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翟倞“纽约是个大骗子”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2   浏览数:5354   最后更新:2014/12/27 00:28:13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4-12-26 15:40:02

来源:无论 文:丁宁 图:否画廊


“匹诺曹的脸”,2014,翟倞,纸上水彩, 40.6 x 30.5 cm

“西格玛·林奇”,2014,翟倞,纸上水彩,30.5 x 40.6 cm


翟倞的作品一直保有叙事诗般错落有致的节奏,笔触相当轻简且不露声色。在讲述情节时,他有意模糊时空背景,与叙述对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不近不远地观察着,撷取并不完整的画面,而后看似信口地说一段没有起因与收尾的故事。


除去标题的指名道姓,作品中透露出的却是更广义庞杂的命题。与其认为这些画面是对纽约林林总总的回应,不如说是翟倞对自身所处境地的思考。大骗子是一股子气的嗔怒,也是对既定印象的怀疑与否定。他刻意使用引号凸显标题,仿佛这些论断由来已久。这些话是谁说的?可能是权威,可能是他自己,也可能是你我。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所有的一切,也许都是由谎言的不断编织与破除而组成的。翟倞很聪明,他将写实做幌子,底下藏着抽丝剥茧的心思。


杜国清在《诗论,诗评,诗论诗》中提到,“诗人的心基本上有两种功用:一是用于感受,一是用于创造。前者善感,英文称为heart, 掌管心绪,是情绪的来源;后者多思,英文称为mind,通用心灵,是创造的主宰。诗人如何将个人的情绪点化为诗的情绪,如何将创作素材转化为艺术作品,这个点化或转化的n过程,亦及诗人心灵的运用,而运用之妙,永远是创造的奥秘。”类似地,延续《决定集》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点化,翟倞一直在创作中寻求各种巧妙的路径,发展出一系列的图景,来绘制出他个人叙事的代表性。他专注在每个城市本土的风景,同时又与之交往,在景观、感官与成型的物品之间不断试验,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唱一首歌”,2014,翟倞,纸上水彩

“静止的鸽子”,2014,翟倞,纸上水彩

“欣赏”,2014,翟倞,纸上水彩

“美国黑暗之心”,2014,翟倞,纸上水彩


纽约,这个783平方公里的世界中心密密麻麻得拥挤着2340万人口,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每年的游客近5500万,走动成为了解这座城市的最佳阅读模式。从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都市速写中,新的可能性出现了——便签贴,意大利中年男子,臃肿的鸽子,艺评家,橡皮头人,已经踊跃地化身为“骗子”,翟倞将他们重新剪裁编排,构成了现代都市的窥视点,默不作声地纪录是什么在骗人,又是什么在被骗。在《“美国黑暗之心”》中,翟倞在隐没背景的基础上将主体进一步简化,悬浮于空中的手握酒杯与人头被凸显,漆黑模糊的一张脸与对面招牌式的社交笑容展开对话,看似荒诞的组合却能轻易被观者体察。类似地,在《“欣赏”》里,四个评论家或眉头紧锁或手托下巴,若有所思地审度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姿态成为翟倞发问的对象,艺评家们在“欣赏”着什么?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挖掘艺术的真相或骗局。在这一系列如梦境一般的画面中,翟倞挑战着观众,他质疑着我们作为现代人的种种断言。显然,我们可能与都市空间,他人,自然景观有着更为复杂而隐晦的互动。他希望我们审视自己所处的空间,看清楚脚下的,眼前的与上空的。


纽约是一个具有寓言特性的空间,翟倞以一个短暂居住者的身份努力摸索内部交织的动脉,构建丰满的当代想象。在翟倞眼里,感知纽约毋需透过帝国大厦或是自由女神,日常生活的片段是创作者与城市沟通的灵媒,外部包覆着寻常生活的羽毛,内里凝聚着时空的坐标。翟倞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表示,他并不希望完全控制作品的初衷或走向,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与作品处于平等的位置,在创作过程中重新再塑造,并且完善至最终想法,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连续的偶发与碰撞。可以说,翟倞并不是谎言的制造者,他只是用手指轻轻戳破这些五光十色的肥皂泡,让云雾开始弥漫。


“一个在发呆,另一个碰巧路过”,2014,翟倞,纸上水彩

“同一个名字4”,2014,翟倞,纸上水彩

“同一个名字3”,2014,翟倞,纸上水彩

《翟倞:“纽约是个大骗子”》场景图,2014 ,翟倞

[沙发:1楼] guest 2014-12-26 17:33:06
[板凳:2楼] guest 2014-12-27 00:28:1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