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宁:马列维奇是对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终结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131   最后更新:2015/04/24 20:41:03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5-04-24 20:41:03

来源:凤凰艺术

原载:99艺术网  作者:李超采访/成小卫整理

图注:策展人方振宁

2015年4月3日下午4时,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中心承办、国际独立策展人方振宁策划的“马列维奇文献展”成功开幕。策展人方振宁认为目前真正活跃在国际艺术史上的大师寥寥无几,如果返回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源头,就会发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一种最纯粹的艺术,并且马列维奇是对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一个综合,是一个终结。

马列维奇对西方国家的艺术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高的评价,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苏联时期斯大林政权对马列维奇观念的的排斥,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文化艺术的挤压,以及在艺术史撰写上的倾向性。进入21世纪,马列维奇走进了学术和市场“价值重估”的双通道,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开始加入到马列维奇价值挖掘的行列中。

为什么马列维奇开始被重视?

99艺术网:近几年马列维奇和他的至上主义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国内的热度都非常高,英国泰特美术馆也在去年做了他的首个回顾展,您认为这股热潮背后的原因是基于什么?

方振宁:21世纪在全球艺术界中还能找到大师吗?真正的大师都已经去世了,活跃在艺术上的大师也数不了几个,有些只能定义为是市场上的大师。这时候艺术界开始有意识的往回寻找20世纪现代主义的源头,希望找出谁的影响力最大,谁曾经影响过一个世纪?这样就发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可能是最纯粹的艺术,而且马列维奇是对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一个综合,是一个终结。因为他当时的艺术观点跟塔特林完全相反,塔特林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服务,应该是生产的艺术;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应该是纯粹的精神上的探索,他们的争论成为艺术史上一个非常话题性的事件。但是我觉得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在现在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大,可是在很长时间里面马列维奇并没有得到那么足够高的评价。这中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前苏联时期斯大林的政权不喜欢马列维奇,勃列日涅夫后来的政权也不懂艺术,所以苏联有很多艺术家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在逃亡海外,我们称之为流亡艺术家。也就是说在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里面马列维奇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他也没有影响俄罗斯的当代艺术。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冷战。冷战期间的艺术史都只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史,都是以“冷战”的一方为主写的艺术史。我们没有看到过从俄罗斯、从构成主义的角度宣传他们艺术思潮的文献,中国介绍的都是写实主义。可以说中国研究马列维奇的专家可能一个都没有,我如果不去日本,我也不知道马列维奇。我在日本看到了他的书、他的画册以及他的作品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当时对于他的作品完全是陌生的,就是黑方块,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慢慢接触到构成主义,认识了至上主义。

我二十七年的研究其实就是从知道马列维奇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关注他一直收集他的资料。但是二十七年之后也正好在非常至上主义宣言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才做了这个文献展,还不是原作展,现阶段马列维奇的原作不可能来中国展出。

现在所宣扬的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潮流,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很单一,没有多元化,缺少丰富性,甚至连影响世界一百年历史的事件都没有。中国现在中文版的书是台湾出的,而且里边错误很多,即便是这样,也根本找不到第二本,再找就是美术馆出版但不是关于马列维奇的专著,而是从康定斯基到马列维奇的一个展览出版物,是由一个德国的收藏单位提供的,但这些都不够全面。所以你会发现美术史中关于介绍马列维奇的篇章也非常少,在教科书里边的就更少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马列维奇在中国很晚才被重新关注。真正在西方开始表现出对马列维奇重视的是德国,所以马列维奇的遗嘱里边说希望他死后他的著作能在德国出版,因为他曾经去包豪斯讲过课。

99艺术网:您去年首次在北京做了马列维奇的学术研究展,和那次展览相比,本次川美文献展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考虑用巡展的方式?

