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平个展“造型的间谍”8月3号空谷空间kogo
发起人:kogo  回复数:9   浏览数:2437   最后更新:2014/09/19 12:40:33 by kogo
[楼主] kogo 2014-08-04 19:04:46



 “造型”从属现实中事物的外表、形象,以及质感、颜色,它能产生隐喻

空间。也成为创作的作品一个生成的基础和后来的线索。与其整体气质及

味延伸出来的信息有关,作品主体与观看者体验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有

会带来了混沌,形成不明朗的、不确实信息体。但,又是有所指向的一个

实。

 当作品中的“造型”超越了它的本身,成为——某种特殊的信息转换中介

——游离于观念与观者之间的双料间谍。在这里,设置在作品中“造型”是

作为一个怎样的元素,完成它所需要的信息转达?这很难用具体文字去描述

它们将在这个展览的现场交织:文本的探索和想象的叙述;自成逻辑的录像

作品里的影像事实;带有明显的造型改造、有所意指的综合媒材装置;及带

有游戏性质的摄影作品——它们形成一个信息场,试探性地拓展出一种新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展览形成的基础及主要思路。

 展览作品包括录像、装置、文本、手绘、摄影等。


展期:2014.8.3 —2014.9.3

Date: 3 AUG 2014 — 3 SEP 2014

地点:空谷艺术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万松岭路96

VENUE: KoGoArt Space

      G/F • 96 Wansongling • Hangzhou









[沙发:1楼] guest 2014-08-05 13:30:26
终于完成个展了,好像图片不完全
[板凳:2楼] guest 2014-08-05 13:58:23
[地板:3楼] guest 2014-08-05 21:15:04
[4楼] guest 2014-08-06 23:58:19
[5楼] kogo 2014-08-07 11:53:08
 品信息:

 

湿界  录像 22'39''  彩色有声 2013

 

转换器  录像 18'12'' 彩色有声 2012

 

审美的皮  材料:牛皮 装饰球 装饰头 锦须 157×190cm2009

 

工具史三  装置  材料:螺丝 石头 乌木 2010

 

手绘作品  2010——2013

 

文本  2010——2014


[6楼] guest 2014-08-09 21:47:34
[7楼] guest 2014-08-10 12:58:29
[8楼] guest 2014-08-11 12:07:36
[9楼] kogo 2014-09-19 12:40:33

杨铭:广州有着完全不同于北京上海的地域特色。听说在这儿生活过的艺术家很难在别处轻松的生活。你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吗?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才一直待在广州做艺术吗?

 

张嘉平:可能在广州的艺术家太习惯广州的生活,这边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确和上海北京或其它地方有很大的差异,之前,广州也有少量的艺术家去北京,但整体上不算多,也有艺术家到省外和国外进行短期的驻地创作。或者,去什么地方不是关键,但有时候换一下环境,也是可以。艺术家选择去北京或上海或留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也是为了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生活和创作的环境。广州的生活环境对于我来说是习惯了,也有时候出去外地驻地交流和创作,但在外地的创作还是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杨铭:我知道你是油画系毕业,之后又做了很多年的展览策划。这些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对你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

 

张嘉平:毕业之后,我基本放弃画油画,开始做了一些录像作品,后来在美术馆工作,对展览策划也挺有兴趣,之后有了一些策展的机会,我就去尝试。策展和创作都是艺术实践的两种不同的途径方式,我都有很大兴趣,于是,就这样,我一直在这样的方式中去尝试。其实,都是去面对一件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只要你给予它一个发生和长成的逻辑。专业方面可能并没有对现在的创作有太大的影响,但在视觉的经验和判断上是起到作用的。现在,在艺术实践上基本是不太受限制,装置、摄影、录像、写作和策展等。

 

杨铭:你这次的个展名叫:造型的间谍。很有意思的名字。谈谈你是如何找到这之间的关系的?

 

张嘉平:展览的名字似是突然从脑子冒出来的,是直觉,但也是在某种感受和判断中产生的。之前曾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展览方案,作品要比这次展览上多一些。我大概梳理了一下近几年的作品,我发现了作品中隐藏着一条线索,那是与“造型”有关的,在我的作品中造型包括了人物(文本中不同身份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物件(装置,综合媒材)、日常或虚构(录像作品中的人或物),这些都带有某种中介意味,他们在一种自己的逻辑中,当然也在一种观念的设定中。它似乎在传达的一些混沌的意识,但又似乎是有所指向的事实——于是我想到了间谍,间谍总是在另一个维度,掌握着很多并不为人所知的信息,他(她)们总在在执行着神秘的任务。现实中很多“造型”、“空间”和“形象”其实都是源于一种“政治”或“经济”的某种机制在产生和生产,而且也有它的一个根源和历史,这个层面是很难被描述的。在现实中,“造型”可囊括很多,包括外观、颜色质感,空间建筑构成,视觉的形式、结构等。它的存在像是与公众视觉心理交流或博弈,表面上很正常,内在可能是激烈的,复杂而丰富的。在展览现场,我尝试以不同方式和形式的作品进行组合呈现,布展上也尽量比较考究,让作品的信息去交织和碰撞。但展览现场还是有所欠缺的,场地小了一些,还有作品放不进去,结构上不算太完整。你认为呢?你对“造型的间谍”是怎么理解的呢?想听你说说你的看法,和你对这个展览以及空谷空间的计划。

 

杨铭展览还是很饱满的,从作品的选择空间的布局上,还有空谷空间的建筑和地理特征上都有很好的考量。我是学雕塑的,对你所说的造型很敏感,看了整个展览,你对造型的理解非常多维而细腻并幽默的。你作品的幽默成分在于你并不在现实之中,而是把现实很严肃的装进了你自设的一个现场。在这个现场你还总是不断的责备现实太过表演化。

空谷空间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以前一直在做一些比较成功的艺术家的展览,比张培力艾未未唐宋颜磊等。今后我们有一系列的项目要开展,去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年轻艺术家,并和一些优秀的艺术家进行合作。开始我们想做成一个大的项目,但这很难实施,面临着种种困难。而最佳的方式便是一个一个的艺术家做下去,看看能产生怎样的能量。很荣幸的是你是我们合作项目的第一个艺术家。你的这个展览里面用了各种艺术媒介,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你的文字作品,你的文字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艺术家的文字作品,比如霓虹灯的,石头的,金属的等等材质做成的文字作品,也不是很概念的文字作品。它是叙事的,小说体的。是什么让你选择了这种方式?它是你的影像文本还是作品本身?

 

张嘉平:我写的文本谈不上是叙事的,就从某个状态中突然切入,然后又在另外的点上离开。每一个文本都遵循它自己的一个逻辑,文字的叙述也进入这个逻辑里。在我理解中,每个人的感知和想象都是难以描述的程序中发生,文字或文学,是一个古老的媒介。文字总是要去说明,或叙述和记载。文学是要去使很多事情成为文字上的现实,或去叙述一个宏伟的故事。但我对这些都没兴趣,我想在自己可把握的范围里去寻求另外的书写方式,做一些尝试。

在展览中,文字文本作为一个联接,就像我手绘,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绘画,跟绘画没什么关系,我也在试着让它成为联接的角色,成为一个来自于现实又是经过我加工的造型或图像元素。它们在这个展览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我觉得现实是那么庞杂,混沌,我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媒介去进入,但又制造出更庞杂的混沌,这是我真切的感受。有时候,一个展览应该让人去感受和呼吸得更加舒展。我觉得你以前在杂货铺空间和地一现场做的展览也挺有意义,它们使观众能进入作品其中,成为你这件事情(展览)的一部分,他们是很开心的,你觉得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