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柏林双年展如何体现“全球性”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1   浏览数:1420   最后更新:2014/06/27 03:32:20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4-06-26 09:13:59

来源:凤凰艺术微信


大家好,小兔是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艺术爱好者,喜欢分享国外的艺术资讯给大家。创办于1998年的柏林双年展,旨在探索和发掘艺术领域的潮流和趋势,推出具有潜质的艺术新人及其作品。本届的柏林双年展变得更加注重“全球性”,今天小兔将为我们带来柏林艺术展上的报道。

图注1:柏林双年展现场


第八届柏林双年展于2014年5月2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拉开了帷幕,持续近两个半月的双年展,在开幕伊始便受到瞩目。不同于往届的柏林艺术展,今年更为突出了展览的“全球性”,从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便可见一斑,范围辐射欧洲、北美、亚洲、非洲等地。

图注2:柏林双年展展出作品


哥伦比亚裔的加拿大策展人胡安·A·盖坦(Juan A. Gaitán)计划将柏林双年展从他持续数年的风格中摆脱出来,即从西方到东方的讲述中剥离。汉斯·贝尔廷 (Hans Belting)为代表的思想家在1989年提出并关注“全球艺术”(global art)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二十世纪的政治主导权力轴开始被打破。泰斯特·楚·孔斯特(Texte Zur Kunst)曾说:“当代艺术展览在国际范围内不断的扩大,要归功于1989年开始的双年展。这类展览被认为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边界,并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

图注3:柏林双年展展出作品


查尔斯·沃斯(Charles Worth)脱离单纯文化表象,用可视化的社交语言来阐述艺术作品的含义。奥科维·恩威佐(Okwui Enwezor)在2002年开创性的文献展,将不同的世界视觉语言注入到知识产生、范式转移的展览中,这就是所谓的将展览“从现代二十世纪的文献体系中逐渐转移至二十一世纪”。十二年后我们不得不再问,这一趋势到底是什么,或者它将朝向哪里发展。

图注4:柏林双年展展出作品


在第八届柏林双年展上,有安德烈亚斯·安德里达克斯(Andreas Angelidakis)在舒适展览上的“紧急垫子”(Crash Pad, 2014),欧图邦·康噶(Otobong Nkanga)的视频毯“追求闪亮”(In Pursuit of Bling,2014),还有朱丽特·艾露达(Julieta Aranda)的以太空移民逃避现实为主题的电影《偷自己的尸体》(Stealing One’s Own Corpse)等。盖坦坚持将现代和民族作品分开,坚持“对话之外”(out of dialogue),就像1989年蓬皮杜艺术中心颇有争议的魔术师德·拉·泰瑞(de la Terre)的表演,或者克莱门汀·得利斯(Clementine Deliss)在法兰克国际文化博物馆的最新展览一样。胡安·A·盖坦本人的展览也通常不按常理出牌,喜欢将照片、喷墨间等放在命名为“林地”的屋子里。

图注5:柏林双年展展出作品


总体而言,“全球性”的问题,如移民、边界、后殖民主义、中心与边缘、市区衰退与自然、货币,以及政治纷争等问题,展览中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会用很诗意的表现手法予以表达。结合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历史人物,如艾玛·威拉德(Emma Willard),对于这类“全球性”展览的吸引力并不那么大,而最令“全球性”艺术家盖坦喜欢的,莫过于汉斯·安·沃顿思(Haus Am Waldsee)名为“私人收藏”的神秘展览了!


(本文内容来自hyperallergic.com)

[沙发:1楼] guest 2014-06-27 03:32:20
泰斯特·楚·孔斯特(TEXTE ZUR KUNST)曾说:其实我只是一本德文杂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