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景 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发起人:上海阿布  回复数:0   浏览数:3123   最后更新:2013/05/19 10:10:42 by 上海阿布
[楼主] 上海阿布 2013-05-19 10:10:42

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

场馆:上海当代艺术馆3楼 | 亚砌文化飞行馆

艺术家:刘家琨,都市实践(刘晓都 / 王辉 / 孟岩),原作设计(章明 / 张姿),集合设计(卜冰)/ 柴涛,高目设计(张佳晶 / 黄巍),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历史保护研究院中国大型城市实验室(杰弗瑞•约翰逊/卓•佛罗伦斯)/SLAB(杰佛瑞•约翰逊/吉尔•莱克纳),俞挺,袁烽,致正建筑(张斌 / 周蔚)/阿克米星(庄慎),冯路 / 刘宇扬,未知博物馆,沈忠海

策展人:章明,卜冰,张佳晶

主办单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ARCH!CHOKE亚砌文化


博物馆建筑在呈现景象之余自身也往往成为城市的景象,这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景象在叠加中模糊并形成光晕,在饥渴消费景象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带着光晕的博物馆就不可避免成为被赋予神圣意义的物体而非场所而得到崇拜,建筑师也往往以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机遇为荣。


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发展速度同步,近年来博物馆建筑同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各地被建造,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正是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规模与数量让我们感到难以在这里用一种传统的建筑展览方式去表现这个话题,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模型,照片,图纸去呈现其中一鳞半爪,却不足以探讨这个宏大景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博物馆建造与使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呈现与观察、事件性与日常性。。。


Jeffery Johnson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大型城市实验室团队的作品直观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建造规模与形态多样性,这幅作品来自于他们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研究工作,他们以冷静的视角在中国疯狂的建造活动中寻找或许能够影响全球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或新榜样。


冯路与刘宇扬通过网络平台向建筑师征集了大量未建成的博物馆建筑模型。线上与现场的同步展示,以及微博等网络媒体上的讨论回馈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






一个未被建成的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方案(下图)





OCAT 公共教育现场



未知博物馆是一个对制度化博物馆持续展开批判与反思的艺术家团体,他们这次的作品借画计划讨论的是如何帮助艺术从博物馆走入私人空间领域。

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选择展板上的作品租借回家,签订一份合同,租期为一个月。每件作品的租借条件由艺术家来定。

在国外很多博物馆都会向个人租借作品以作展览用途,在这里正好相反,博物馆借给个人,从探讨制度的角度来看,确实很有意思。

未知博物馆的“前台”,不少人在咨询租借条件。其中有些作品需要支付押金,或者提供证件抵押。也有艺术家提出需要租借人儿童时期照片,合约五花八门。

合同一份

现场还有人租借完作品后和艺术家合影,似乎真的要收藏艺术家作品一般。


(部分文字来自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