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艺”上苑女艺术家邀请展 - 在今日美术馆胜利开幕
发起人:上苑艺术馆  回复数:1   浏览数:1819   最后更新:2014/05/14 22:12:33 by guest
[楼主] 上苑艺术馆 2014-05-11 22:27:38

各自为艺上苑女艺术家邀请展 - 在今日美术馆胜利开幕


开幕式上里三层外三层


展览时间:

2014-05-07 - 2014-05-13

人:

刘晨、奉家丽

参展人员:

曹霖平储婷程小蓓邓函雨董婷秀奉家丽付小桐郭红苓何唯娜胡敏黄世芳贾秋玉金善娟子李虹罗瑶孙犁田禾田园王覓徐冰杨萍杨文萍袁耀敏赵红帆

在开幕式上的各式合影----上苑艺术联合会以及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们 , 都到会祝贺!


贾方舟-展览介绍:

以性别归类的群展,在近年中国不断受到质疑。回想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艺术异常活跃的时期,群体性的女性艺术活动层出不穷,由此构成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大景观。事实上,她们和“89出现的新生代是同步的。都是从对外在世界的观照转向周边或自身,从对广阔的社会现实思考转向对自身的审视,进入一种以自身经验为资源、以性别身份为出发点的自我探寻。但进入新世纪之后,情况发生明显的变化,90年代的群体性特征和文化对抗的因素大大弱化了。大多女性艺术家放弃了作为群体的性别视角,或者试图超越性别进入人性叙事的层面。她们对女性主义特别是女权主义这样的概念表示反感,不愿与其为伍,更不想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价值所在。从而对这个依然如故的父权社会的反应更加漠然,当然也包括无奈、姑息与容忍。她们不再是一味地批判和抵抗,而是更多了些宽容和策略。她们试图超越性别,不再单纯留恋于性别身份和个人经验的层面,展现出一种不断从内心向外拓展的精神视野。或许,这种新的艺术取向正是后女性主义阶段的艺术特征?在这样一种新的语境中,依然以性别来归类艺术家,以女性群体的方式举办展览的理由何在?

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近两年策划的女性展虽然是以性别为群体,但并不想特别强调作为群体的女性艺术的共同特征(虽然并非没有)。这是因为,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很难以群体的方式超过它的对立面,但弱势群体却可能造就强大的个体。正因为如此,任何处在弱势地位或弱势阶段的群体,群体意识都是不可放弃的。一位西方女权主义学者说我们虽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改变了自己。这话说的虽然有点无奈,但个体的强大,无疑是群体走向强大的象征。在任何群体中,如果没有成就顶天立地的个体,群体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女性艺术的共性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在于这个群体中有没有立于不败之地的个体。


被围观的上苑艺术联合会领导们与嘉宾 .  上苑南面建造起来的高楼也正在被工人们围观 .


上苑女艺术家们被观众们围观 , 被采访 , 被关注....


上苑艺术村的老少爷们也到场祝贺!  

诗人程小蓓的画正在被各国艺术家指指点点.

作为一名诗人的程小蓓, 被搅和到一群优秀的上苑专业女画家的展览中, 这让她多少还是有些忐忑 .

最后的晚读

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与上苑地区的部分艺术家在金善工作室合影



[沙发:1楼] guest 2014-05-14 22:12:3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