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读书笔记-金庸古龙笔记
发起人: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回复数:0   浏览数:2287   最后更新:2015/02/13 19:57:09 by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5-02-13 19:57:09

来源:非常现场

一,文字风格
最主要的差别是文字方面。古龙也有古典文学教养。但他的文字更喜欢分段落,典型的就是:
“风。
风很大。
大风之中驰来两骑……”
这种文字风格画面感很强,很像电影的分镜头脚本,但是阅读快感不够。
古龙文字的另一个问题是太喜欢评头论足,总是多说一句自己的评论。这很容易把读者的代入感中断。金庸偶尔也做这样的评论,比如在《书剑恩仇录》中,黑无常白无常拽着乾隆皇帝的手跳上六和塔,金爷评论说,这要是再使劲一点把乾隆那双手捏坏了,天下的书画名迹倒要逃过一劫。但是这种情况在金庸那里毕竟很少见。
这种评论做得多了,最后大家看到的是作者的性格,而不是书中人物的性格。读完古龙的书,大家觉得古龙先生本人实在是个快意恩仇,不落俗套的浪子。读完金庸的书,我们对金老先生本人的性格依然一无所知。这在境界上是有区别的。

二,人物形象
1,金庸的大部头几乎都是成长故事。成长故事就有主人翁技艺的提升过程,遭受困难和克服的过程,遭受诱惑和摆脱的过程。武侠小说通常都是在成长故事里面捆绑复仇故事、探险故事和爱情故事,基本上是以成长为主线,把另外几种故事渗透在里面。所以金庸的主人翁都有一个成长史。一开始难免比较晕菜比较弱小,经历奇遇和劫难之后终成大器。
古龙也有成长故事,像《大旗英雄传》中的铁中棠、《名剑风流》中的俞佩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会把最终成就人格和武功也就是“顿悟”之后的过程写得过于简单。在更多的情况下,他的主人翁是太不成长的。像李寻欢和楚留香,都是一出场武功和人格就近乎完美。
由于不太成长,古龙的男一号的人物形象就显得太完美。无所不能,逢凶化吉。总是长得帅,总是智力高,总是武功好,总是意志坚定。
金庸的男一号,有的笨,有的残废,有的晕菜,甚至有的连武功都不行。
金庸很是了得,那么多书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物的成长史都能写得不一样。郭靖是老实人的成长史;杨过是原罪的摆脱史;令狐冲是无主见的摇摆者的成长史,最绝的是韦小宝,一个反英雄的成长史。某种意义上,金庸是把成长的使命分发给好多代人物。从乔峰、段誉到郭靖到杨过到张无忌,是一种人格的跨时代成长史。
韦小宝这个人物值得多提一笔。我读到《鹿鼎记》结尾处,说韦小宝回杨州开妓院去了,康熙皇帝想念小桂子啊。正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曾是韦小宝手下先锋营的将官,于是命令曹寅任江宁织造,就近寻访韦小宝下落。读到这里,难免心中咯噔一下。《鹿鼎记》这本书固然喜欢东拉西扯,把沙皇姐姐之类都调戏一遍,但顺便来这么一笔未免太奇怪了。再用索隐派红学的办法仔细一想,原来韦小宝就是贾宝玉,“伪的小宝”对应的是“假的宝玉”。这两个人都有七个女人,仔细研究进来,可能这些女人还有有点对应。后来发现,有研究者认为,曹寅根本就是韦小宝的原型。因为在抓鳌拜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正是他。
不管怎么说,贾宝玉-阿Q-韦小宝,是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一组典型形象。
2,古龙的人物经常会虎头蛇尾不知去向。不如在《名剑风流》中丐帮帮主红莲花这个角色在前半部分很重要,到了后来顶级高手墨玉夫人等人出现之后消失了,这也就罢了。最后总清算的时候揭破假俞放鹤等人的时候,各种讲话人物都出场,这位好朋友无影无踪,说不过去。此时,12派掌门人也不出来说句话,也说不过去。海东青、扬子江的下场都没有交代清楚。这种情况在金庸笔下很少出现。人物都是会在特定关头起作用的。俞佩玉与怒真人打斗时从背后暗助的人是否东郭先生,也没有交代。林黛羽、君海棠、金燕子等人后来都没有交代。
这本书有意思的是出现了敌友之间的人物郭翩仙。
这种情况在金庸那里就很少出现,任何一个即便只是好玩的小角色最后都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射雕》里面的傻姑。
3,古龙写得最精彩的往往却是男二号,特别是和男一号化敌为友的那种人物。这种任务往往亦正亦邪。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的阿飞,楚留香里的中原一点红,《武林外史》里面的王怜花,这些人物的风采伸直盖过了男一号。这些人物可以偏激,甚至可以死去。

