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艺术10人作品展10月10在南京开幕..
发起人:香烟头  回复数:1   浏览数:1887   最后更新:2013/09/23 20:17:23 by 香烟头
[楼主] 香烟头 2013-09-23 20:09:13
[沙发:1楼] 香烟头 2013-09-23 20:17:23
非理性之美
──中国原生艺术10人作品展
主办单位: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南京市博物馆
南京原形艺术中心
展览设计:形下合作设
展览地点: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展览时间:2013年10月10日—10月25日
参展艺术家:李奔、吴美飞、周惠明、鱼非鱼、哪吒、居年喜、巴子、王军、张玉宝、李丽
顾 问:赵绪成 曾丽华 何伦 吴亮 汪民安 聂鹰 王玉 陈建国
展览策划:郭海平

原生艺术中的非理性之美
文/郭海平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提出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思想对西方文化发展曾产生过持久的影响。进入到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后,亚里斯多德提出的理性已经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们巩固自己地位、扩张势力范围和获取物质财富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即理性不仅仅成为人们实现实用功利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最终成了人的主宰。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已成为一种受工具理性统治的新型的极权社会。在工具理性统治下的人的心灵生长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压抑,被工具理性主宰的人虽然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精神却出现了空前的危机,结果,人成了工具理性和物质的奴隶。

如何从这种精神危机中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西方现代艺术家开始对理性文化进行历史性的反思,在反思中他们发现长期被妖魔化的人的非理性世界中存在许多积极的力量,调动这些力量将有助于医治不断在现实中蔓延的现代文明病,他们纷纷从非理性世界中汲取营养,创造出了为现代人和社会服务的浪漫主义、后印象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等。与此同时,大批哲学家、心理学家也创造出了直觉主义、唯意志论、精神分析、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全新的思想。他们认为不了解非理性就不能深刻分析人的思想和精神,它与人理性的关系应当是互补、共存的。对此,艺术不仅可以调和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冲突,使它们和谐共处,而且也有助于人精神更健全的发展。

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非理性,首先是因为非理性与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关系比理性更密切,对非理性的重视其实就是对人内在精神品质的重视,如人的情感、爱欲、灵感、潜意识、信仰等都是人非理性的具体存在形式。第二,是因为非理性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胜于人的理性思维,如非理性与自然是通过直觉、体验和感受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而理性则是通过逻辑、推理、概念、抽象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第三,非理性既是人精神发展的本源和基础,也是理性实现其发展的动力来源,失掉了这个基础和动力,理性不仅会失去动力,同时也会因此而迷失方向。

人类之所以长期排斥非理性,主要是源于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加强社会的力量。因为自从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后就一心希望成为自然的主人,为了战胜自然,人类开始将越来越多的人组织起来,以增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力量。为了增强社会集体的力量就需要个人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和做出必要的牺牲。这时,若不排斥人的非理性,非理性就可能会削弱集体的凝聚力,直至损害到集体的利益。其二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生产的效律,人们不得不努力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与非理性进行比较,理性显然更有助于人们寻找到自然的某些规律,也更有助于科技的发展。由此可见,排斥人的非理性是有历史发展的合理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看到了严格限制和排斥非理性文化的普遍现象。

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难以满足的物质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若仍信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观念,这不但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而且对公众的身心健康也将会构成威胁。所以在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后,各国都将提升公众的内在精神生活品质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目标。重新认识人的非理性,并予以应有的尊重和宽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已从1978年343元人民币发展到2012年的26959元人民帀。眼下,中国政府已将丰富和提高国民精神生活水平当做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任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讨论了二十七年后终于在2012年通过第一部《精神卫生法》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何提升国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已成为今天中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次展览通过展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创作的原生艺术来呈现人内在精神的非理性之美,就是希望公众能改变过去的传统的观念,即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非理性精神世界。

原生艺术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界的关注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这种关注与他们对人非理性的关注有直接的关系。千百年来,西方人已经习惯于依靠理性来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进入到现代社会后,理性不但难以继续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相反,却成为阻碍他们文化艺术向前推进的障碍。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刻,他们在原生艺术、原始艺术和人的癫狂中看到了希望。所以说,原生艺术进入现代人的视野是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

什么是原生艺术?“原生艺术”概念是法国艺术家杜布菲在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后首次提出的,杜布菲认为“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精神病患者,囚徒、通灵者、社会边缘化人士、自学者或被文化排斥在外的人自发创作的艺术都可以纳入原生艺术的行列,他们创作的主题、选材、表现方式不受到任何古典或流行艺术的干扰,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中国公众也许会感到疑惑,如果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的熏陶,他们表现艺术的才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就是天赋,即天生的才华。我们的祖先将他们数万年实践的经验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其实大多数人都具有这种天赋,正如大多数儿童都具有这种无师自通的艺术表现能力一样,遗憾的是这种天赋常常被我们大家忽视了,或者说,后天的标准化教育扼杀了人的这种艺术天赋。那些原生艺术家之所以在今天仍能保留自己的天赋,有的是因为一些原生艺术家从未接受过外来的教育,有的是因为某些精神障碍迫使他们不得不拒绝接受外来的教育,还有的则因为人生特殊的经历激活了自己身上被抑制的潜能。从现象上看,这些原生艺术家的创作是被动进行的,但正是这种被动却激发了人的生命潜能,使人获得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创造与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被动”又是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生命的“主动”。

今天的中国公众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当年西方公众遇到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人的物质化、环境污染、情感淡漠、信仰缺失和如何超越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创新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是否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借鉴一些西方的经验和教训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展览是一次探索和实验,我们希望公众在观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内心世界及其生态进行一些相关的反思。这次呈献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面镜子,只要大家坦诚地面对这一面面镜子,大家就一定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过去不曾了解到的真相。

本次展览邀请的10位原生艺术家都未曾受过任何专业艺术的训练,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他们天性驱动下自发创作的。与西方优秀的原生艺术作品相比,其中不少作品还带有明显的探索痕迹,也正是这些探索痕迹才使这些作品增添了更多的人文价值,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他们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用艺术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这些原生艺术,而应当将他们的环境与这些作品结合在一起进行认识。即使从纯艺术的角度,我依然认为这些参展作品都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因为与那些专业艺术相比,这些参展作品应该更朴素、洁净、纯粹,更自由,也更贴近自然和人的心灵世界。在我看来,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净化人心灵的过程和让自己心灵获得解放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中国公众在第一次面对这些原生艺术作品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因为大家过去接受的艺术教育都非常注重文化经验、专业技巧和各种各样的标准。欲欣赏这些既无经验又无技巧的艺术,我认为自行解除自己大脑中的各种束缚,并努力做到像原生艺术家一样坦诚地面对自己和这些作品,大家就可能实现与作品和作者的交流与对话。

对于中国公众而言,学会欣赏原生艺术至少具有以下几点现实的意义:一、有助于公众全面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非理性精神。二、有助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三、有助于拓展人的精神生存发展空间。四、有助于调动人的创造性潜能。五、有助于改善人精神生存发展的人文生态。六,促进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曾经高度关注精神病人生存,同时也积极推动原生艺术发展的法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布列东说过“我们总会在某一点上,精神将不再把生与死、现实与想象、过去与将来、可沟通的与不可沟通的、高与低等等,当成相互矛盾的存在。”

“开明开放、博爱诚朴、创业创新”既是南京市民的精神,也应该是南京城市的精神。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够生动具体地体现这一精神。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第十三届南京文化艺术节为原生艺术家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许多关心支持这项事业发展的朋友。我们确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下,中国一定会有更多的原生艺术家诞生,他们也一定会为公众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原生艺术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