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洪磊个展“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
发起人:魔金石空间  回复数:8   浏览数:3696   最后更新:2013/07/25 15:47:06 by guest
[楼主] 魔金石空间 2013-07-09 18:23:54


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

艺 术 家:  尉洪磊

策 展 人:  林昱

开幕酒会:2013.07.12 16:00—18:00

展览日期:2013.07.12—09.08

展览地点:魔金石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Everyth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re is Nothing That Will Not Come Back Again

Participating Artists: Yu Honglei

Curator :  Aimee Lin

Opening: Jul. 12th 2013,16:00-18:00

Duration: Jul.12th–Sept. 8th 2013

Venue: Magician Space, 798 East Road, 798 Art Zone,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魔金石空间将于2013年7月12日—9月8日呈现艺术家尉洪磊的第三个个展“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艺术家在展览中提出了三个愿景:通过内间的录像作品,描述与剖析自己对雕塑艺术之“不可言说性”的焦虑;通过陈设于外间展厅里的雕塑物件,探索以雕塑为主体的展览建立一种类剧场空间的叙事的可能性;以及(或者说是归根结底),通过整个展览,展示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工作面貌。


展览标题显示了艺术家最近的创作态度,也揭示了“重复”作为一种日常现象与精神领悟,在其生活与创作中所占据的启示性意义。“重复”作为破解这个展览的密码,在展览的不同地方留下了火光般或明或暗的线索。


雕塑是关于物(Object)的艺术。对尉洪磊来说,艺术来自生活,而他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则是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日常物件之上,创造出具有交流性的新的可能性。与展览标题同名的录像作品,作为引发展览的契机,是艺术家针对雕塑作为一种“缺乏言说”的艺术形态的一次关于“言说的焦虑”的爆发。两段式的叙事在影像中构成了一对巧妙的镜像空间,一段显示的是艺术家作为“物”的发现者和创造者的主观叙事,另一段则是由来自不同的第三方叙事角度,对于同样的物的不同评说所交织而成的“众声”的叙事。大展厅的雕塑,有些是新作,有些被收录在录像中,也有些是来自艺术家从前的展览。这间展厅所陈设的一切可视为录像所探讨的议题的线索、证据以及进一步的展开。但作为独立于录像的整体,展厅里的每一件物带着各自过去的故事与声音,又与彼此构成了新的对话与情节,犹如来自不同故事的角色,在新的剧场里构成了新的对话与情节,并引诱观众基于此创造出新的叙事/故事。


“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作业现场,让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如何看待雕塑?尉洪磊的雕塑作为一种基于物的物,何以成为新的物?又何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构成新的叙事?同时,这个展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艺术家身份的追问,即,艺术家能够如何看待与展示自己的工作?


Magician Space is proud to present Everyth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re is Nothing That Will Not Come Back Again - Yu Honglei’s third solo exhibition. For the exhibition the artist is presenting three perspectives: a video work in the inner room describe and scrutinize the artist’s anxieties regarding the ‘unspoken’ in sculpture; in the main exhibition room, a display of sculptural objects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narrative in a theatrical space; whilst viewed as a whole entity, the exhibition reveals an image of the artist’s work conditions.


The exhibition title alludes to the artist’s current approach to his art practice, making visible the concept of ‘recurrence’ – a daily phenomenon and a mental way of understanding a revelatory sense that inhabits both life and art. ‘Recurrence’ also functions as a keyword to unlock ideas within the exhibition, shedding light on a glimmer of clues left around different areas of the gallery space.


Sculpture is an art about the ‘object’. According to Yu Honglei, art comes from life; his work as an artist is derived from the everyday objects collected from his life to bring about and create an array of discursive new possibilities. Sharing the exhibition title, the video work instigates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artist to address sculpture’s ‘lack of speech’ in the form of an outburst that underlines his ‘anxiety to speak’ in art. The video consists of two narratives that construct an ingenious mirrored space. The first reveals the subjective narrative of the artist as both the ‘object’s founder and creator. The other part follows a narrative guided b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third-person. The same objects are expressed using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are interwoven with narratives created by this polyphony of voices. The sculptures in the main exhibition room are a presentation of new works; some of the works are featured in the video; and there is an inclusion of works previously exhibited before. Viewed together, the works on display in this room can be regarded as clues, but also as markers to the unfolding dialogic themes explored in the video. However, also functioning independently of the video, each of these objects posses their respective stories of the past and a voice to again instigate new discourses. Similarly, with these characters from different stories, in this new theatre a new dialogue and plot can be generated to further lure audiences into producing their own narratives and stories.


