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王小波纪念雕像的制作全过程
发起人:牧羊人  回复数:1   浏览数:2727   最后更新:2007/04/06 12:48:24 by
[楼主] 牧羊人 2007-03-27 02:35:50
思想是否需要裸体来展现(节录)
 10:35:04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钟刚 实习生周思帆
  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0周年忌日。目前,李银河正筹划着“重走小波路”的自费行走活动,“发起人团”将踏上从昆明到陇川的行程,途经大理、苍山、洱海,跨过怒江、澜沧江。李银河没有料到的是,公众对于王小波的讨论,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广州美术学院一名学生创作的王小波裸体雕塑风波。
  广州美术学院大四学生郑敏创作的王小波裸体雕像,是为完成毕业创作课程而做,日前,因为王小波家人的强烈反对而被“上海国际雕塑年展”撤展。
  郑敏的裸体雕塑在网络上一经贴出,便被王小波的大量拥趸注意到了,赞弹皆有,不过焦点却无一例外地落于“裸体”上。之所以选择裸体坐像,郑敏告诉记者:“王小波的文字很直白,里面又带有一点天真,而坐姿,则表现出散漫与自由的气质。”虽然是裸体,他相信雕塑看起来不会让人觉得是“黄色”。“做这个雕像时,在很多别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我做了十分细致的塑造,或许这像他书里让人喜欢的自由的‘思维的乐趣’吧。”
  但是,郑敏的作品在运抵上海的途中,却出现了变数:由于王小波家属强烈反对,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已经决定不展出这个雕像。
  对于这样的结果,郑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能够理解王小波家人的感情,但是,这件事让他感到失望,他没想到,中国大众的艺术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如此滞后。
  艺术家干预现实,不应在此止步
  郑敏还有另一件毕业创作作品《剖腹产》,目前也在创作之中。郑敏表示,作为一个艺术观念成熟的创作者,不会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而扭转自己的创作方向,他将继续用作品观照当下的现实。
  以作品干预现实,一直是李公明所提倡和鼓励的。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李公明认为郑敏遇到的问题很正常。“艺术家对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关注,他愿意选择什么作为题材,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王小波家人的反应,在李公明看来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对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会牵涉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艺术家的创作自由的界定;另外一个是法律上对艺术题材选择,特别是将真实的名人作为创作题材,有什么相应的限制;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处理伦理的问题。自由、伦理、法律三个方面,都汇集到这个作品现象里来,我们不可能有一部详细的《艺术法》来界定所有的权利与义务,这就需要社会不断地提高整体的文化思想水平,公众需要用多元的、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艺术创作,这样才能慢慢形成比较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创作环境的限制,以及触碰现实题材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使创作者面临许多困境。但是,李公明却主张积极干预社会,以生活中存在的、对很多人有影响的现象作为题材,是一名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的创作方向。“王小波极为推崇罗素的一句话,‘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小波在世,大概也会包容艺术家的多元化创作。”
王小波纪念雕像的制作全过程(2007-03-20 写)
2007-3-26
  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后的打磨上色,经历了100多个日日夜夜。由小稿到一个粗糙的雏形,再到具体的每一处的细节;由一块大泥巴变成一个人再变成王小波,由一个课堂的创作变为一件即将参展的作品再变为一尊倍受争议的名人肖像...这就是这个雕像诞生的半年,也是一个25岁的老学生的半年。我把这半年以来所拍的工作记录照片发出来,分为六个阶段。

小稿阶段
  2006年9月20号~10月1日






热天,还是热天



第一阶段:“王小波作为一个人”
2006年10月1日~11月10日

“不管你做的是谁,它首先必须是一个人”——导师的话。













第二阶段:局部和停顿
2006年11月1日~11月25日
王小波纪念像工作照二
为了做他的脖子和胸廓连接的地方,不得已用镜子参考自己做,但天气已寒,为了不感冒,只有这样批一件衣服,不伦不类的.