三,叙事模式
大家都逃不开套用一些叙事模型,比如成长故事、复仇故事;大家也都逃不开一些原型意象,比如疗伤的洞穴;还有一些桥段大家也都用,比如中毒失去内力、易容、失忆。
古龙那里桥段的重复就更为明显,象“假死/死人复生”这个桥段,就反复用。
上一段说到古龙男一号人物太完美,这一点必定会导致叙事模型的重复。楚留香系列八本书,楚香帅一共遇到八个劲敌,一一战胜。倒最后就已经变得有惊无险,人们早就料想到最终会战而胜之的。这个问题大家不妨比较一下《西游记》。《西游记》的前半部分就是孙悟空的成长故事,学艺-造反-招安-再造反-被镇压,整个过程非常精彩。到了《西游记》的后半部分,取经路上八十一劫,一次次的降魔伏妖,模式难免雷同起来,每次都是妖怪是天庭太子党,每次都是搬救兵,每次出问题都是唐老师愚昧,所以,后半部分相比之下,文学性不如前半部分。

四,武功系统
金庸的武功系统很完整,内力的系统、剑法招数系统、阵法系统、轻功系统、暗器系统、毒药系统,构成一种完整的武侠世界。招数之间的逻辑联系紧密,很像各种生物各自占据一个生态位。在这个系统里面就有可能最终推导出“无招胜有招”的逻辑。
随着武功系统的完整,建立起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江湖体系。内家、外家、剑派、阵法群殴、神医、毒家,等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江湖世界。
古龙的武功系统较为残缺。在内力系统的描述上几乎是空白。他往往强调的是“快”。一个“快”确实能解决所有问题,足够快,则能对付所有敌人。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取消掉破解的乐趣。敌人一种强大的招数,如何破解,其实是叙述的很精彩的领域,比如《倚天屠龙记》里武当派用太极云手在接高速的火球,就让人印象深刻。用“快”来解决问题,是个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因为太有效,就把过程取消掉了。所以古龙的人物过招,经常是像电影剪辑,这边手一抖,下一个特写就是对方喉咙上一点红了。中间暗器怎么飞过去,其实正是值得大做文章的地方。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过去的枪战片和《黑客帝国》中那个子弹推开空气,人躲开子弹的慢镜头,就知道延缓过程,制造细节在叙述中的作用。