Everyth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re is Nothing That Will Not Come Back Again provides us with a site to work and propose these questions to ourselves: in what way can we look at sculpture? In what way can Yu Honglei’s sculptures, as object-based objects, become new objects? Similarly, in what way can the dialogue among these objects develop new narra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exhibition provides us with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identity of the artist – namely, can an artist be capable of viewing the display of his own work?



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T +86 10 59789635 E  info@magician-space.com  W www.magician-space.com



[沙发:1楼] guest 2013-07-11 23:57:52
去看看
[板凳:2楼] 魔金石空间 2013-07-13 12:22:24
开幕现场



[地板:3楼] guest 2013-07-14 00:02:58
展厅刷得更白些吧,对魔金石已经不能有更多要求了。
[4楼] 魔金石空间 2013-07-14 14:52:12
展览现场






[5楼] 魔金石空间 2013-07-14 15:14:14
展览作品


侦探
木材、原子灰、电子表、塑料
86x305x23.5cm
2012


第一次走进雾中
古建筑的房梁、原子灰、动物标本、金属
10x183x10cm
2012



树脂、金属、木材、麻、金属链
90x82x26cm
2013


她在丛中笑
镜子
直径35cm
2013


引力
木材、原子灰 、金属链
直径35x2cm
2013


北纬:9°42’41东经:100°01’53
塑料、树脂 、金属链
直径47cm
2013


我们生活过
木材、原子灰、树脂 、钨丝灯
94x249x12cm
2013


让我再靠近你一次
金属、原子灰 、塑料、墨
直径30x38cm
2013


剑阁闻铃
随身听、被消磁的磁带
12x8x4cm
2013


童年
木材、陶瓷
48x95x55cm
2013


引力
木材、原子灰、金属链
直径31.5x1.8cm
2013


现在
塑料、原子灰、玻璃、金属
直径30x4cm
2013


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
高清录像
15分 39秒
2013


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
高清录像
15分 39秒
2013 


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
高清录像
15分 39秒
2013 















[6楼] 魔金石空间 2013-07-14 15:34:53

描述的焦虑,基于物的雕塑,以及雕塑作为角色能够书写怎样的故事


文:林昱


尉洪磊对于艺术家以创造作为工作以及如何进行工作,有一套渐渐成熟的想法。可是因为他不是以语言为对象的艺术家(作家),
他发现自己就算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很难把这些想法清晰地说出来。也许,一开始,对他来说,是否需要清晰地把一切原原本本
地解释给人们听,也未必是一件必须的事情。然而现实情况是,总有人因为不理解开始开口问他,也总有人觉得自己很理解,进
而又给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忠告,这些都愈发刺激了尉洪磊想要把自己的工作解释清楚的欲望。于是,他拍摄、制作了这部录
像《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可我猜他的心里不是不纠结的,因为我可以听到在他的心里正盘旋
着两种相互抵触的声音,一种声音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仍需要解释这一切,比如说,为什么这是雕塑,这是艺术;另一种声
音是:好吧,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要把所有事情解释清楚,因为这也是我作为艺术家的工作的一部分。


就这样,尉洪磊创作了这部录像。在录像里,来自内部与外部、彼此冲突的声音,变成了两组叙事。第一部分是主观的叙述,在
这里,尉洪磊用自己的声音解释自己的创作:他如何与曾在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物”重逢,如何企图用自己的手——艺术家之手
——把它们变成艺术,但“点石成金”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如他自己所说,是为了把这些物带到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
具体是什么,则由观众来决定。录像的另一部分,听起来是一种声音,其实是由很多个别人的观点交织而成。不断的变声所形成
的叙事,显示了尉洪磊对于“描述”的有效性的顾虑重重,但这并不影响两个声音共同以精巧的结构所构成的全貌。有趣的是,
本为解释自己工作而制作的录像,却成了尉洪磊本次展览的动机。意义不仅仅在于“以描述(以及评论)艺术作为艺术”,更具
政治性的意义在于:这一次,艺术家通过主动描述自己的艺术,以及主动借用、虚构、编辑别人的声音去描述自己的艺术,从而
夺回认证自我身份的自主权。在尉洪磊的工作语境中,话语(权力)争夺依然有当下的必要性。


撇开描述的交流有效性,尉洪磊已经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成熟的想法。他认为,雕塑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物件,在于前者能够提供
艺术家与观者一个想象与思索的空间;有时候他也会直接选择一件现成品(比如一只walkman),并指称其为雕塑,无论来自他人
的反对意见有多强烈。


