坤乾》、《日月同辉》等15件新作,展期于4月25日持续至7月12日。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的展览海报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的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首先发言致辞的是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陈馆长在讲话中谈到苏博新馆落成后,针对现当代艺术领域举办过一系列展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新馆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让观众了解苏州文化的同时,也能对现当代艺术有所接触。而此次由张晴策划的喻红“平行世界”个展更是以女艺术家极具艺术张力的个人绘画语言与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博新馆进行了一次极有意义的对话。他认为这次展览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梳理,思维与印象的关照映射。

▲苏州博物馆陈瑞近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馆长在他为此次展览所撰写的评论中也表达了对喻红艺术创作的理解:目击是她的体验,展现在观众面前,是每个人的目击,一百个读者或许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成长也如是,这是喻红在时间之外,留给大家的空间。只是反过来通过空间——画作的展示,勾画出时间的足迹。

▲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策展人张晴发言


之后是中国美术馆学术策划部主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张晴从学术的角度,对喻红的个展做了精彩讲话。他介绍,喻红将艺术视线持久地追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底层人群生活变迁,强调个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把看得见的现实生活与看不见的现实场景重叠在一个超越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心理的画面上。喻红在平行世界中表现出同一世界中不同维度和不同事物,这些芸芸众生看似是一个群体,实质却生存于各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及其不同的意识形态。喻红用内向破裂,矛盾支配的艺术方式与力量,瓦解了它们彼此的不平行,同时,也在瓦解之间构筑了一个新的艺术语汇的产生——“平行世界”。“平行世界”放弃了与单一社会的紧密联系而转向于与个体、个人的关联;从对单层次宏观场面的描述,转换为垂直纵深的多层次、微观瞬间状态的刻画。

▲长征空间创世人卢杰在开幕式上致辞


第三位发言的是长征空间创始人卢杰,卢杰坦言自己与艺术家喻红相识多年,既是朋友也是合作伙伴,他认为喻红无论是在艺术上的执着,还是生活上的柔韧,都是令人动容的。

▲艺术家喻红开幕式上致辞


最后上台讲话的是此次展览的主角——喻红,喻红认为这次展览带给她与苏州的是不解之缘,她表示作为在寒风凌烈中长大的北方人,江南就是难以言状的梦想。感激能在苏州这样一个有历史感的城市,在苏博这样有最经典设计的建筑中举办个人画展。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也意味着非常大的一个压力。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跟苏州有一个勾连,让作品与苏州,与苏博,与这里的园林,这里的山水产生长久的关系。

此次展览筹备了一两年的时间,喻红坦言,她关注的不是物理的维度而是一种心理的维度,人在不同的处境当中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这种世界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交错的,它有非理性的一面,有荒诞的一面,也有非常现实的一面,我希望把这种不同层面的世界和不同维度的心理交织起来,构成一个平行世界。”

▲《云层》,布面丙烯,180x200cm,2014(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火》,布面丙烯,76x97cm,2015(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水墙》,布面丙烯180x200cm,2014(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决议》,布面丙烯,180x200cm,2015(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共渡》,布面丙烯,180x200cm,2014(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百尺竿头》,布面丙烯,三联,每联200x250cm,2015(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开幕嘉宾合影,左起:长征空间创始人卢杰、艺术家喻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艺术家刘小东、收藏家苏敏罗、艺术家马路

艺术家喻红陪同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参观展览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的开幕现场展厅内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的开幕现场展厅内

开幕现场嘉宾,左起艺术家严培明、蔡荔馨女士、收藏家乔志兵

▲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左起:艺术家马路、艺术家刘小东

▲展览现场嘉宾,左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馆长龚彦和Frieze中国的成员胡丹洁

▲展览开幕现场,收藏家Jane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首席运营官薛梅合影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左起:作家赵波、艺术家喻红、艺术家由旭、女友衡英

▲艺术家喻红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


喻红在对“凤凰艺术”的专访中介绍,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为苏博的空间量身打造的。历时一年的创作准备,为了呈现最佳的展览效果,多次来苏州实地感受展览空间,想根据空间的结构和高度来进行创作。比如说《百尺竿头》这幅作品,现在它所在的墙面原来上半部分有很漂亮的窗户,窗外都是竹子,风景很美。但苏博为了画作的展示需要,专门为这张画,把墙面给封了起来。这张作品大概是六米长,是这次“平行世界”展览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它把多重空间和深陷不同时空的人物用一根电线杆串联起来。在这样一个垂直构图的过程中,它既有独立成段的想象空间,又有互相串联的时间维度。

▲艺术家喻红的先生,艺术家刘小东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


而喻红的先生,艺术家与“凤凰艺术”交谈时谈到,作为重视手感的艺术家,绘画还是要亲历亲为,跟观念艺术或者其他的行业是不太一样的。喻红就很重视自己的手感把握,她对别人可能不会苛求,但是对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求很严格。刘小东说他其实是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观看“平行世界”这个系列作品,感觉比在工作室里看到的呈现效果更为细腻。

刘小东认为喻红无疑是一位敬业艺术家,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因为喻红有自己的小宇宙,她为人憨厚、稳重,脑子里没有乱七八糟的事。

[沙发:1楼] guest 2015-04-27 11:20:0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喻红在苏州博物馆呈现《平行世界》:打开平面绘画的多重世界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这场展览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上,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画面结构也比之前的创作更为空旷。

