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美术馆不是玩偶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1405   最后更新:2014/04/21 09:45:33 by 宁静海
[楼主] 宁静海 2014-04-21 09:45:33

来源:钟刚微信 作者:钟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分别和王璜生做过四次采访,两次在广州,两次在北京。这篇文章是采访内容的整理,发表在南都周刊。发表内容不是采访的全部。



钟刚:在做美术馆之前,你是广东画院的一名专职画家,从画家到馆长的角色转换,你是怎么把握的?

王璜生:我从不懂美术馆一下子就切入到美术馆,先是做副馆长,后来做馆长,这种经历的好处是没有对美术馆认识的陈规。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节点对我影响很大:第一是我刚到广东美术馆时,当时香港艺术馆的总馆长曾柱昭是我们的顾问,他邀请并带我们参观他的馆,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洗手间,他认为一个洗手间管得好,美术馆就能管理好,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细节决定高度,做事要从最小的地方入手;第二是台湾黄光男撰写的《美术馆行政》一书,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有关美术馆理论的书,里面的实践和理论,让我对美术馆的运作有了基本的了解;第三是刚做馆长不久,去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参加亚洲美术馆馆长培训班。MoMA成立于1929年,当时的艺术状况一方面是现代艺术开展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新的艺术形态象电影、摄影、设计、实验戏剧等刚刚显示先锋派苗头,当时MoMA新上任的馆长巴尔提出既然要做现代美术馆,首先就要有现代精神,应该切入现代艺术领域,因此在传统绘画之外,成立了摄影部、电影部、设计部、建筑部等等,于是MoMA就有了一个开放的结构。这次考察对我启发很大,无论是在广东美术馆,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我都强调美术馆应该进入当代情景,具备对当代文化的渗透和延伸。


钟刚:这一套美术馆理念最先实施起来顺利吗?

王璜生:过程很艰难,不时会碰到一些没办法回避但又必须去面对的事情。当时第一件要面对的事情就是广东美术馆马上要作开馆首展了,计划所有展厅都用来做开馆首展。开馆首展非常重要,这是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你的馆的形象,你的学术定位的展览。而广东省上级领导部门正好这个时候也要办广东改革开放成果展,想将这个成果展览放到美术馆最好的五号展厅,并准备在展厅放一个火箭,意思是说广东的经济快速上去了。林抗生馆长很无奈,找我商量,我当时是业务副馆长,我说不行,如果这次进来,以后这样的展览就甩不掉了。我们就想办法找上面谈,将利弊摆出来,最终我们在美术馆的员工通道改造了一个空间展出这个成果展,观众需要从另一个门进出看这个展览,这样就跟我们的开馆首展在空间上分隔开了,保证了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钟刚:社会上包括领导部门一般都认为美术馆是一个多用途的展览馆?

王璜生:这正是美术馆的问题所在,中国的美术馆没有独立性,基本上是一个为美术创作服务的机构,画家画了一批新作,就在那里展出;政府组织了一批重大题材创作,美术馆也要给他们提供场地;还有配合各种重大庆典的展览等,中国的美术馆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展览馆。展览馆毕竟只是一个展览场所而已,既可以做好的展览,也可以做一般的甚至差的展览。


中国没有美术馆的传统,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本来美术馆应该属于博物馆系统的一个分支,是艺术博物馆的类型,但中国的体制让它分离出来,从管理的归属上,不属于博物馆这条线,而是属于艺术这条线,这一分离,所有的管理系统、管理规则全部游离于博物馆之外。1949年以来,国博、故宫、上博等一些大馆做得都还不错,博物馆有一套运作的规范,但游离出来的美术馆,没有规范,也没有标准。


钟刚:没有规范和标准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发生?

王璜生:没有基本的文化标准,就会不断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展览,使你哭笑不得,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艺术家在一个很重要的美术馆做展览,甚至也很“轰动”。你会觉得美术馆不是一个具有标杆性的文化场所,既然什么人都可以在里面展示作品,那就丧失了基本标准,这种情况在中国很普遍,而且很严重,严重到即使是一些国家级的重要美术馆也这样做,尽管它也有学术委员会,但是做的展览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标准。


钟刚:中国的美术馆还有一个特点,大多都没有常设展览,而常设展览是博物馆的基本规范,美术馆为什么不做常设展览?

王璜生:根本没办法做!当时在广东美术馆时也没办法做!主要也是不想做!常设展览中作品的位置怎么摆,非常头疼!据说有的馆摆放作品,讲究到什么地步呢?讲究到如果这边放吴冠中一张,那边必须是谁谁谁摆一张!这边黄永玉摆一张,那边又必须谁谁谁摆一张!讲究到这个程度,学术还有独立性而言吗?完全不是按照美术史梳理和学术独立的原则进行评判和陈列展示。


钟刚: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判?

王璜生:最糟糕的是没有一个标准,有些是按江湖地位按资排辈,收藏展成了座次表。现在中国的美术馆越建越大,政府也重视,好像越来越将它当回事了,普通公众也将美术馆视作一个标杆,而事实上,里面展出的作品参差不齐,这对公众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以前到文化公园(广州的一处以群艺为主题的公园)看展览,大家觉得是在轻松的场所看展览,差也就差了,无所谓,但是现在将美术馆说成是那么回事了,可是展览却很差,就有问题了,因为观众会以为那些烂的作品是好的,这就是美术馆的标准意识对公众的影响。


钟刚:你觉得中国的美术馆做不好的症结在哪里?

