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情书》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2229   最后更新:2015/01/30 20:00:06 by 宁静海
[楼主] 宁静海 2015-01-30 20:00:06

来源:白壁whitewall


“我常常向往生命中的那个特殊时刻,一切都讲得通,一切都水到渠成。”


文字 / Karen Smith


蒋志 Jiang Zhi

《情书11》Love Letters 11

2014

攝影 Photography


如果,爱是一份精致的痛楚,那么,常与它相伴而生的心痛感则会激起更惨烈、更痛彻的苦楚。在爱与心痛之间,是一片烈焰,将炽热激情化为充满妒忌、猜疑和毁灭的地狱之火。心碎固然令人心痛:“阴郁寡言”与“明媚慷慨”构成了爱情的双生子。爱是世间一切美好的化身,直至情灭;而在北京艺术家蒋志的这组凄美摄影系列中,直至被大火吞噬。至此,那份痛楚——那份烈焰——消耗殆尽。


《情书》系列中的各幅静物摄影完美诠释了这份矛盾的情感;暹罗连体人式的关系交织着欢乐与痛苦。乍看之下似乎是对某一自然领域的研究,但这些作品绝非浑然天成的偶得之作。场景经过精心布置,极简风格的镜头下,形单影只、或至多一小簇的鲜花占据了画面的焦点,有些如幽灵般悬浮于半空,有些则经过花道式的精心布置,但它们都发出相同的悲叹;自然之美的化身仿佛都定格在相同的幻灭一瞬。画面风格古典而唯美——仿佛出自某位严谨而细腻的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之手——蒋志的《情书》表现的是娇艳美丽的花朵——其中大部分是兰花——在火焰中燃烧。这火并非大自然的意外;也并非隐喻爱的花火燃起时人们所想象的那种自然的迸发。火焰与精致自然美态的并置虽看似极不自然,但却并非制图工具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除了“火源”,照片中的一切皆尽自然。火焰的蓝色部分表明了这是酒精燃烧所呈现的效果,艺术家先向花瓣上喷上酒精,然后点火。缓慢的燃烧速度让蒋志有时间就定位然后透过镜头感受这一过程;这一刻,牺牲被定格为永恒。对于蒋志来说,爱意味着付出一切,只为在现实世界真正实现它。


蒋志所选的花朵本身并不具备象征意味——与标题的余韵悠长不同——但兰花的稀有和珍贵契合我们对于真爱的幻想,或曰理想:珍贵、稀有、往往十分短暂。但如果充斥于整个画面的是爱,再多的自然之美——绽放的花朵中蕴含充盈的自然之美——也无法抵消摄影作品中散发着的残酷气息。然而,在闪耀着超然气息的蓝色火焰之下,花朵仿佛毫发未伤。赋予《情书》直击人心力量的点睛之笔,是蒋志把场景设定在尚未出现任何肉眼可见的凋敝之前,但是观者却已然洞悉:最终的命运不可避免,要挽回为时已晚。似乎,纵火与伤害没有任何后果。而我们则同时是无助的同谋者、见证人和受害者,如飞蛾扑火般,痴醉于这份绚烂。蒋志巧妙地呈现了爱情的阴阳两面,两者水乳交融,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痛楚中有欢愉,欢愉中亦有痛楚。他为苏珊·桑塔格式的病态迷恋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与此同时,他又操纵着观者,何其聪明;观者的目光转向苦楚本身,因这一举动将我们与受难者区别开来。在那个当下,我们明白自己并未承受相同的苦痛。蒋志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这既是自我存在的印证,又让人沉溺在视觉的快感之中。


既然名之曰“书”,艺术家又是写给谁的呢?蒋志既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一名诗人,除了艺术化的表达,他也运用更为传统的语言表达。他写过不少中篇小说和艺评文章;前者正是写就于爱情之火炫丽绽放之时。也就是他挚爱的妻子、作家任兰占据他整个生命的时候。2010年12月27日,妻子的突然辞世引发的巨大悲恸成为他日后创作史诗系列《情书》的一个缘由——这一摄影系列数量已达60余幅。画面让人回味良多,其所激发的情愫只可意会,有时话已到嘴边,却又觉难以言传。这岂不令人惊讶?鲜花的造型和摆放别有深意;构图朴素而克制,叶片、花盆、茎秆的长度无不经过推敲。兰花暗喻逝去的爱人——任兰。细腻的纹理和色调蔓延每一个画面,内省式的氛围将爱情之美演绎得如梦似幻,难以捉摸,难以触及,甚至于根本不可能实现。蒋志的每一封“情书”都是一首献给美好灵魂的诗篇,那个永远离他远去的灵魂。虽然“情书”带有私密性,但却又是写给我们大家的,因为他所表达的是爱的语言。艺术家看似任性的破坏行为更像是突遭变故后一种英雄主义式的回避。烈焰吞噬冰冷:但爱永恒不灭。


(翻译 / 邬晨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