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
发起人:东方四绝  回复数:10   浏览数:3114   最后更新:2007/04/03 14:05:23 by
[楼主] 东方四绝 2007-03-23 14:59:31
·展览城市: 广东-广州
·策 展 人:王林
·展览时间: 2007-03-14~2007-04-08
·开幕酒会:2007-03-20 14:30
·展览地点: 广东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协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总监:王璜生
展览策划:郭晓彦
展期:研讨会:2007.03.21下午2:00-6:00
展厅:2、3、5、6、7、8、9、2楼东廊展厅
展览前言:
  将这个系列策划命名为“'85以来的现象与状态系列展”,是基于广东美术馆自“第一届广州三年展”后基本认同的学术倾向与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学术梳理,既要考虑它在发起发动时期--80年代,尤其是'85美术运动时期与当时中国整体文化发展状况及特点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中国当代艺术在经济急速嬗变时期以及“全球化”影响下的发展现实。“'85以来的现象与状态系列展”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区域及重要学术现象为研究样本,探询这些现象及艺术创作的发展现状,对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能量和历史价值进行深入、客观和更具本土特质的学术研究和阐述。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以美术馆的学术观点进行的一次大型综合性的当代艺术研究项目,也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动因的学术研究工作,我们希望这一研究性的系列展览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现实具有实际的学术意义。
  “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是这个系列展览的第二个。这一题目想表明西南艺术家自80年代初期伤痕、反思、乡土艺术开始,经过'85美术运动时期西南艺术群体“新具象”为主要代表的创作活动,在90年代至新世纪当代艺术创作中,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和创作富集区,其艺术家出自西南但并不局限于西南,其中许多人已经驰名中外,并以其中国身份而具有国际性。
  展览的主题词是:异在·深度·时间
  “异在”:表明西南当代艺术家的异样性、异质性、差异性,亦即我们所言西南艺术的前卫性和先锋性。西南艺术一开始就偏离官方艺术,不同于主流艺术和商业艺术,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深度是西南艺术家强调人文、关怀生命、始终关注中国人生存现实和存在境遇的必然追求,也是西南艺术家重内心体验、重内在精神、重思想价值的艺术特征。
  “时间”:时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西南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是最具有连续性的,一代又一代,既有承接关系,又各自充满活力。而艺术家个体对于历史过程、对于心理过程的独特体验则常常表现为作品的时间性表达,和时尚、瞬逝的消费文化正好构成批判性对比。
  如果说,80年代和90年代西南艺术家以不懈的价值追求和生命体验为学界所称道的话,那么,今天西南艺术家们在经历30年的风雨历程之后,在赢得市场的情形下,更有必要梳理自身艺术进程的历史脉络,冷静面对市场冲击和国际选择,凸现西南艺术家充满创作活力的精神追求和学术方向,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朝着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
  “从西南出发”当代艺术展以此为宗旨,通过梳理、展示、研讨,为当代中国美术研究留下详实而宝贵的历史文献,也为西南地区第三代青年艺术家和后来有志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人们提供以史励志的精神动力。
  展览内容安排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文献展示部分:85以来西南艺术的“历史线索与文献”。包括当时代表性的文件、文物、作品及图片等,梳理80年代以来西南艺术活动的历史脉络。特别展示计划为“西单墙与野草画会”。
2、作品展览部分: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拟邀请部分从西南出去的艺术家参加展览,可以说是西南艺术家三代同堂的展览,作品展览部分按展厅分为四个单元。特别展览计划为“学生自选作品一分钟影像展”。
3、作品表演部分:专门布置舞台场地,展示先锋戏剧、先锋舞蹈、先锋音乐、行为艺术和当代诗歌朗诵。结束后留下录像,展览期间连续播放。
参展艺术家包括自80年代以来活跃在当代艺术舞台上的成就突出的艺术家,大致包括不同时期的三代艺术家;从地域上讲,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以及个别在西藏活动过的艺术家,还有从西南出去的海内外著名艺术家近百名。
第一单元
生命流:在蜕变中生成
  85时期,西南艺术以“生命流”绘画成为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一脉,究其渊源:一是文革后的早期前卫艺术,其中1979年在北京西单墙上举办的“贵阳五青年画展”,乃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最早揭竿而起的民间艺术活动,而1980年在重庆沙坪坝举办的“野草画展”则是同一时期和北京“星星画展”南北呼应的重要展事。二是从80年代初期四川美院“伤痕—乡土—反思”艺术中分化出来的表现艺术倾向,到'85时期由于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等人在云南的活动,形成以“新具象”画展出场的西南艺术群体,奠定了“生命流”绘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西南艺术在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持续呈现的创作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成都“红黄蓝画会”及其展览活动、重庆四川美院连续举办的“学生自选作品展”、北京“西藏五人画展”以及贵州艺术家参与的重要展事(如北京“半截子画展”),对于西南前卫艺术的发展势头,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8年在成都举办的“西南艺术展”开始对西南前卫艺术创作进行总体研究,1989年北京“现代艺术展”则是西南前卫艺术家比较集中的亮
相,当然,该展也是对新潮美术运动的总结。
参展艺术家
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孙国娟、栾小杰、曾晓峰、朱祖德、董克俊、蒲国昌、曹琼德、汪建伟、庄红艺、许仲敏、陈长伟
第二单元
89后艺术:在坚持中推进