方振宁:大部分都一样,只是在展厅中间的位置加了五个空间,展了十幅放大后的作品。ADA画廊的时候一是由于场地非常小,展示空间不够;第二是没有预算。这两个展览的预算是非常少的,我作为策展人在ADA是作为教育项目免费做的展览;文献展是以一百周年为契机做的,我和我的团队查找了五种文献资料,把我这二十多年收集的资料画册和所有能用的东西全部用上,编了一个共有360多张图片的年表,可能是迄今为止你见到最为详细的年表。我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学者,应该对中国的艺术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因为我们缺少的就是对经典的学术研究,而现在大部分人把眼光聚焦在引导年轻人去注重市场,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倾向。现在中国也不是没钱,我们也不是没有条件,是时候应该把自己的眼睛沉淀下来,加强对基础研究。

99艺术网:之前资料显示马列维奇年表是这次展览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您能否详细地阐述一下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方振宁:第一,我们了解马列维奇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介绍的渠道,这些虽然上网就能查到,但都是碎片化的,而今天我们却可以借助这份年表,了解其详尽的艺术生涯,包括从他的出生一直到他去世为止,中间受谁的影响,而后又影响了谁,甚至于他是如何跟他同时代的人来往,以及他的风格演变,这些信息都能从年表当中得知。特别是他把莱热作品中的元素提纯并扩展到他的构成主义中,成为至上主义的元素之一。如果你不对他进行详细的研究,你不会发现他是怎么生成的,年表是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可能也是最科学的方法。

马列维奇影响了谁?谁又影响了他?

99艺术网:这次文献展的呈现非常立体不仅包含文本,还有影像、装置等,您在策展之初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来选择这一呈现方式?

方振宁:因为我在学校里要改学生的论文,我发现学生的论文特别空,不对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只是在网上搜一点东西凑合就完了。所以我跟他们讲,真正的研究首先要把史料摆出来,我这里边如果有错误,可能只是年代写错了或者是名字写错了,但除此之外只要再没有其他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只有在百分之百面对真实的情况下才能开始研究。

我只提供最基本的资料,关于马列维奇的年表,简历都很客观,我不加任何观点,我不会说至上主义高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上下之分、真伪之分,现在我就是把它拿出来。做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展览就是我的倾向,我如果不认为他重要那我就不会做,我的观点就呈现在展览里。但是我相信这个展览对新媒体艺术学院、对川美都有着非常大的震动,因为在中国,类似的展览从来没有过,我认为视觉性的呈现方式是基于文本的视觉的基础之上,如果把文本抽掉那么视觉没有什么意义。马列维奇展览有许多图片,而现在我在每个图片下面都加以说明,可以借助这些看到在同时代里面有那么多的艺术家,而为什么只有马列维奇成为了一个巨匠。

99艺术网:再回到对马列维奇研究本身,现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兴趣方向是什么状况?

方振宁:国际上的深入研究是以汇集马列维奇的作品为第一个方向,最新的动态是在德国会出版一本画册,这个画册是关于马列维奇、蒙德里安以及康定斯基的,将三个同时代的抽象大师做横向研究。另外在俄罗斯的研究是对他作品的全方位拍摄以及记录研究,马列维奇画了四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的创作时间和背后的含义都存在诸多未解之谜,这些都是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比如我自己的研究是写过一篇“至上主义和后至上主义”的文章,主要从其创作生涯的两次转变入手,即从写实到至上主义,再到写实绘画的这样一种经历的研究,以及其后期绘画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充满暗示意味的手势和肖像,是关于细节处理方面的研究。我觉得这会是对马列维奇有重新评价的一个主要点,是可以深入研究下去的。

99艺术网:除此之外,对马列维奇的研究还有哪些点是您比较感兴趣,或者是觉得可以继续深挖的?

方振宁:第一个方向是他如何影响的别人,以及后来的人怎么受马列维奇的影响,他创作了什么新的艺术形式; 第二个研究的基础是基于文献。文献有两个:一个是文字的文献,一个是他的原作。

看到马列维奇的原作越多,你就越会想更深入地了解他,而且你对他的了解会随着你整个认知体系提高之后才能有新的问题发现。比如我以前就只知道他受莱热的影响,后来我知道他还影响到了米罗。然后通过对马列维奇的研究,我会发现为什么很多当时很前卫的艺术家,他们在做舞台设计的时候,会相应的在艺术创作方面有新的idea出现。现在举三个例子,第一个就是马列维奇,第二个是米罗,第三个是野口勇。这三个艺术家都分别在不同的时代做过舞台美术和时装设计,这是否也是刺激艺术家形成新的语言的一种特殊契机。所以我认为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诞生与他为“征服太阳”音乐剧做舞台背景设计有非常大的关系,而这个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当然他对建筑、平面设计、对服装、工业产品设计都有影响,但这些影响都不如他对绘画本身的影响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