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谈天线空间:不打安全牌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874   最后更新:2015/01/09 17:10:00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5-01-09 17:10:00

来源:HI艺术

虽然才一岁多,但成长初期的天线空间不打安全牌,以无命名的开幕展宣告了自己不设限的开放态度。摒除市场因素注重未来发展,画廊在2014年凭借个性鲜明的高品质展览让外界迅速记住。2015年,初出茅庐的它还将登陆Frieze纽约,与国际画廊同台比拼。

2013年9月,天线空间开幕展览现场

2014年3月,刘鼎个展“华盛顿湖”,展出作品《卡尔·马克思在2013》

吸取养分
――――
Hi:天线空间在2014年举办了多少展览?都是如何安排的?
王:我们今年做了一个群展:相信是空无一物,和四个艺术家的个展。展览大概都是一年前左右通过跟艺术家近距离商讨敲定的;他们的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却又各自不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们画廊没有定位,我不希望画廊的经营掉进任何所谓的年轻艺术家或者某一类媒材的怪圈。
Hi:除了展览,天线空间还有名为“选择性/替代性项目”的展览。
王:创办之初,比较理想,希望通过品牌赞助的方式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一些年轻艺术家实现较为实验性的项目。然而项目实施的过程遇到了一些阻碍,寻找品牌赞助并保持独立思考十分困难。随后,我们便开始了一个较为实际的自负盈亏的替代性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这个项目会减少,并继续寻找一些新的模式,将此项目持续进行下去。

2014年3月,选择性替代性项目:梁曼琪个展“能(néng)的过程”展览现场

2014年7月,选择性/替代性项目:刘晓辉个展“劳作”展览现场

对展览全情投入
―――――――
Hi:2014年的销售情况是怎么样的?
王:基本上还是持平的。
Hi:哪方面的开销较多?
王:开销是各个方面,尤其是与展览品质直接相关的。我们的主展厅是一个两百四十平方米七米多高的正方形空间,为此遇到不同的展览,艺术家都会根据自己的作品,对空间进行一些必要的搭建。除此之外,开销还包括对艺术家创作上的支持,如画廊需要预先支付艺术家制作费,好令他们可以开始积极有效的新的作品方案制作。
没赚钱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本身并不高,这里不高我指的是大概几万块人民币居多;而现在销售作品不提供折扣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扣除作品生产制作,展览制作,撰稿人写作,艺术家和画廊差旅,布展运输费用,博览会摊位租赁费,画册制作费,以及各种设计费和人员及空间支出其实可想而知画廊就自然不会有任何利润了。
Hi:2015年有什么展览计划?
王:春天是郑焕和徐渠的个展,夏天是一个群展,秋天是关小的个展,年底则是德国艺术家Karsten Fodinger的个展。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画廊还会多安排一个展览。
Hi:德国艺术家的展览是如何达成的?
王:过程很自然,我们与他是在2014年柏林ABC艺博会上认识的,当时他在博览会上有个个人项目叫Domestic Wildness, 作品由四根建筑柱组成,并且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内又假想出另外一个空间,因为我一直对材料与空间艺术家很感兴趣,交谈后发现艺术家也对来中国创作和展览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于是就一直保持联系,后又在巴黎会面两次;直到2014年11月邀请他过来上海看过画廊空间之后便确定了这个展览的发生。
Hi:以后与国外艺术家合作的展览会成为天线空间的常规项目吗?
王:天线空间不排斥与任何国籍与年龄段的艺术家合作;相比国籍,年龄和创作媒材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艺术家的作品和个人实践,以及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彼此合作紧密关系。

2014年7月,群展“相信是空无一物”展览现场

2014年6月,李明“中介”展览现场

以艺术家为先
――――――
Hi:为何天线空间会选择柏林ABC艺博会?其中只有你们一家中国画廊参加。
王:首先,这个艺博会很有趣,没有传统艺博会的方格布局,十分开放。每个画廊展出的都是公共项目,如同双年展一样。其次,艺博会成本很低,参展费用相当于在一本国际艺术杂志刊登一篇广告的价格。在与一些大牌画廊聊天的时候,他们表示,比起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将钱花在这里更为物有所值。还有就是,关小当时正好在柏林画廊举办展览,并有一个方案可在这里实施。我觉得,这样的艺博会当恰巧遇到这样的机会情况下对艺术家的推动是十分有效的。
Hi:除了柏林ABC艺博会,2014年画廊还参加了哪些艺博会?
王:我们还参加了艺术北京、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021、西岸艺术与设计艺术博览会。

2014年6月,天线空间参加“2014亚洲画廊艺术博览会”展览现场

2014年9月,天线空间参加“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2014年11月,天线空间参加“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展览现场

Hi:空间于2013年九月开幕,这些艺博会都是首次参加。感觉如何?
王:可能因为是新画廊,并且带去的艺术家也是新面孔居多,大家还是比较好奇。当下的艺博会更像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收藏家与艺术消费者参与艺博会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而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关注时下的艺术趋势。过去的博览会单独以销售为主,现如今都搞起了论坛,讲座,各路策展人、收藏家与批评家齐聚于此大谈特谈自己对艺术的见解;而画廊也不是单纯销售作品,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推广自己的艺术家,认识更多的藏家与媒体资源。因为我们是比较年轻的画廊,所以藏家资源比较薄弱,相对于此在博览会的表现可能会更积极一些。
只要确定参加艺博会,画廊就会马上选择参展方案, 基本上与策划一个展览一样复杂。因为2014年博览会如洪水猛兽一般来袭,所以全部要认真对待,并且对于一个一年时间不到的画廊来说最可怕的其实是没有什么作品可以展出。另外,就是要学会如何保护艺术家,不能过量生产,在这一点上可以举出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在2014年的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展出了王欣的《这个画廊》项目,这个项目是艺术家王欣开设的无实体画廊,通过网上征询艺术项目来具体设定展览的形式,于是我把画廊展位的一半免费承包给了艺术家王欣,而王欣又在博览会期间每天更换展览方案,最后展示了近50多位艺术家的实验项目。这次经验可能对一般的画廊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个项目实现了一次对博览会和商业艺术消费实行反消费的过程,不仅做到了艺术与商业相互平衡的目的,而且让很多更多年轻艺术家以最大的程度达到了作品方案实施和曝光的机会 。
2014年底我见到欧洲一位知名的画廊,他们代理近期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完成个展的Tino Sehgal,他问我一年参加几个博览会,我说我14年参加了6个博览会,15年大概也是这个数量;他边笑话我边说:“你一定是疯了。 你的画廊刚开了一年怎么做这么多博览会呢?我们画廊每年只参加两个博览会。”我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面在想:“我们上海一年就有10个博览会呢。”
说到底,博览会虽然是消费和收藏作品的良好平台,但是如果想更全面的了解艺术和艺术家,来画廊和美术馆看展览还是个不容忽视的选择。

2014年9月,黄宇兴“河流吞噬了树丛接着吞噬你”展览现场

2014年11月,尉洪磊“肥鼠”展览现场

Hi:销售情况如何?
王:总之没有赔钱,一直都在保持有作品在销售。
Hi:2015年的艺博会计划是怎么样的?
王:Frieze纽约、Art021、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其它的还在考虑和申请过程中,未能完全确认。数量上不会超过六个。参加任何博览会我们都会进行周密的考虑,不仅是画廊本身,还有艺博会的质量,如展场的布置、客人的资源和期间需要待办的各类活动等。
Hi:能用一个关键词描述天线空间的情况吗?
王:成长。

2014年11月,“快!这就是绘画!”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