五,男女和爱情观
金大侠和古大侠写女人都是圣手。笔下的女人都是多姿多彩。小蛋糕、黑妖骚、小辣椒、冷冰刀,品种都很齐全,这方面不相上下。两人都崇拜女人的智力,女人经常把男一号捉弄得一塌糊涂。白飞飞捉弄沈浪,正如赵敏或周芷若折腾张无忌。但是说实话,古龙更女性崇拜的,虽然他时常会评论说女人不可理喻,谁和女人讲道理谁就是疯了。女人的不理智,以《武林外史》中的朱七七最为典型。但是他书中经常出现一种不老的老美女。不管是石观音、杜先生、水母阴姬、墨玉夫人还是王怜花的母亲云梦仙子,都是儿女老大不小啦还会脱衣服诱惑男一号的不老美女。
两人写孤傲性格女生同样精彩,几乎可以一一比较对应。如黑珍珠对比木婉青。古龙的女生中,除了楚留香身边的那三个知己之外,缺少温婉忠诚的丫头类型人物。像小昭和双儿这样的人物。(金庸的小昭最后咸鱼翻身成为大人物,这实在是妙笔)。相比之下,古龙的女生模式更单一,基本就是漂亮加坏脾气加由爱生恨。基本都是金庸的瑛姑类型。金庸塑造的女性更多样一点。机灵鬼如黄蓉,纯美典型如小龙女,都是某一类型中的典型。还更有一些曲折微妙的心态,如纪晓芙的斯特哥尔摩综合症。总的来说,金庸提供的女性形象更适合传统。
古龙更喜欢赤裸裸地写性爱,写裸体的魅惑。金庸在这种场面上写得都很含蓄。即使韦小宝合床大被乱搞,也是笑一句“胡天胡帝”而已。金庸的这种点到即止的笔法,正是《红楼梦》传统。《红楼梦》写贾宝玉初始云雨,也只不过说到“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而已。
古龙的女人中几乎没有丑女。金庸笔下有裘千尺之类。
爱情观方面,两人都喜欢写女追男。这似乎是武侠小说的通病。不知是否是因为武侠小说阅读者比较男性化,这么写比较有利于读者意淫。金庸的韦小宝追阿珂,是比较少的特例。金庸的爱情观有一个过程,从《书剑恩仇录》的牺牲爱情成就家国大义,到《神雕侠侣》的爱情至上主义,再到张无忌和令狐冲、袁承志的政治爱情,最后到韦小宝的直接强奸不相信爱情,是一个浪漫主义被克服的过程。
在金庸那里还有一种最后的和解,如一灯大师和瑛姑、周伯通等晚年住在绝情谷的朋友之交。
古龙的爱情观从早期到晚期似乎不太有变化。

六,男人之间的情谊
古龙写同代人之间的朋友之情十分精彩,他的人物都是千金一诺,肝胆相照。为朋友死,无限的信任。有些细微之处极其动人。如沈浪与金无望之间的那种道义相交,到了都不太多说话,说多了就侮辱了对方的境界。这是古龙人物最精彩的地方。在这上面往往比金庸更让人印象深刻。金庸的杨过、郭靖等其实都没有同龄人中的真正的好朋友。只有雪山飞狐里面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关系,最值得拍案。
古龙的侠讲义气的比重更大,很强调朋友。这是比较适合底层的情感。
金庸写得好的却是隔代的男人情感。父子师徒之间的感情。像谢逊对张无忌,令狐冲对岳不群,黄药师对杨过。

七,历史观
古龙的侠,武术上,更全能,很少真的受伤。楚留香或沈浪失去内力或被点穴,都很快恢复。他的侠也有担当,但很少上升到家国的层次,更别说是文明冲突了。
古龙之不如金庸最终当然是在这个层面上了。
1,文明冲突论
金庸从一开始写作,就是因为阅读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然后结合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等小说技巧和中国章回小说传统。有了《历史研究》做底色,他的基本语境就是文明冲突。主要是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千年征战,拉铁摩尔叙述虽然值得反思,但是用来编织故事,则有了大视野。特别典型的是《天龙八部》大结局雁门关萧峰之死。整个金庸英雄谱系中最伟大最完美的英雄萧峰,死于远远大于个人的文明冲突和身份认同冲突里。
金庸有意让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同名,或者是直接在写真实存在的历史任务的演义,这使他区别于古龙梁羽生等人,超越了小说家言,有能力通过构建野史,对正史展开评头论足,甚至颠覆。
所以,“华夷之辩”是金庸的核心论题。如何超越“华夷之辩”,站到文明战场的冷酷平等壁上观,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古龙有几处涉及到倭寇之类,但总的来说是悬空的。
甚至武功系统,也是放在文明体系里面讨论的。聚贤庄大战,乔峰说:你们说我是契丹人,但你们的少林拳都是天竺的武术,现在我用本朝太祖长拳打你们。这是“华夷之辩”
张三丰到晚年,越想越觉得《九阳神功》写在《楞严经》夹缝里,但其实武功更接近于道家,这也是“华夷之辩”。
康熙皇帝对韦小宝说:你们丫天天反清复明,明朝的皇帝哪一个有我对老百姓好?这当然更是“华夷之辩”。甚至是香港人对英国殖民者爱恨交集的态度。
从文明观的角度看,金庸对北方草原民族能做客观评价,尤其喜欢回族和新疆人,甚至西域的拜火教都是好人,但讨厌藏族,这是有趣的一点。我怀疑,这是因为金庸所接受的佛教是《阿含经》里的原始佛教,原始佛教中的佛是平实的老师,绝不神通广大,所以对藏传佛教都是有成见的。金庸书中的西藏人,只有鸠摩智最后改邪归正,其他的从金轮法王到血刀老祖,最后到韦小宝在五台山所对付的喇嘛们,几乎都是坏蛋加笑料。

