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背后的世界:杨洋和张玥谈《不明真相》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1   浏览数:2745   最后更新:2015/01/30 16:44:38 by guest
[楼主] 愣头青 2015-01-27 13:30:54

来源:艺术银行

由崔灿灿策划的个展《不明真相》全面呈现了艺术家张玥从2003年开始创作的作品,如《VOGUE》、《帝国计划》、《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明天》、《无题》、《张玥的白色全书》等。张玥的作品中透露出某种一意孤行的偏执,也正是通过这种偏执他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个人系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颇具个人模式的创作特征,展览结束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到杨画廊的负责人杨洋与张玥进行了这场对话。

张玥,《VOGUE》( 部分), 纸本水彩,32 X 24cm( 共547 幅),2012—2014


杨洋(以下简称“杨” ):这次展览中展出的[VOGUE]那套作品,你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把一本时尚杂志的每一页都画出来,共551幅水彩绘画。从内容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化快消品,任何一本杂志都不可能被完全阅读,而你却用手绘的方式把一本《VOGUE》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画出来,非常不可思议,你能聊聊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样做么?
张玥(以下简称“张” ):那段时间我刚做完一个展览,然后就一个人呆着,也没什么事可做,就觉得应该画点东西,当时手上正好有一些时尚杂志,我就选择了一本《VOGUE》,然后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地画。我以前没画过水彩,这次一下就画了551张水彩。画画的这个过程我觉得挺好,可能别人觉得这个事情很难,好像我有强迫症一样,但我从不强迫自己。每天画一张,是件很正常的事,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不需要毅力,我从没想过要锻炼自己的毅力。

杨:为什么会选择这本《VOGUE》,有没有特殊的意义?
张:没什么特殊意义,当时在几本时尚杂志里选了最厚的一本。这本杂志,我记得是那一年的三月份我去参加一个初中同学的婚礼,在机场买的,我觉得里面的衣服和姑娘都很好看。

杨:但你另外一件作品[张玥的白色全书]是一个更加枯燥,看起来更加无意义的作品,一本只有文字和数字的白色字典。你通过肉眼的观察把白色分成了八千多种,潘通的色彩系统里也只有1600多种,你是如何构建这个系统的?
张:其实最初我是想做从一个色号到另一个色号之间的色彩系统,所以收集了8136种颜色,我的这些颜色是以潘通的色谱作为基色调制而成的,因为每一种颜色,他的透光率都大于98%,所以我们看到它都是白色,而我调制的颜色精确度是小数点后三位,现在世界上的机器是无法做到这样的精度的,但我相信肉眼可以做到。所以我给出来的只能是数值。

杨:那用这种方式调出来的颜色是否准确呢?
张:从我的主观上来说,这些颜色是我自己用肉眼反复调制的,我相信它会非常准,但事实是否这样,我们只能等待未来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打印色彩的机器去验证。但其中有很多颜色,只是某种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以某种光速照射所出现的颜色,所以这些颜色是没办法验证的。我觉得它像是本草纲目,在李时珍编写之前,就已经有本草纲目了,他只是把本草纲目捋了一遍,新加了很多植物的种类和药方进去,是否是对症下药只能后世一代一代的人临床去验证他的药方,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本草纲目里面所描述的病症,经过几百年到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有些药方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否管用,针对病症,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李时珍在瞎编。

杨:以后还会继续不断地完善这本白色全书吗?
张:有可能会,因为我比较喜欢整理系统。我个人认为整理系统就像整理房间一样,什么东西可以放在一起,什么东西不可以放在一起,我觉得不相容是系统建立的初始,也是类别划分的初始。

杨:那你觉得那是艺术吗?
张:郭德纲说:“袁阔成说的就是评书,我说的就是单口相声”。

杨:艺术的边界总是不断被艺术家突破和刷新。我个人特别喜欢[银鮭00001]这套作品,你在几十平米的工作室内竟然“收藏”了一条公海里的银鲑鱼。这件事情很浪漫,有一种童话色彩,但又非常准确和真实。
张:我当时特别希望自己有一个博物馆,那个博物馆里面所有的藏品,你都看不到,有一些甚至连我都没见过,但他们又确实存在,又都真的属于我,于是我就做了我的第一件藏品,叫做“银鲑00001”。