关于王小波纪念雕像的几点说明(2007-03-20 写)
2007-3-26

大家好,我是雕像的作者郑敏。很感谢朋友们关心这个雕像。
网上有很多朋友不理解,问是否应该把小波做成裸体的,我看到了大家的意见,十分感谢!王小波先生的家人也对雕像参加上海国际雕塑年展表示了异议。一尊裸体的名人雕像,可能并不符合国民的视觉习惯,但并不是作者为了哗众取宠而想出来的新点子。我们所熟知的伟大雕塑家罗丹,就做了作家巴尔扎克和雨果的裸体雕像,裸体所能体现的直牟的“作者”精神,不是其他形式所能达到的。
“一个艺术家是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作品解释的,作品本身即使解释。”——我不想用这句套话应付,和大家一样,我喜欢看王小波的书,当然,和大家一样,这种喜欢,并非为他书里的赤裸,而是他骨子里的直性、倔强的骑士气质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雕像的姿势构思就是从这出发的,就是要做一个坐在地上的骑士,一个自由的人:直、干净!
艺术创作中,裸体十分常见。艺术家在形式考虑上面,并非都是为了惊世骇俗而选择裸体,更何况,王小波是个大家喜欢的作家,是个实实在在的公众人物,既然题目是王小波纪念像,那么,所做的必须是王小波,是大家喜欢认同的王小波,而不是仅仅是一个让人“嗤嗤笑”的裸像。这就像王小波的小说,写得很直,但是看起来不会觉得是黄书,这个雕像和王小波的书中的这种东西是一脉相承的。做这个雕像时,在很多别人认为俗气不等大雅的地方,我作了作了十分细致的塑造,或许这像他书里让人喜欢的自由的“思维的乐趣”吧。
雕像现已经完成。在雕像制作过程中,我征询了李银河老师的意见,她很喜欢这尊王小波的雕像,并且她咨询了她在雕塑界一位友人,是否能在公众场合展出,把意见反馈给了我。
我很高兴早前王小波纪念雕像应邀参加2007年3月30日—6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国际雕塑年展。但最近几天事情发生了改变:由于王小波家属强烈反对,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已经决定不展出这个雕像。我不得不面对雕塑一面世就又入关的局面,作为一个晚辈,我能理解王小波家人的感情,但一想起整件事情,想起我这半年以来所做的努力,我就感到非常难过。
雕像最新图片(点击放大)

http://miarts.googlepages.com/IMG_0047.jpg



话王小波裸雕作者郑敏:有人想炒作我(2007-03-18写)
2007-3-26
news.dayoo.com   2007年03月18日 15:32   来源: 大洋网



备受争议的雕塑作品——“王小波裸体雕塑”。 关志文 摄
  【大洋直击】记者赵安然报道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创作的王小波裸体雕塑"横空出世"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文化界和艺术界极大的反响。该雕像曾获邀参加本月举行的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但因王小波家人强烈反对,最终将无法公开展出。而却由此发了"王小波裸体雕塑风波",此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昨日,大洋记者采访了郑敏,他以平淡的口吻讲述了这起"王小波裸体雕塑风波"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幕后故事。
  是别人在炒作我吧
  初次见郑敏,觉得他学生气十足。但详谈下来发现,他的看法比很多人要成熟。对于有批评指郑敏想一夜成名,用"王小波"的裸体炒作自己,郑敏笑了笑说:"他们觉得这是我炒作,但可能是其他人在炒作我吧。"
  他表示,做雕像的时候根本没去想这些事情,而对于别人的误会,郑敏也觉得无所谓。"你有没想过站出来澄清'我不是这样的'?"记者问道,郑敏淡淡地摇摇头,"我想没必要。我做雕塑是希望通过一层层的展览被大家认识,并不是通过炒作。"
  "两人"共同决定"裸"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裸体雕像时,郑敏表示裸体更加能表现王小波"直"的思想。他认为,决定雕塑的裸体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作者的因素,另一个是雕塑的主角的因素。首先一直以来接受造型艺术的熏陶,郑敏了解人体是最干净,最美的,在创作时他会考虑裸体是否会更美。另外,这次雕塑的人是一个直爽的人,因此想通过最直白的形式表现王小波最"直"的一面。
  郑敏还腼腆地对记者说,他觉得自己与王小波有点相似,外表都有点害羞、内向,但内心是热情率直的,不拘泥于传统。所以他读王小波的小说能产生思想共鸣,得到精神上的解脱,这是创作他雕像的原因。而王小波直白且干净、天马行空的语言让郑敏印象最深。"既然他的小说可以如此直白地描写,那创作他的雕塑也可以直白地展现他的身体。"郑敏说。
  我欣赏反对的意见
  在制作王小波雕像的过程中,郑敏曾把一些照片放在"王小波门下"论坛上。网友们议论纷纷,其中有两位网友的话让郑敏印象深刻。一个网友说:"难道王小波那种直白的思想<
[沙发:1楼] 为自己打工 2007-04-06 12:48:24
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就知道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