2,儒家英雄的衰弱和反英雄的崛起
金庸的小说写作历程,和香港新儒家的崛起与衰弱几乎同步。
陈家洛为家国天下牺牲个人感情,是一种儒家英雄。
《射雕》中,理性上最推崇的是洪七公和郭靖这样的“侠之大者”,可是个人情感上最喜爱的却是黄药师和黄蓉之类反礼俗的接近道家的人物。
到了《神雕》,道家英雄杨过称为主要人物,儒家英雄郭靖称为蠢货。
到了《倚天屠龙记》,佛教英雄开始出现。最伟大的人格是受谢逊七伤拳而死的性空大师,所以谢逊最后拜服进了少林。
《天龙八部》延续着这个推崇佛教的道路。最高的高手是少林寺扫地僧。“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因缘善恶观,更加佛教化。
从《笑傲江湖》开始,发现不是个人观念问题,转向对权力体系的揭批。在黑木崖日月神教和后来《鹿鼎记》的神龙教里面,我们都不难发现文化大革命的影子。
到了《鹿鼎记》里面,内力高手归辛树被几个宫廷侍卫看似,陈近南这样的儒家英雄已经无所作为。在现代社会里面,成功者必定是韦小宝这样的反英雄。
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港台新儒家“心内圣导致新外王”的理想的破灭过程。

3,内力的衰弱和火器的胜利
和上述这个历史过程相平行,也是一个内力的衰弱和现代火器的崛起。
整个金庸世界,内力是逐渐衰弱的。
大理国王子段誉的时代,一阳指是有保证的,六脉神剑已经不太灵光了。到了段誉的孙子或曾孙南帝段皇爷时代,六脉神剑已经失传,只会一阳指了。
这个过程一路往下,到了令狐冲时代,令狐冲是没有内力的只有剑法。也就是说,风清扬如果把这个剑法教给别人,别人一样厉害。而内力不济的令狐冲杀了内力高手东方不败。
然后暗器越来越厉害。到了何铁手送给韦小宝的“含沙射影”,已经不需要用内力来发射暗器,只需要机括了。
然后,火枪、火炮就登场了。
这个过程后来由香港电影《黄飞鸿系列》来延续。也就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问题了。
这个语境和上一个儒家的语境相关,都是如何面对现代西方文明挑战的问题。
这里还藏着一个小问题:道家外丹派的活跃导致的中国古代的科研活动,随着内丹派的兴起,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派把内丹进一步混同于儒家的修身,全真派称为道教主流,实现了道教的道德主义化,或者说儒家化,这中止了道教人体科学和物理化学的科研活动,和中国科学的停滞这个“李约瑟难题”直接有关。