他几乎总是从现成品出发进行工作,可是用“现成品”描述尉洪磊创作并不准确,因为把讨论的语境转入杜尚以来的艺术史,并
不是他工作的目的。每一件雕塑都遵循着相似的创作模式:艺术家在生活中遇到某个熟悉的物件(有时候是一个小摆件、有时候
甚至是一段音乐),后者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艺术家通往以往生活经验的某个门户,令他对自己的生命(或是其中某个片段)
产生新的阅读,因而也有了新的视野,于是,几乎是作为一种“回报”,艺术家用自己的创作,把这个物件变成艺术品,通过材
料、形态的转换,将其带往新的生命。尉洪磊用“重复”描述他在生活和创作中遭遇到的情况,我则将其补充为“重逢——创作
——新物”的完整路径,其中艺术家的工作,就像是在点化与超度生活中的寻常物,将负载人类普遍与特殊之情感、对过去的记
忆、以及对未来的想象的寻常物,从日常生活普渡至作为生活之另类彼岸的艺术。


由此再来观察尉洪磊制作雕塑的方式,整件事儿就显得更有意思了。他说自己在做雕塑,但他既不凿石头、也不捏泥巴。他通常
运用原子灰(一种修补汽车外漆的材料)和油漆去改变他选择的来自寻常生活的物件的造型与颜色,再加上另一些同样取材自生
活的零件(比如说,他喜欢的具有阴柔气息的项链),把它们变成熟悉而又有点古怪的新物,我称之为“基于物的雕塑”。有时
候,他也会去找不同的工匠帮他制作所需的部件,但这些物件无一例外地被打造成仿佛从现实生活中捡来的样子。与现实生活的
连接,代表了尉洪磊最根本的艺术观。而在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环境里,这也成了他最为叛逆和激进的部分,无论他的作品或他
的人是如何看上去越来越温和,骨子里却仍然在坚持不愿意与流行艺术风潮妥协的态度,这也让我想起尉洪磊曾经作为朋克乐手
的身份。 


作为展览的“任何事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什么是不会再回来的”,曾经被设计成完全不同的样子。同样的物品被摆放在魔金
石画廊的白色空间里,犹如一件件完美的雕塑品,显示出极简的画廊美学趣味;拍成照片的话,尤其适合在以图片为主的下拉式
页面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可是尉洪磊后来决定舍弃这种过于保险的展览美学,因为对他而言,通过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工作把那
些“基于物的雕塑”带往新的方向,也意味着邀请这些携带着艺术家或观者各自记忆与情感的雕塑作品扮演独立的角色,再通过
展览的形式,与其他作为角色的雕塑作品开展新的对话、发展新的情节、讲述新的故事。所以,展览最终的形式颇具舞台感。不
同的雕塑被精心地(但也可视作漫不经心地)放置在一起,形成引人联想的关联。整个展厅的两部分则犹如戏剧的两幕,一方面
呼应了展览中无处不在的“重复”的主题,一方面也让两边的“剧情”形成了对望与渗透的格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几
件作品来自尉洪磊的早期展览,所以展览的最终设计,也包含着一次个展想要与艺术家艺术实践的总体面貌进行交流的尝试;而
具体到哪几件“老作品”的出场,则说明对于尉洪磊而言,“物”或“作为雕塑的物”,不仅负载了艺术家或观众的情感、记忆
与想象,也可以携带和创造自己的经历和记忆。


那么这些不同的角色到底会形成怎样的对话,又能够写出怎样的故事呢?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眼看着演员到齐,剧场灯亮,
虽然是在一间静止的、安静的展厅里,却能够看见对视、对峙、完整或孤独的各种姿态已然建立,情节的张力也将由此展开。在
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尉洪磊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在他的第三次个展中,具备了用物件、影像和空间进行多重叙事、多
声部叙事、以及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穿越叙事的复杂能力。我相信这会成为尉洪磊下一阶段工作的方向之一。而每一件经历了本
次展览的作品本身,也会拥有不同的故事和意义。因为——尉洪磊对于艺术家以创造作为工作以及如何进行工作,有了一套愈加
成熟的想法,每一件作品单独来看,都是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


2013年7月11日于北京


[7楼] guest 2013-07-20 15:54:09



[8楼] guest 2013-07-25 15:47:06
金影村Art:
将客体转化为主体,让物自身去诉说在场记忆与日常经验。这其中包含了时空中的二元对立。一个复杂的哲学命题外化成了影像叙事与纪念碑化的现成品雕塑,一段优美的评谈点石成金,瞬间空气中弥漫出了趣味与性情,时间凝固于物,亦释放了物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