喻红,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安,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苏州。艺术家喻红的个展“平行世界”今日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谈及展览的名称,喻红说:“‘平行世界’对我来说有多重意思,从物理学、天文学的角度来说,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世界是由很多维度组成的。这些说法包含了很多科学的依据和解释,但很多是人们心里的一种想象。对于我来说,‘平行世界’还有一种心理的维度,尤其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在过去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但现在却拉得很近。好像离我们很近又很远,这种心理的多重维度也是‘平行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策展人张晴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的社会中,很多问题都是相重叠的,也就是所谓的‘平行’。喻红现在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到了一个井喷期,她的观察往往能触及我们今天生活的本质。”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主要由《日月同辉》、《乾坤》、《百尺竿头》三组作品组成,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独幅作品,如《云层》、《共渡》、《水墙》等。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之一《百尺竿头》挂在展厅的醒目位置。三张大小一致的作品构成了整个展览的主基调:最上面的画面是电线杆上平静的鸟窝,伴随着浓郁的日出的光,显得格外的静谧;中间画面上则是好多1980年代的大广播喇叭——这是喻红这一代人的记忆;最下面的则是很多个摄像头。喻红把三个年代的记忆用一根电线杆串联起来,仿佛一个时间旅行者,用这三幅画里面的片段,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如喻红所说:“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同时发生很多事情,不同背景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好像一个平行世界。”

《百尺竿头》,2015年,布面丙烯


喻红过去的作品大多数以现实为依据,如此前的个展《忧云》中的作品是关于忧郁症的题材。而本次展览虽然还是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中由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并且又在画面结构中增加了更多空旷的区域,“因为这次展览是关于空间的探讨。关于不同维度的世界,需要很多空间去展示,所以人物虽然还是主体,但是空间也成为一个非常主要的存在感。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空间,一种想象的心理世界,不同维度的世界去把它重新解构重组在一起。”

《决议》,2015年,布面丙烯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依托苏州历来的文人文化和历史底蕴,苏州博物馆向来以丰富的传统艺术收藏著称。新馆落成后,该馆举办了现当代艺术家赵无极、蔡国强等人的展览。馆长陈瑞近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介绍道,苏州博物馆有专门的现当代艺术馆,“一般博物馆可能会临时有现当代的展览,但我们的现当代艺术馆就是专门做现当代艺术展览的。贝聿铭设计新馆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让观众了解苏州文化后,也可了解现当代艺术。”喻红这次个展就在现当代艺术馆中举办。


陈瑞近说:“我们有展览评审委员会,严格选择现当代艺术展。我们希望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陈瑞近称,该馆所选艺术家需要有明确的展览主题,要用至少一年时间做准备。除非特别要求,展出作品都须是新作。喻红为了这次个展,就用了一年以上的时间创作新作品。

《云层》,喻红,2014年,布面丙烯


《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喻红


Q:如你所说,“平行世界”是多维而复杂的。而相较于你以往的作品,《共渡》、《云层》、《百尺竿头》等作品的画面却更加干净、空旷?

A:其实通过平面绘画很难表现多维世界。因为绘画首先是平面的,这些图像又不能动,也没有时间性。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挑战。用平面绘画这种带有局限性的媒介表达多维的事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法、一种隐喻。比如《共渡》,那三个女孩挤在一起有点像灾难的场景。她们在一个漩涡当中,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早就沉下去被卷走了。但在画面里是可以成立的,它象征了一种灾难,一种相互依托,但又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整个画面也有一种暗示,如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画的也是一个海难中极力求生的场面。

《共渡》,喻红,2014年,布面丙烯


Q:平行世界”的心理维度与现在资讯的普及有关?

A:是的,跟媒体、资讯的普及有直接关系。比如说地震等自然灾害,大部分人没有亲身经历。但现在各种资讯可以让你直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动荡与不安。有点像蝴蝶效应,哪怕很小的东西都能引发巨大的变化,有些事情虽然遥远,但也很大、很深刻。这个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跟我们内心、想象或者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已经纠缠在一起。不像过去生活在一个村里或者一个城市里,我们只认识周围相关的人。现在与不相关的人交流不见得比跟我们直接相关的人交流要少。

《水墙》,2014年,布面丙烯


Q:在创作的时候你是如何选取描绘对象的?

A:我平时也会拍照片。路边电线杆特别有意思,这些复杂的结构特别好看。我们想象的电线杆就是一个杆子上面有些横着拉的线,其实电线杆就像人一样,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几十年前的电线杆是木头的,现在都是水泥的,外面贴上网以防贴小广告,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见证。这些生活道具上可以体现出时代、生活的变化,挺有意思,我经常会拍这些东西。另外一个渠道是从网上搜集图像。我个人所见范围是有限,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人或者景象,网络会帮助我看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很多人都把随意拍的生活场景放在网上,很有意思,他的角度可能和我的不一样,对我有一定的提示。


Q:网络搜集图片也是一种“平行”。

A:对,图像在过去是很稀缺的,没有相机的时代我们是靠画来记录。有了相机,胶片还是很珍贵的,有专门的摄影师去拍,后来傻瓜相机进入到老百姓家,还是有成本的,胶卷很贵。数码相机——特别是网络普及以后,可以把拍的东西随时上传到网上,私人性与公共性就变的很模糊,几乎失去了界限,一个人认真拍的、随便拍的,不管怎么拍的东西都变成了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撰文/九月、亦飞

《火》,2015年,布面丙烯


展览信息

喻红:平行世界

苏州博物馆 | 4月25日-7月12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