杨:这件作品里面涵盖的信息和内容涉及很多领域,有生物学、地理、机械动力学、数学等等,你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张:这件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收藏证书,第二部分是关于这条鱼及相关事物的描述,第三部分是关于这条鱼的抓捕计划和工具的介绍。关于第二部分,一方面是它的物理性征,比如头骨的发育,鳍条的排列,眼睛的黄金分割比;另一方面,是它的化学性征和生物学性征,比如它的动物精子干细胞的排列顺序,呼吸系统流程和血液流动的方向等。还有它的生活环境,以及导致它生活环境改变的因素,比如朝鲜的核试验对于海水温度调节所造成的影响,中国在公海里投放转基因鱼苗等等。

杨:这条鱼是真实存在的吗?
张:从理论上来说,它是真实存在的,由于我们描述出了它的动物精子干细胞的排列顺序,那么他必定对应于性征如此的银色鮭鱼,只不过在时间上他也许未出生,也许已经死了,也许现在正活着。

杨:[未来战争]这件声音作品,共有七段,每段40分钟,我安静地听了近一个小时,听声音的同时,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画面,比看一部电影还让我有想象空间,你最初是怎么想的?
张:最初的想法是黑匣子,今年黑匣子是个热门的事儿。我看过《93号航班》这部电影,后来我去了911遗址博物馆,听到93号航班的劫机声音,我听到后,一点也不觉得是劫机现场。我就想未来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的,大概都会出现哪些声音。为此我找了几个录音师,跟他们聊,让他们用声音告诉我未来战争的声音,结果我听到了真实的劫机现场的黑匣子的录音、非洲反政府武装的战前动员、雷达声纳的声音、电影里面经过特殊包装制作的导弹飞出的声音、游戏里的战争场景、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德国战前动员的录音采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竟然找到电影《幸福终点站》里的一段对话,空乘人员对汤姆汉克斯说:“对不起,你的护照颁发的政府已经不存在了,你的护照已经作废了。”我觉得这都是我们今后会听到的一些声音,最后这些声音以无序的方式排列,但末尾部分从法国的国歌开始,各国的国歌都加入进来,最后声音特别嘈杂尖锐,最后到疯狂,再之后嘎然而止。我知道有一些并不是录音师自己的想象,他们选取的碎片有的是好莱坞电影对于未来战争的想象,有的是两大游戏公司对于未来战争的想象等等。所有这些声音碎片,有的特别像我们理解的战争,有的则不像战争。我们觉得很惊讶,那些像战争的声音都是假的,制作出来的,反而那些不太像战争的声音,是战争现场保存下来的声音。

杨:还有一件声音作品就是[高潮档案],和[未来战争]这件作品区别很大,它又是一个系统的建立,看过毛片的人估计都没想到,会有一个艺术家做出了一套系统,能够分辨真假叫床的声音。
张:为了做这件作品,我去了几次济南监狱,认识了一位鉴黄师,通过他我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鉴黄师是需要考试的,试题包括图片、影像、文字等等,但是没有对黄色制品声音的鉴别,我就一厢情愿的想为他们做一份声音的试题,让他们用耳朵去鉴别哪些是黄色的声音制品,于是就有了这件作品。这些声音都是从毛片上摘取的,我看了差不多6T的数据,我觉得它应该是个非常大的量才可以,我希望把它分成几类,建立一个高潮时叫床声的声音系统。

杨:离这次展览最近的作品[It is what he likes],是你9月份在纽约驻留的时候做的,这件作品包括了四份合同以及你和Emy的60多张照片,Emy是个特别漂亮的美国大妞,很多人都很嫉妒你,你是怎么把她泡到手的呢?
张:首先我没有把她泡到手,我是给Emy付工资的。这个作品的名字是Emy起的,她的意思可能是对我有点好奇,我决定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对纽约有点好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参加了纽约一个画廊的驻留计划,画廊要求我在他们提供的工作室里做一件作品,但我不喜欢工作室,也不想做作品,所以工作室一直空着,一直到了最后几天,我问Emy,有没有好的方案,我实在想不出来了,她说没有。后来我把跟我同去的艺术家找来,问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室够不够用,我可以把我的工作室租给他,让他去申请材料费。之后他就去画廊申请材料费了,还跟我签了租用我工作室的合同,我把他申请来的材料费给了Emy,做为给她的工资。她可以利用休息日带我在纽约玩,我们一起去看电影,逛酒吧,认识很多朋友。之后我把相关的四份合同,展示在工作室的外墙,因为工作室已经不是我的了,后来Emy又把她拍的我们的合影给了我。如果要说作品,也许这就算作品吧,但我感觉最好的部分,根本就没展示出来。
[沙发:1楼] guest 2015-01-30 16:44:3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