王璜生:还是人和制度的问题,国内的美术馆也想做好,但是普遍不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包括专业的运作,展览怎么做,收藏怎样开展,这其实是美术馆的根本命脉,美术馆要有比较好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这几年建的新馆不错,硬件都很好,政府给美术馆的钱算不少了,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喊缺钱,在国外,政府给美术馆的钱并不算太多,但是给了政策,还有长期培育起来的社会对美术馆的认知和监督,还有社会资金的支持。但是中国不是,中国一些政府部门有的是钱,只要你巴结他,通过各种关系巴结他忽悠他,他就可以以各种名目大把大把地给你钱,你便绕着他的屁股转,他说什么你就干什么,甚至是他还没说什么,你已经干出他想干的事了。这样地做文化,做美术馆,还有什么学术、人格可谈!这不成为可怜巴巴的顺从的“哈巴狗”,那才怪呢!


美术馆要有独立的追求,就要有能力向社会要钱,但这条路走起来很艰难。在西方,一个美术馆出去找点钱并不难,但是我们这里就非常难,我们的减税、免税政策喊了这么多年,依然没太多进展。我这么多年来找赞助,更多的是用一种所谓的资源共享的方式在筹钱,比如广州三年展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我们将论坛放到香港举行;我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做展览,资金非常有限,不少都是用的社会资源来做事情。但我不是用传统的方式筹钱,不是画几张画送给你,也不是我找一些艺术家做展览,你赞助了,展览做完我送你几张参展作品,我不希望这样做。


钟刚:赞助商给钱了,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怎么办?

王璜生:美术馆不能被赞助商牵着鼻子走,但是你应该照顾到赞助商的利益,你要为他着想,这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你不能直接说,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你可以慢慢去引导,这就考验智慧了。尼康赞助广州摄影双年展时,我们给他的汇报是在展览现场展示尼康最新的相机。而有些赞助商跟我提出想放他们关注的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不行的,这等于是他们变成参展艺术家了,这就是对这件事怎么判断的问题。


钟刚:美术馆的很多展览都有画廊的赞助,这个会不会出现美术馆拿了画廊的钱,来推他们的艺术家,美术馆成为商业操盘手的合作伙伴?

王璜生:画廊赞助是正常的,以前广州三年展也有画廊赞助。但是,在这个关系里你是主动还是被动,这很关键。有些画廊说出钱,让一些艺术家进去,这个就不行。我的所谓“主动”的做法是我先挑参展艺术家,艺术家有画廊,那我再找画廊,看他们能不能提供支持,我们挑了吴山专做展览,就跟他的画廊谈赞助,结果他们那边就把作品运输费承担了。前不久CAFAM作托尼•克拉格展,我们跟他的画廊谈,结果他的画廊出路费,英国政府出运输费,托尼来的时候,食宿由英国文化协会安排,我们花了不多的钱就做了这么大牌的艺术家的个展。


钟刚:美术馆和美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王璜生:美术馆和美协应该同属于美术界,广东美术馆也是广东美协创建起来的,不应该有任何矛盾和理念上的冲突。美协主要是美术创作和基层美术的组织工作,而美术馆则更多的是集展览、收藏、美术史研究、公共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机构,与国际这样的文化机构接轨,文化理念更开放,更独立。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有些机构恰恰不是这样做,这里面包括资金的问题,各种各样的体制问题,导致一些美术馆和美协一起去做不该做的甚至是“献媚”的事,说一些挺弱智的话,而且说多了,就认为是真理了。一些政府部门需要一些艺术家做群众演员,但一个真正走得远的艺术家还应该有很独立的精神,不能因为某些利益,或一种潜藏而巨大的个人利益,去做一些讨好权贵献媚的事。美术馆也是如此。


钟刚:这种献媚之事是一种常态吗?

王璜生:艺术界有很多不正常的常态。有些人的画为什么会炒得那么高,一平尺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北京某位画家,很多人都是买他的东西去送领导,这就是官文化的象征,就是买一个所谓的“名气”,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有些人有钱就大炒,没钱就小炒,炒到公众都迷糊了,领导也迷糊了,这里面有很高的收益,炒作到领导都知道这个画家的名头很大,公众也觉得是那么回事,它就成了行贿的礼品。可悲的是有一位领导,拿了一批画给一行家看,这行家还算正直坦诚,说,如果你的秘书没动手脚的话,那我看了回家要洗眼,每一张都不值得看,会看坏眼的。


我自认为文化是正气凝聚的东西。文化,文而化之,美术馆必须有一种比较正的精神,能让人向上、独立、自由,使生命更充实,更从容,如果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带有私欲,搞假大空,充满对权力的渴求,对上是奴才,对下是主子,他也必定会要求下面的人是奴才,整个社会就变成了奴才、主子围着权力转圈圈,这就失去了文化的意义。


钟刚:你前面还提到美术馆做不好还有人的问题。

王璜生:选馆长这个事情就可以说明问题。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全国有两个很大的美术馆在全国招馆长,一个是广东美术馆,最终来报名才三四个人,就三四个人中选出来;另一个馆是山东美术馆,最后报名的就一个人,就一个人上岗了。广东、山东还是美术大省,应聘的人却如此之少,一方面与竞聘运作有关系,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种情况表明业界对美术馆缺乏普遍的信心。中国的美术馆发展了这么多年,大家对它的功能、可能性、学术地位都有很大的期待,但是恰恰在这样的关节点上,没有较多的优秀学者、能人应聘,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