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首尔三星美术馆Leeum开馆10周年展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3   浏览数:2262   最后更新:2015/01/06 12:40:31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4-12-26 15:31:55

来源:289艺术  文:赵慧玎


尽管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不为社会做贡献,会涉及到企业文化以及伦理问题。由企业赞助及收藏艺术,并建立美术馆向公众开放等行为,是公益活动的一个环节。“麦赛那”这一词汇来自法文的“mecenat”,是指企业赞助艺术文化。企业与艺术之间形成密切关系,由资本的力量推动艺术的发展,此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至17世纪间,“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韩国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案例。大企业通过赞助艺术的方式打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先驱角色当属“三星集团”。自1965年三星文化基金会成立以来,他们一直热心文化事业,努力发掘、保存及拓展韩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民众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认识。“Leeum”是三星集团创立者李秉喆家族姓氏“Lee”与博物馆“Museum”一词合并而成,是几十年来三星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结晶。


自2004年开馆以来,Leeum以严格的学术标准与成熟且前卫的策划能力举办过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展览。包括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大规模个展,并通过每两年定期举办“艺术光谱”展(ART SPECTRUM)致力于发掘并推出具有前瞻性的年轻艺术家。Leeum的藏品既包括国宝级的韩国传统文物、书画、陶瓷等,也涵盖了享誉海外的韩国当代艺术家,如金焕基、白南准、李禹焕、徐道获等人的作品;同时收录西方现当代艺术实践中的经典,如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杰夫·昆斯(Jeff Koons)、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的作品;还将近年中国当代艺术明星,如张晓刚、曾梵志的作品纳入到收藏名单里。Leeum的收藏脉络和水准与世界顶级美术馆相同,甚至优于韩国国家美术馆、博物馆。不得不承认,在韩国,即使是艺术方面,三星也占有主导地位。


安尼施·卡普尔展览现场


“交感”(Beyond and Between)分为3部分:时代交感、东西交感、观客交感,一共展示出二百三十余件作品。本次展览把美术馆空间利用到极致,布置作品几乎利用上了美术馆的所有空间,让作品渗透到原先的展览和藏品中间,而不是简单地把展厅腾空放置展品。


展览借用“交感”的概念将当代艺术作品放入到一贯被认为具有极高权威性的博物馆空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时代交感”为题的一号馆:在原本是展示国宝级传统佛画及佛像的陈列馆中,试图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维度的“交感”,让现当代艺术穿越到这里。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纤细敏感的雕塑和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充满韵律的绘画被放置在高丽时期的佛画旁边,体现出贯穿古今东西的美感和精神。罗斯科的绘画试图走出绘画的本身,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这与佛教艺术中体现出来的超然,平和的精神面貌一脉相通。


贾科梅蒂《就座的迪埃哥》(Diego Seated) 1964-65年

马克·罗斯科《无题》(Untitled) 1969年


一号馆内还有许多绝妙的组合:12世纪高丽时期的文物青瓷阳刻云龙文梅瓶与美籍韩国艺术家金拜伦(Byron Kim)的《高丽青瓷釉料》比邻而居,二者重合的瞬间让人恍惚所处年代;在世界舞台上活跃的两位韩国女性艺术家李秀京和咸京我的作品都以破碎的陶瓷和刺绣为表现媒介,探寻将被遗忘的历史找回来,并把被切断的历史重新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青瓷阳刻云龙文梅瓶(宝物1385号) 12世纪

金拜伦《高丽青瓷釉料1》 1995年

金拜伦《高丽青瓷釉料2》 1996年


李秀京的作品《月亮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the the Moon),可以看做是对于会宁罐的一种致敬。北朝鲜咸镜道的会宁是自古闻名的“黑瓷”原产地,与早已闻名于世的朝鲜白瓷相比,会宁黑瓷历来不受重视,加上南北分裂隔绝,逐渐被遗忘,以致于没被编入韩国陶瓷史中。李秀京收集会宁地区生产的黑陶碎片,用纯金线料缀接不同碎片,试图恢复找回失落过的价值,并赋予它一种新的生命力,仿如为黑瓷洗去冤屈,与白瓷壶并列展示。


李秀京《月亮的黑暗面》 2014年

白瓷壶 高46.5cm 18世纪


咸京我的作品也同样触及南北之间的悲剧历史。她委托北朝鲜妇女以刺绣的方式绘制抽象作品。近距离查看画布能看到一些字眼:“平壤”、“都市”、“因特网”、“国家”……这是在南北分裂的现状中不被允许的制作方式,只有以艺术之民才能实现。也许那些妇女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和南韩艺术家共同创作这件艺术作品,只是为了赚点零用钱吧。不管怎么说,艺术家与她们都能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虽然不是同一个目的,也许走向统一的道路就可以如此。近几年北朝鲜过渡到金正恩政权后,在南北之间沟通不畅顺的情況下,政府似乎也很无奈,艺术家们却悄悄地用另类方式寻觅并开拓了一条特殊沟通渠道。


咸京我《抽象编织/摩斯密码,希腊字母1961》(Abstract Weave/Morris Louis Alpha Lambda 1961) 2013-2014年


二号馆的“东西交感”在原先展出韩国及世界著名现当代艺术作品的陈列馆展出。在“归于根源”区域里,将1960年代的西方极简主义作品与兴起于1970年代韩国的单色画(monochrome)放在一起。当时的国际艺术界正在热烈讨论绘画走向平面化的问题,与极简主义的兴起衔接,1970年代的韩国艺术家热衷于对单色画进行探讨。即,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实践中,找到与韩国现代艺术之间的关联性。而在负一层的展览空间里则展示1960年代波普艺术至今的当代艺术作品。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重力阶梯》 2014年


三星儿童教育文化空间中,以“观客交感”为主题,展现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装置作品《重力阶梯》(Gravity Stairs),崔正化的《冶金术》(Alchemy),巴西艺术家恩奈斯特·奈托(Ernesto Neto)的《趣味发生于趣味之花的子宫居所状态》(Symbiointestubetime-The Flavour Happens in a State of Being Flavor Flower Womb Domus)等,主要是重视与观众互动性的装置作品。


崔正化《冶金术》 2014年


本次展览中选出的作品,同时超越时空、情感上的间隙和意识形态的高墙。诸多前卫的艺术家曾经将博物馆描述为艺术作品的陵墓。我想,“交感”让人看到一种别样的可能性,可视为提供给未来博物馆空间的一种替代案。

[沙发:1楼] guest 2014-12-26 18:12:20
[板凳:2楼] guest 2014-12-26 22:36:48
[地板:3楼] guest 2015-01-06 12:40:31
就是贵的任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