  1989年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条重要界线。这一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使方兴未艾的新潮美术突然在社会和传媒中坠入沉寂。但生存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的前卫艺术家仍然在坚持中推进。90年代初期王林和西南艺术家提出并发起的“89后艺术”讨论,无疑是打破封冻的学术研究,而与之呼应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则以一种特殊而机智的方式,填补了这一时期由于批评退潮所形成的展览空白,让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创作的变化能够进入艺术批评和学术研究的视野。1992年“广州艺术双年展”在把前卫艺术推入市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前卫艺术重新浮出水面。而1993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经验”画展,对西南艺术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展览不仅标志着西南前卫艺术的一批领军人物,在经历了“伤痕—乡土—反思”艺术和“新具象—生命流”艺术之后,转型进入当代艺术的成熟状态,而且影响了一批参与和参观这个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使他们得以置身于当代艺术交流语境之中,这正是世纪之交西南当代艺术家三代并存、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还有此一时期在成都由戴光郁等人发起
的“水的保卫者”行为艺术活动。如果再加上成都“上河美术馆”的建立和成都双年展的运作,说成都是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重镇和西南当代艺术中心,当不为言过。
参展艺术家
周春芽、王川、罗中立、何多苓、朱成、邓乐、何工、顾雄、李华生、陈卫闽、李新建、师进滇、唐志冈、刘虹、朱小禾、任小林
第三单元
新写实:在生活中反省
  在1989年前后,王林等人曾编撰过《新写实绘画》一书,其中收入了不少西南艺术家的写实性作品,包括四川美院学生“六人画展”的部分作品。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青年一代画家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描绘与己相关的生活场景,这也就是后来北京“新生代画展”所凸现的所谓“近距离”绘画。随着90年代中国社会的继续开放,在学院生活的艺术家亦开始活跃,四川美院师生中的前卫性创作由于批评的推动而新人辈出。“今日状态”艺术展、“切片”艺术展、“0画室”作品展、“陌生情境”艺术展、“视网99”油画作品展、“互动时代”水墨艺术展、“漂移的平台”雕塑展等展览,不仅催生了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而且带动了他们对前卫艺术的投入。“失语”装置艺术展作为四川美院学生颇具规模的观念艺术展览,在重庆沙坪公园对面举办,和当年举办的“野草画展”的地点遥相呼应,非常具有象征性。而在重庆和成都举办的观念艺术系列展以及西南其它地区的观念艺术活动,则改变了西南艺术拘泥于架上艺术的状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媒体变革的重要事实。
参展艺术家
杨千、忻海洲、郭伟、郭晋、杨勇、周啸虎、谢南星、赵能智、董重、曾浩、何森、庞茂琨、冯斌、罗发辉、徐光福、廖海瑛、耿翊、张小涛、陈亮洁、曹静萍、李一凡、韦叶强、赵晓东、张华、吴玥、符曦
第四单元
都市人文:在历史中寻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乡土艺术到都市文化的转型。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和传媒方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普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已被置于同步性的国际文化资讯之中。相应的,也就被同步性地置于国际化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精神问题和环境问题之中。同时,中国艺术面临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化相互交织的语境,也注定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复杂性。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境遇,也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都市人格”艺术组合展、“野生”行为艺术展、“旋转360O”方案艺术展、“掀起你的盖头来”泸沽湖行为艺术活动、中日行为艺术交流展、成都国际行为艺术节等一系列以西南为基点、面向全国的展事,显示了西南当代艺术家巨大的创作能量和新的可能性。时至世纪之初,西南艺术的变化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不同城市形成的独特艺术社区,如昆明“创库”、成都“蓝顶”、重庆“501”与“坦克库”、贵州“城市零件”以及西南艺术家在北京的集结,这种聚集显然有利于西南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促进。二是西南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油画作品成为市场热点,由此引发年轻艺术家直接进入商业化操作,这是忧喜交加、忧大于喜的现实;三是西南艺术家进一步国际化,西南艺术自新潮美术以来形成的某些共同特点开始消解,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历史将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展览所需要的,乃是呈现出有价值取舍的变化方向。
参展艺术家
张念、杨述、钟飙、刘建华、李占洋、余极、陈文波、俸正杰、焦兴涛、黄奎、陈可、朱海<
[沙发:1楼] guest 2007-03-25 07:07:09
老样子
[板凳:2楼] guest 2007-03-23 15:20:40
全是画
[地板:3楼] guest 2007-03-25 12:36:13
热吗
[4楼] changanke2 2007-03-27 05:58:34
[5楼] guest 2007-03-28 12:37:54
[6楼] guest 2007-03-28 12:38:34
一群搞绘画的傻吊,王林也就这点资源。那张画能看清楚,弄一新点的东西给看,肯定傻眼。
[7楼] guest 2007-03-28 12:43:08
周斌行为作品《逐日》
具体实施:
在太阳升起之前,面向东方,从早晨六点半日出至晚六点半日落,目光追随太阳移动。
在持续站立,注视太阳的12个小时中,眼睛处于不断的对光线的适应调整中,伴有不可控的流泪、呼吸急促、腿部痉挛等身体反应。

感谢广州美院麦永曦和王萌全天每隔半小时的跟踪拍摄!
[8楼] 幕府三零 2007-03-28 11:33:42
没有新意
[9楼] guest 2007-03-28 13:31:36
[quote]伴有不可控的流泪、呼吸急促、腿部痉挛等身体反应。[/quote]

强调这些反应干什么?本来还觉得有点意思,加上这些叙述就一下子漏气了!
[10楼] guest 2007-04-03 14:05:23
有点道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