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何岸的几个切片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41   最后更新:2015/04/23 20:08:34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5-04-23 20:08:34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夕夕

艺术家 何岸

  何岸,197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6年于湖北美术学院肆业。一个Street Mark(街头分数)比Scholar Mark(学院分数)更高的艺术家,一个听摇滚不吃肉的道长,一条武汉的地头蛇。在这个中性文化盛行于世的时代,何岸以他的庞大坚实的装置作品,宣告还有这样一种雄性力量的存在。可这些作品诗一般的标题,又每每提醒了人们这位艺术家细腻温柔的内在。然而作为艺术家,在表面稳定的风格下,他变化多端的性情与思想,却让他的作品往往难以被顺畅地解读,是他面对公众刻意保持的神秘感,抑或是他也不愿用确定的言语框住他的作品可能性的生长?或者连他自己都难以解读他自己是谁。为了描述何岸其人,笔者只能截取他生命中的某几个片段作为切片,拼接成一个并不那么完整的艺术家何岸。

时间的纠结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一个匠人的区别在哪里,一个匠人每一分钟每一步都知道他的下一步该怎么办,而这一步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只能今天听到来自夜空和死亡的声音,他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步该怎么办。”何岸喜欢引用作家余华的这段话。也许这就解释了他在展览之前永远都是那样纠结,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他的作品——他就是那种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如何,接下来要做什么的人。所以他的作品常常在布展的时候被颠过来倒过去地更改,一会儿改换颜色,一会儿改换位置。这个过程并不那么值得骄傲,何岸也为此相当地痛苦。他夜夜失眠,脾气暴躁,只有展览开幕后马上可以离开这个地方去看他喜欢的古建筑这件事,激励着他可以将这一切继续。他永远在说:“时间太赶了,时间太赶了……”可是真正给到他那么多的时间,他依然会被自己脑中不断闪现的各种念头牵动,在无穷的更改中把时间消耗过去。

  纠结的时候,何岸用发微信纾解自己紧张的神经。那些暴力的、色情的、却也不乏创造力的图片高频地在他的个人微信朋友圈里被发出。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这些图片,总之他乐在其中。这是他真心热爱的小生活,和他的艺术形成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何岸 《吉冈美穗》

  他早期的霓虹灯系列作品中,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就是他喜欢的日本女优明星吉冈美穗。这个霓虹灯系列中,所有的霓虹灯文字都是何岸在武汉的黑道朋友中,一个专业的小偷队伍,在整个武汉市内偷来的,自然也包括“吉冈美穗”这几个字。这些从造型、字体、材料和颜色上都相当庸俗的霓虹灯字,似乎和吉冈美穗的女优身份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吉冈美穗却是何岸心中伟大的偶像,当她的名字借这些庸俗的霓虹灯出现在洁白高雅的艺术展场的时候,一种何氏的幽默与崇高、浪漫与胡搞的气息,混合在一起,成为了何岸2009-2013年这段时期的代表作。

  何岸爱这城市夜色里的霓虹,那是他每每醉酒后回家路上的温柔景色。他最早的霓虹灯作品出现在2000年的雕塑双年展。他用红色的霓虹灯做了一排巨型的文字“想你 请与我联系”,后面是他当时的手机号。那会儿手机还是双向收费,一个月间何岸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多通电话,求爱的,求安慰的,无聊的,好奇的,什么样的人都有。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艺术家何岸和这个城市的一百多个人建立了某种联系。即使将这件作品放在复杂纷乱得多的今天之艺术现场,它其中所隐含的的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转换关系,以及艺术与公共语境的互通,依然是有效的。

一个变封闭的人

  然而今天的何岸不会再做这样的作品了。“我的状态比过去要封闭了,”他一本正经地说,“对我来说外面的世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近几年,何岸变得不爱喝酒、不爱抽烟、不爱吃肉,也不爱泡吧了。展览开幕式很少再看见他。他仿佛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连朋友圈都很少与人互动了,“我为自己设置了自己的游戏规则,不管别人怎样,我只发我自己的,按我自己的节奏来。”

  对于这样的改变,何岸形容为“薛定谔的猫”。对他来说,生命的每一个时刻就像一个切片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会是怎样的。“你永远不知道年轻时候是小流氓的人,老了会不会还是个老流氓。”说这话的时候,何岸仿佛那只薛定谔的猫,不管怎样改变,还是那只猫。

