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帅:吞噬一切吧,魔兽·艺术市场!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228   最后更新:2015/03/11 12:12:16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5-03-11 12:12:16

来源:Hi艺术  文:杨天帅

今年香港春拍,佳士得其中一件作品是Invader的《别名:香港第59号》。

Invader,法国街头艺术家。去年,他曾经是香港媒体追访对象,公众茶余饭后话题。事件源于去年年初,他来到香港,秘密在各区街头巷尾创作一共48幅招牌马赛克作品。市民见状,无不感惊喜,好像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也无端添了一点趣味。可是好景不常,一如大多数街头艺术,Invader的马赛克创作也是“非法行为”,于是多数作品在一个月内即被政府除去。

传媒随即群起报道,评论家批评政府不懂艺术,或官僚主义,或“政改又不见它做得勤力,除去漂亮的点缀竟一个月就完成”。网民亦纷纷留言嬉笑怒骂,整件事件就有了一种街头艺术挑战权威、挑战体制的经典味道。用艺术的美,去突出政府政策的荒谬。

批评归批评,无论怎样批,铲走的作品再也回不来,讨论也随着时间流逝而静止。

一年后的今日,这件昔日曾风起一时的作品,重新出现了,不过是出现在拍卖场上。这件作品要拍卖了,估价120万至180万港元。

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个价钱呢?艺术品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定价本来就无固定衡量标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人气愈高的艺术家/作品,一定卖得愈贵。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了然,不必多讲。所以你知道,Invader的作品之所以会估出过百万元,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曾经成舆论焦点,传媒话题。

谁让它成为话题的?从记者为首,到在网络留过言说过片言只语“荒唐!”的好事之徒,到每个读者,以至我家中曾为作品消失而摇头叹息的妈妈,他们都是话题的推动者。他们原来都为这件作品的升价,出过一分力。

当然作品价值愈高,佳士得(当然其他拍卖行以至画廊也是一样)就赚得愈多。

当你以为自己在批评体制,斥责政府不识货,或只是一句:“真普选又唔见你咁爽手!”(真正普选的时候又不见你那么的爽快!)又或者自以为在认真探讨Invader的艺术性、撰文论述街头艺术的前世今生、其反权威的传统之际,其实每字每句,都等于间接给佳士得送钱。

讽刺的是,这是街头艺术!它本来应该是向体制、向既得利益者、向资本主义宣战的。然后你又看到这向资本主义下的战书,现在正在拍卖场上炒卖。这,就是艺术市场的恐怖之处:它可以让一切变成商品。你支持Invader,是商品;你反对政府,是商品;你支持体制,是商品;你反对体制,是商品;你关心战争下的儿童,是商品;你批评资本主义,也是商品;你批评艺术市场把所有东西变成商品?哈,它也是商品!

资本主义有没有一个比艺术那血盆大口更贪婪的市场?我想不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