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刚:我有批评的习惯吗?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242   最后更新:2014/02/26 09:27:48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4-02-26 09:27:48

来源:微信

1、最近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我,我的批评文章读起来虽然过瘾,但容易得罪人,会惹上一些麻烦。

有必要澄清的是,在写文章时,我根本没有所谓的“批评的惯性”,更不会抱着批评的目的去寻找批评的材料。我之所以写那些文章,都是基于我的观察和判断,如果要用那个被用滥的词,那就是我在尽可能地做到“独立”。

如今有一种糊涂的写作:别人做得好,也不知道好在哪;别人做得糟糕,又不知道问题是什么。作为一名不希望越写越差的作者,我不想成为那样的糊涂虫。我希望找准命脉,写出有效的文章。这应该是对一个评论作者的基本要求。

2、如果做一点检索,可以发现我是写过一些表扬文章的:针对费大为所策划的连州摄影年展,我写过一篇《连州的改变》;对于王璜生时期的广东美术馆,我通过几则访谈来呈现了王璜生的经验;就某一段时期的OCAT,我也写过一些肯定的文章……遗憾的是批评文章更容易让人记住,传播面也要更广一些,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我不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而是一个批评爱好者。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在一个美术馆糟糕的时候表扬它,也没有在它做得还不错时一个劲地批评它。这样来看,我不算一个糊涂虫,也还称得上是一名客气的评论作者了,根本算不上是“啄木鸟”,只顾着啄食虫蚁。

3、就像我所敬重的评论人、如今流亡德国的长平老师一样,我也相信一个真理:当批评不自由时,赞美亦无意义。

4、我毫无兴趣通过批评获得关注度,也没想过想过通过写作,进入这个艺术生产的利益链条。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对艺术感兴趣、并且有写作热情的爱好者,我甚至觉得这种爱好越业余越好。

我一直向往的状态,是做一项与艺术/写作毫无关系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写出漂亮的文章。在我的周围,就有朋友已经在做类似的尝试。

如果我就某个展览或者某个机构的工作发表了批评意见,相关的人员懒得想想“这些批评对不对”,他们不妨将我的写作归为“利益驱使”或是“外行话”,这些年来的写作已经让我遇到了各种奇葩式的反应,有点见怪不怪了。当批评文章出来后,不是开始讨论问题(包括我的文章的问题),而是被人怀疑动机,这样的结果,是写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反应。

5、做记者期间,我已经参加够多开幕式和开幕饭局了,我不觉得要卷入其中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展评。

交际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小,所以大家也没必要担心我们在一起吃一条清蒸鱼时透露的某个精彩八卦,我会写进自己的文章中,我没有指望通过交际来丰富我的文章内容。我也许会因为批评得罪人,但不会以贩卖八卦来损伤我们的友谊。

6、事实上我的兴趣也并不只有艺术,我对它的投入与对它的怀疑同时存在,我会写点其它的东西来调节,正如这个公众账号所呈现的一样,我是一个地方主义者,始终关心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的城市。

我所喜爱的艺评家、纽约时报首席艺评人Michael Kimmelman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说:“艺术为我们更加充分地体验生活提供了一些线索……它能使生活的每一天成为杰作。”那些以为我只知道一个劲地写批评文章的人,也许会认为我是一个生活灰暗的偏执狂吧,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