何岸 《黑夜和他的白天》

  于是在刚刚开幕的个展“亚美尼亚”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乎意外却又不那么意外的肃静。霓虹灯被何岸塞进了一间名为“序言”的半封闭房间,在百叶窗里忽明忽暗。其余的几个大装置,《新娘》、《零号机》、《黑夜和他的白天》、《私生子》、《亚美尼亚》、《何桃源》,相当双年展式地呈现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这些作品有着与何岸以往的作品一样蛮有诗意的题目,而且在这次的个展海报上,这些作品题目像音乐专辑的曲目一样,在海报上一字排开。何岸20多年听摇滚乐的经历又悄悄渗入了他的作品表现中。这些作品标题,在何岸的预设下,可以排列成一系列随机组合的语言关系,观者可以按自我的认知方式对其进行联动的配搭。“你可以说亚美尼亚的新娘,也可以说新娘的私生子。”何岸说。

何岸 《新娘》

  乍一看“不明觉厉”的作品背后,隐藏着何岸深深浅浅的思考。尤其是面对媒体,他不愿对自己的作品做过多的阐释。他把一些已经完成的结果告诉大家,比如作品《私生子》里,23道门上呈现的并不那么标准的十字架,以及耶稣作为私生子的身份;《“零”号机》的灵感来自日本TV动画《EVA世界福音战士》;《黑夜和他的白天》是仿照英国老的罐子地铁形状制作而成;《亚美尼亚》中,几个水泥柱之间严格地保持着10公分的距离......至于他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观者自己去思考了。就连同他一起工作了这么久的画廊工作人员,也都常常自己去查考他作品中的一些关键字,来尝试理解他的作品。

何岸 《亚美尼亚》

  由此,笔者尝试去查考展览的同名作品《亚美尼亚》所隐含的意义。拥有2500年历史的亚美尼亚共和国,于公元301年就将基督教设立为国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信仰单一宗教的国教,直到如今基督教东正教依然是这个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的信仰。何岸的《亚美尼亚》由一排不规则形状的水泥圆柱体组成,每两个水泥柱之间以绝对的5公分距离的间隔。“5公分”,是何岸在布展的时候,指导工人必须严格遵守的距离。似乎与基督教的某种绝对精神相关。这些水泥柱大多数置于封闭的屋子《序言》前方,还有半截柱子放在屋子里面,隔着玻璃依然与外面的柱子保持5公分的距离。神秘的《序言》或者昭示着“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度的开始?

  看上去这个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与基督教文化有关。也许是受他去年3个月的欧洲旅行影响。历来喜欢古建筑的他,同样被意大利美丽的教堂建筑吸引着。虽然标榜自己是一个道教徒,何岸并不掩饰他对异教文化的兴趣。也许这是他允许自己的生命更丰富的方式吧,就像他自从2007年起不吃肉的行为一样,“和别人相比,我就多了一个不吃肉的状态。”

坚硬的外表之下

何岸《私生子》

  “不要动那个门!”“亚美尼亚”展览开幕当天,不少人过来看展,看见《私生子》那一排白色的门,很多人禁不住想打开看看,却被何岸一个个大声吼过去,不管是谁。这些门被何岸设置好了自动开关的时间,如果有人自己去开门,就改变了门的设定。何岸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简单而粗暴,就是站在那里吼。他粗线条的个性瞬间与他用钢筋、水泥、铁板创作的作品连城了一体,释放着在这个中性时代难得一见的雄性力量。

  然而在何岸坚硬粗犷的外表下,却也不乏细腻敏感的心思,像极了他的家乡武汉的气候,暴烈的日晒、寒冷与江南般的细雨温柔在一年之中并存。所以他会要求工人把他那些水泥柱子、大厚钢板,严格地按照他设定的某一个标准进行处理,一分一毫都不能差;所以他会像个文艺青年一样,纠结自己作品题目里每一个字的表达;所以他会那么在意别人与他的作品互动应该采取的某种“对”的方式;所以他会在展览前纠结这一切而焦虑得睡不着觉......

  所以,别被他外表迷惑了。当他说做艺术是为了生活为了钱的时候,其实可能艺术对他来说远远比他说的重要得多;当你略过了他作品里那么多旁征博引的理性概念,会发现里面可能是孩子般的直觉内核;那些外表强硬的材料所包裹的,也许是一个脆弱敏感的灵魂。

  也别说,何岸最近对一个使用布做大型装置的西方艺术家很感兴趣,以后他也考虑可能会转换使用些柔软的材料进行创作。“反正玩腻了就会想要换种玩法。”可是不到他的下一个展览开幕,谁也不知道他还会做点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