4,政治和名义的失败
既然个人英雄已经无效了,下一个问题就是江湖世界里的组织能否有效运作。这是一个政治学问题。在古龙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不少严密的组织者。如快乐王的组织体系,如水母阴姬(她的王国是女性主义的,借鉴了桃花源的地理模型,但是桃花源是无政府主义的,她建立的是王国,女儿国)和沙漠中的石观音,这些组织都能有效运作,模型上很像天山童姥的“灵鹫宫”。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是史天王的海岛王国(其模型让人想起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七个一模一样的史天王,实在是古龙最具想象力的桥段。古龙的这些完美组织都被男一号一一击破,但击破的过程都有侥幸之处。往往是统治者的失误:动感情之类。
这和东方不败的失误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相似。表面上东方不败也是因为动感情而出现了技术上的小失误。其实不是。日月神教的权力结构,特别是继承人制度的设计失误,已经决定了它的崩坏的必然性。
金庸用更大的热情来叙述组织制度内在的权力集中倾向、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诱惑,任何一种政治组织的异化--极权组织必然的奴性文化,特别是,用最大的热情来揭露名门正派的愚蠢。
金庸喜欢道家人物,但道士组织牛鼻子们是蠢的。金庸喜欢佛教,但少林寺是有问题的。相比之下,表面的魔教倒是有真汉子。魔教是生存共同体,并不像名门正派那样标榜仁义之名。在出丑的名门正派那里,我一再读到了《庄子》的回音。
不同时代的不同武术家集团,从早期的帮派如丐帮,到集中处理这个问题的《笑傲江湖》中的各大剑派及少林武当,到明教-日月神教-神龙教这样的教派,最后到天地会-红花会这样的政治组织,全都问题丛生。主要集中在:正统之争、继承人制度、利益分配模式、管理方式等等。
阳顶天-张无忌领导下的明教是最早具有现代军队模式的武术组织。张无忌实际上接近于构造了新王朝。《倚天屠龙记》中的朱元璋篡权,预示着韦小宝式的人物的出现。
陈家洛发动的红花会的政变其实是一场鸡巴外交,其失败,是因为陈家洛他们愚蠢地高估了血统情感在利益格局中的作用。而红花会的前身陈近南的天地会的失败更具有普遍意义。天地会是台湾郑明小朝廷的地下武装,其失败有三个层次:内部组织结构设计本身的失败,保密系统和内部信息系统的无效,导致武装起义的关键人物吴六奇被杀;对创建者人格魅力的过度依赖,导致其支持系统台湾朝廷发生的内斗,直接波及到组织本身。相比之下,今天的基地组织之类各自领悟教义的游记模式反倒更为有效;
最后,最关键的是,战胜天地会的,并不是康熙手下的卫队,而是他的“永不加赋”的经济政策。这使清朝统治获得了合法性,最终获得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让他们忘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忘了前明,开始把满清称为“国朝”。天地会所坚持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这种基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合法性面前是没有竞争力的。天地会的政治失败本质上是名义对于利益的失败。

八,其它
40年前的武侠小说高潮,为我们构造出的是一部华人世界的精神史。通过滋养电影和电视文化,它已经深刻塑造了当代华人的精神面貌。甚至成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这是一部道义的历史,但是道义的历史,不完全是,但其实相当程度上是名义的历史。反清复明被认为是道义,正邪之分被认为是道义。道义下面是利益。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以正压邪为号召,着力点还是本帮派的利益。
有一部器的历史,器是技术和手段,骑兵技术,阵法群殴技术,秘籍:武穆遗书、九阴九阳真经、葵花宝典、神照经、独孤九剑、和宝剑神器:倚天剑屠龙刀,
有一部利益的历史,这是最主要的历史,名和器都是服务于利益的。为生存而战斗。为安全而扩张,而人际共处的技术,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还有一部是情的历史,“问世间情是何物”,这是唯一稍微使历史偏离利益的力量。呈现出人的存在。因为人有情,所以不完全按照利益行事,历史变的不可预测,变的波澜壮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中者谓之情。智总是关于利益的,所以用智者会远道。道本远人,人用情,故偏离利益和智谋,故能弃恶扬善,得以成为道之器。器本无心,有情者用之,用之者生情,则使器中之道敞开。情连接了道和器。
金庸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征战,视野集中在北线。如果更多地方在全球史来看,达摩是从广州登陆中国的,建文帝远遁,郑和下西洋找建文帝,袁承志远遁海外,还有大半部海洋武侠史等待书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