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利谈知识的传承及其他:我喜欢那种在某一领域做到顶尖的人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2   浏览数:1890   最后更新:2014/06/15 19:51:17 by guest
[楼主] 灰常灰 2014-06-15 17:38:25

来源:艺术世界微信 小和 文字整理


ArtWorld:你曾经当过艺术院校的老师,那么你对艺术知识的传授怎么看?

张恩利:我觉得做艺术教育,当老师挺难的。因为说了是道理上明白,但是真正理解就不容易。师承有时候就不是具体的技法,这样的话学生很难摆脱老师的影响,学生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跨代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去教学生怎样具体画一样东西,怎样去思想,那老师的影子都很难摆脱。所以师承这个问题我很难说。我们常常想到的可能是古代画论里的一句话,比如关于气息怎样理解,而在学校学到的那些技法就谈不上真正的师承关系。

ArtWorld:那么你从前辈那里继承了哪些可贵的艺术经验呢?

张恩利:我本来不是学艺术出身,我学的是设计。我从设计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至于绘画方面应该是上大学前自己各种乱画学到的。等到了大学毕业后,自己探索绘画的时候,又慢慢体会到了一些小时候所积累的东西。这属于个人的经历,这种经验恐怕也没法拷贝,不是能教的。如果学生真的是到了美院又得到了老师所谓的真传,恐怕也很难摆脱老师了。我自己的学习常常可能就是对古人一句话的理解,或者被一样以前的东西所吸引,就会去琢磨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师承关系太近,可能就会被潮流裹挟,很难放开视野去找到一种自己觉得对的创作语言。

ArtWorld:我曾经听一位艺术家区分设计和艺术,他认为艺术就是不断打破自己重生,而设计就是死的东西。你是设计专业出身,对于设计和艺术的关系怎么看?

张恩利:我想得没那么深。艺术也未必就是打破,我始终就是从一种完成度极高的角度去看。我们十年后回头看一个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他的表达应该是相对成熟的,他想说的也应该是很明了的。但这不完全是靠否定前人来建立的,就像你连基本的说话能力都没有,你怎么去否定前人?那不就是刻意的反叛、胡来吗?不成章法的语言是极其糟糕,没有意义的。我自己是从古代艺术家那里获益匪浅的。

ArtWorld:能具体说说你获益的地方吗?

张恩利:像马奈、蒙克和金农对我都有持续的影响,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其实人创作所吸收的养分是复杂的,人会受到许多吸引,像 80、90 年代时介绍进来的一批画家在当时也很吸引我。但是当我在近 10 年,努力去摆脱去区别去形成自己风格时,我再回头来看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这时候就会更清晰、准确。90 年代的时候,信息有限,介绍进来的培根,伊门多夫,我肯定也是有被吸引的。但他们就像一个台阶,最终只是把我引向了一些更遥远的,真正认同的老师。

ArtWorld:依你看,如何才能摆脱别人的影响去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呢?

张恩利:自己要有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不同艺术家之间,他们有的差异是极其微妙的,你的观察要细腻才能够对他们有辨别力,能够区分。

由张恩利组织的青年画家群展《画室》



ArtWorld:你去年以“画室”为名组织了一次青年画家群展,当时动机是怎样?

张恩利:就是把年轻人放在一起,他们是不同的面目,能互相看看。在我这里,没有好坏没有比较,就是找了我身边熟悉的一群年轻人,他们跟我们不同,就是个面目。后来他们卖出去了一半,也挺好,顺其自然,我也算做了件好事。

ArtWorld:今年你第一次担任了约翰·莫尔奖的评委,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作品?

张恩利:有。不过没入围。这个奖算是很公平的,不过我有时候也在想公平未必就是最好的,因为它会权衡许多因素,得到的结果是综合的。

ArtWorld:从私人角度,你能教我怎么看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吗?

张恩利:第一直觉,就是相信眼睛,视觉本身。有的人看画可能会寻找线索、来源之类,我就是相信表面。不过这样的辨别力不是来源于单一的背景或者知识系统,它是很综合的反馈。人有的时候看东西看多了,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眼力不同以往,这其实也是感受力的变化。看多了,你再区分,你的情感偏移就不会那么强烈。好的东西,看久了,你不会产生厌烦感;不太好的就容易腻味。

ArtWorld:你会去看国产电影吗?

张恩利:不太看,他们通常叫好的也不看。中国电影的语言都很嗦、繁琐,生活还原度高,但它不是用电影的语言在表达,就是不好看。你可能会对生活现实产生强烈的情绪,但是不会有难忘的可以回味的感觉。

ArtWorld:你作画会在画之前就想好了吗?

张恩利:想好的,我知道要画的是怎样的画面。一幅画通常一天就画好了,你看这幅(指着一幅 2.5 米长宽的画作),只画了一个小时。

ArtWorld:平时会有年轻画家来向你讨教吗?

张恩利:有,但我都不太说,不好说。关系离得近一点的可能就是闲聊一下,做个玩伴。

ArtWorld:你绘画基本技法掌握是什么时候?

张恩利:那是小时候,十岁左右吧。画画工笔画,素描之类。

ArtWorld:你平时会读一些哲理性的书吗?

张恩利:不怎么读。我不太喜欢哲学家这种角色,他们好像深谙人间的许多事,是非极强,喜欢代言判断。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思考,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在某一领域做到顶尖的人。许多人,只是读了很多书,但并没有建立起真正自己独立的观点。当然,真正的大哲学家我还是崇拜的。

ArtWorld:你认为艺术家是怎样的人?

张恩利:艺术家就像农民,他们自己种了很多地,他们自己就是质检员,是他们种出了粮食。

ArtWorld:你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如何传承的?它们可以传承吗?

张恩利:文字的东西还是太过抽象。能传承的其实就是留下来的东西,那些能看到的东西。像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街道,我们的建筑,他们都蕴含了前人的思考,你在看和生活在其中的时候会引发你的思考。我也读东西,有时候觉得有的文字写得很美,拿起来看看就像补充某种必要的营养。但现在读得越来越少,重要的还是把东西做出来。有的积累不是靠所谓学习,短时间内读多少书,而是生活中碰到了,某个瞬间突然就明白了。

ArtWorld:你能回忆起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吗?

张恩利:我说一个我们都会碰到的时刻。1990 年,我父亲去世,他没活很久,但当时对我影响不大;到了 2003 年,我母亲去世,我就好像突然明白了。父母不在,那种彻底没家的感觉,血缘关系变了,我自己就感到自己真的长大了。从2004 年到现在,我 10 年没回过老家,亲情慢慢也就真的淡掉了。

[沙发:1楼] guest 2014-06-15 18:06:24
搞来搞去就那么几个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有意思吗
[板凳:2楼] guest 2014-06-15 19:51:17
2014年画西方能够50年代的东西,真传承啊,不过是垃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