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胡向前-向左拉动:不保持一贯正确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1   浏览数:1487   最后更新:2014/09/02 15:14:17 by 天花板
[楼主] 天花板 2014-09-02 15:12:15

来源:泰康空间微信



TKS微访谈·胡向前


------------------------------------------

胡向前:


“可能平时我在别的(地方),比如在纽约,很少去学校的美术馆。反正是先做吧,走出去肯定是好的,(”向左拉动“)这样的项目。可能别的美术馆的策展人会看到,国外的学术(群体)很多都是学校的,他们也挺注重(交流)的。


我也是通过‘51平方’才知道泰康空间的,大家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很好。这次我去美国(胡向前不久前在美国做驻地创作8个月,接受采访时刚回国不久),看到一个空间非常喜欢,叫瑞士中心(Swiss Institute,New York),展览做得特别好。那个空间很有意思,有点像泰康空间的那种感觉。这个是有优势、责任、各方面,还有组织能力……是和美术馆类似的。


我以前可能分不清欧洲和美国的区别,比如像惠特尼双年展,玩得全是‘感觉’,美国那种感觉的东西(很多)。事实上也没办法,美国艺术如果不这样做只能当欧洲人的孙子(笑)……


我这次在美国也做了一次演讲(行为表演)。但是‘没做完’!做到一半我就躺在地上睡着了,其实是我故意的。这次去美国很放松,特别的放松。对(美国)各个方面都喜欢,只是让我呆下去的话,我觉得实力还不够。比如我再过去的话,马上面临生活的问题,叫我去唐人街打工,那种生活我过不了(笑)。主要我不想受那个苦,那种年代已经过去了——谢德庆那个年代已经不是了……我觉得接下来我的状态应该能做出一些新的东西。”

[沙发:1楼] 天花板 2014-09-02 15:14:17
来源:泰康空间

向左拉动:不保持一贯正确


继4月份在美国莱斯大学成功实施“错的是你”合作交流项目后,泰康空间今夏又推出一个更大规模的国际项目——“向左拉动:不保持一贯正确”(Pull Left-Not Always Right)美国高校巡展。该项目于2014年7月26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城市艺术中心顺利拉开帷幕,美国当地时间8月28日举行盛大招待酒会,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展览将持续至9月6日,并会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巡展至明尼苏达州等地的多所大学美术馆。  

了解和持续关注泰康空间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们之前的工作基本集中在本土范围,似乎一直没有专门展开针对国际领域的项目活动。而今年正式推出的国际项目却都是选在美国大学的美术馆,而非一般意义上更受瞩目的社会性的场地空间,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国内同类项目的通常做法。原因何在呢?


【关于展览】

作为最早关注和推动国内青年艺术家群体的艺术机构,泰康空间这次选择美国高校美术馆作为巡展地点和合作方可谓用心良苦,对项目所赖以实施的学术环境、受众群体、对话机制实际上都有较为特别的考量,以“青年”作为跨越种族和国界的突破口,相信会引发大家的讨论兴趣和诸多话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泰康空间首先将目光关注到出生于1980年代前后的这一代年轻艺术家群体,并通过项目合作引领了国内艺术机构、商业画廊关注这一代艺术家的热潮。如今,这些青年艺术家面临着大量的展览与商业机会,但是对他们的艺术实践进行系统、学术、严肃地讨论与展示的展览仍显匮乏。泰康空间以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现场的深度参与为基础策划了“向左拉动”,这也是这些年轻的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在美国以群展的形式集体亮相。通过在美国高校美术馆的巡展,我们试图呈现这一代年轻人丰富的创作线索以及对个人经验-艺术本体-社会问题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思考。美国高校美术馆的成熟性使其对艺术史研究和当地艺术生态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向左拉动”在面向公众开放的同时,也能够更为直接地与大学内相关人文艺术系科在创作、研究上展开深入的对话交流。

展览图录 


泰康空间这次共邀请了包括:蔡东东、高伟刚、胡向前、刘窗、刘辛夷、马秋莎、仇晓飞、苏文祥、王思顺、王郁洋、谢墨凛、闫冰、杨心广、张书笺、赵赵等在内的15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的形式多样,基本囊括了目前主要的艺术创作类型。在展览的活动环节中,泰康空间策展团队与部分参展艺术家将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系、艺术史系、东亚语言文学系等系科的师生开展系列讨论、讲座及工作坊。

本次展览的15位参展艺术家


“向左拉动:不保持一贯正确” 试图呈现的是与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正确性,或者是时髦的政治正确有所偏离的艺术实践,提倡一种更广泛、更加自由的思考方式——或提问的方式,而不要用既有的思考方式来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正如这个有趣的展览标题所提示的那样。


【声音】

“中国和西方整体的艺术发展轨迹是不一样的。西方从现代运动到当代艺术是线性发展的,中国不是。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来看中国,那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发生得很突然。‘左和右’是相对的,在这里主要是想强调:不要用既有的一种思考方式来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我们提倡一种更广泛、更加自由的思考方式,或者是提出问题的方式,提倡不固守在框架里面,而是要从框架里面出来。这也是中西方美术史中每一次发展所必须经历和要突破的。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家有集体主义背景,他们很多做法,包括那个时代的特点,让他们都做得非常相似。年轻一代比他们要自由很多,做的东西有很大差异性,有个体的特点在里面。我们提倡年轻一代在继承中的突破。”            

——唐昕(策展人、泰康空间艺术总监)


“从美国文化的角度,‘向左拉动’这个展览标题很容易让我们立刻想到‘左与右’或者‘自由与保守’这样的政治立场,在中国,‘左’或许更多是与新的思维方式有关的,虽然‘向左拉动’并不完全根植于中国的社会政治观念。这个展览的目的是让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当代艺术。”

——Jesse Tigges(Columbus Alive记者)



“这些作品独特的中国‘特质’实际上是值得考量的。很多(参展)艺术家都曾有过在欧美参展、工作或学习的经历,作品与(中国之外的)当代艺术世界有很强的关联性。我认为他们只是在试图努力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对其文化加以处理,而他们的声音中似乎也存在着某种北京青年才会有的东西。”

——Sergio Soave(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系教授)



“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全球化并不总是宏大和国际性的,也就是说,全球化不只是跨国公司和地缘政治专属的领地,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全球化也来自于内部和个体……(‘向左拉动’)即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展览呈现了中国最新的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这些年轻人正日益在全球的艺术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个展览为美国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关照外部世界的崭新视角……不过我们首先应当抛开中西比较的惯性思维,而专注于作品本身的观念和意图,尽管抛开文化参照点(和偏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因为这些作品本身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个人观点和经验,从而也提醒着我们,虽然全球化给予我们某种共同的体验和标准,但每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所提出的观点,是值得深思的。”

——Jeff Regensburger(学者、艺评人)


【展览小贴士】

展期:2014年7月26日-9月6日

招待会:2014年8月28日

学术交流与公共教育活动:2014年8月27日—8月30日

展地:俄亥俄州立大学城市艺术中心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西城路50号)

策展人:唐昕

项目总监:李超

“向左拉动”展览现场


艺术家刘辛夷在自己的作品前为到场嘉宾导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