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发起人:元典美术馆  回复数:0   浏览数:1971   最后更新:2014/05/01 13:47:36 by 元典美术馆
[楼主] 元典美术馆 2014-05-01 13:47:36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继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博洛尼亚、德国波恩之后全球巡展第四站-北京)


策展人:梁克刚

参展艺术家:陈督兮、丁炜、范勃、付小桐、高伟刚、顾雄、关晶晶、郭工、郭燕、何多苓、贾真耀、康剑飞、李纲、李钢、李洪波、李颂华、李勇政、梁克刚、梁绍基、刘传宝、马良、倪有鱼、任戎、任芷田、邵帆、邵译农、史金淞、谭勋、石珩伯、萧潇、萧昱、王璜生、王思顺、魏青吉、杨千、杨铭、尤良诚、于凡、张帆、章燕紫

主办方:青岛天泰美术馆、元典美术馆、高迪艺术在线


开幕时间:2014年5月3日16点

展览时间:20145月3日-6月15日

展览地点:元典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咨询电话:010-64755926


中国新艺术的可能性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同欧洲文明区别很大的完整的文明系统,是东亚文明的策源地和中心,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与艺术,并且基于不同的哲学、语言、生活方式而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样式,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败给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西方,从此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了全面向西方的学习。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导致了传统不断被抛弃和中断,中国的现代艺术进程也存在同样问题与处境,尤其是发展了30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体系几乎完全建立在西方艺术界根据自己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标准进行的选择上,很多学习西方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消费社会的艳俗趣味、利用社会主义的政治与视觉遗产创作的艺术家在国际艺术界获得选择与认可,因而也在艺术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种状况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很多中国艺术家由于这种成功的吸引而不断复制这类创作模式,二是国际艺术界认为那些充斥着毛图像、红卫兵、恶俗消费趣味的作品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而中国自己超过三千年的文明传统和独特的哲学与美学却始终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演进中缺席,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价值。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变的整体困境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道法自然的大原则以及在所有行为中希冀留有余地与弹性的模糊控制模式与现代西方社会强调规则、契约、秩序以及建立公共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中国自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向西方的学习,艺术也毫无例外。艺术的当下发展也正面临着传统文化艺术中所崇尚的回归自然逃离现实的文人心态如何与当代艺术中强调介入社会批判现实的公共诉求协调并形成有效转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三十多年的历程中也全面地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以来的各种艺术流派,从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至今已整整二十多年,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运用国际当代艺术流行的观念与语言表达中国的现实,也曾涌现出几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器物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并在西方艺术界得到广泛认可的优秀艺术家,而真正去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通过当代艺术语言与观念的转换来提供全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创新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共识和愿望。但一直以来能够呈现出来的好作品似乎还不太多见,也就更没有机会被国际艺术界所了解和关注。


这个展览基于策展人多年的深入研究和调查,找到那些曾经被严重忽略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不愿意简单地拷贝西方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样式,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寻找更有价值的理念和资源进行转换和创作,希望贡献一些不同的价值和观点。《无常之常》这个展览正是希望把一些非常严肃的,真正具有深厚东方传统文化学养,不愿意随波逐流赶时髦和简单复制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近几年来在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艺术表现之间进行链接和转换的尝试呈现在国际艺术界的面前。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被很多中国艺术界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所遮蔽,曾被按照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简单定义的本土流派所排斥在外,现在我们希望世界性的艺术舞台上将几年来发现并整合的一些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国际艺术界的同仁们面前集中呈现出来,希望为充满着碰撞、刺激和张力的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带来一些冷静、平和、清雅和意味深长的不同选择。


这个展览第一次在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著名的米歇尔宫完整呈现,受到很大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整个双年展期间被国际艺术界评价最高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之后又受邀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最大的私人美术馆MAGI900展出,今年3月21日又与德国波恩艺术基金会合作在波恩的弗雷德别墅艺术中心展出,这也是首次由中国自己的资深批评家和策展人自己来向西方艺术界阐释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当代现实的艺术创作与研究,而之前所有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选择与解释都是由来自西方的批评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所完成的。这个展览将在未来的一年内继续在欧洲巡回,并且已经开始在国际艺术界引发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新可能性的讨论。这次在北京的呈现是这个展览第一次在国内亮相,并也将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巡回。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吸引大家共同关注可能将在中国发生的新的艺术浪潮。


部分参展作品:

《一棵松》,郭工,装置作品,180×150×500cm,2013


《九枝纹》,邵译农,装置作品,400×400×700cm,2011


《六十个纸杯》,谭勋,一次性纸杯、茶,6mx2.2m,2010-2012


《看!看!》,李勇政,装置,50×5O×50cm,2013


《寂静之蓝》,梁克刚,装置,90×90×90cm,2013


《化境》,贾真耀,雕塑,60×50cm,2013


《融蜡焚香》,李颂华,影像,2012


《时空素描--点》,任芷田,影像,12分06秒,2012


《清林》,范勃,布面油画,125×60cm,2012


《杂花写生》,何多苓,布面油画,80×100cm,2012


《兔肖像》,邵帆(邵北番),布面油画,150×100cm,201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