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发起人:一朵云  回复数:4   浏览数:2702   最后更新:2013/05/06 00:29:01 by guest
[楼主] 一朵云 2012-12-11 01:08:59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 Dai Zhuoqun

PRESENTED BY: 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 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 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 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 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 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 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 +86-10-5978 4800

 

 

 

[沙发:1楼] 一朵云 2012-12-11 15:07:44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板凳:2楼] 一朵云 2012-12-11 15:13:57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2012年12月9日下午4点,由戴卓群策展的“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将于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推出青年艺术家夏国最新创作的9件装置、2幅绘画以及1件绘画装置作品组成。

 

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富有思辨,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的组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光雕”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物形。艺术家在黑暗的通道尽头呈现出美丽的灯光诱惑,将观者置于美好和残酷、黑暗与光明、勇敢与退缩、热烈与冷颤的强烈对比中,尝试以光带来思考。展览主题“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取义自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是一个双关语,褒义指向美好、勇敢、大胆,贬义可以联想到莽撞、胡来。灯光既能给人带来一种绚烂、美好,同时又可能是一种诱惑、陷阱。

 

夏国认为艺术本身的演化有其清晰的脉络,通向非物质化。从一个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转变,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的必然结果。艺术做为一种认识论,我们通过对其本质和概念不断挖掘和延伸的过程,由此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夏国在新近的创作中,分别把玻璃制品的霓虹灯管加热后塑造成上吊套索、大脑、弓箭、铁丝网、绳索等各种形状,或者将淘汰的苹果电脑显示器用水刀切割、开孔,让炫色的流星雨灯管穿体而过。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籍此展开消费主义批判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投射。包括其高度几何化、重复、繁殖的反手工立场的绘画,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就像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个人痕迹隐退,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决绝地摒弃主观化立场而呈现出工业美学特征。

 

一件令人寻味的幻彩追光LED作品《#07》,使用商业空间常用的追光led产品,直接将古印第安人的警句“let your soul catch up”绕缠成可遥控变换色彩和追光速度的英文字母,“let your soul catch up”意即“请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似乎清晰地表明了艺术家意识深处去人类化的愤怒和借工业生产之方式进行消费主义批判的决绝立场。

 

 

策展人:戴卓群

出品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3日(周六)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798whitebox.com/

 

Brave New World:Xia Guo Solo Exhibition

 

CURATOR:Dai Zhuoqun

PRESENTED BY:Sun Yongzeng

ASSISTANT CURATOR:Xie Jinyuan、Lin Tao

PROJECT COOPERATION:Liu Chenya、Wu Ling 

ORGANIZER:White Box Museum Of Art

OPENING: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3p.m.

DATES:November 3, 2012 –November 21, 2012

MUSEUM OPENING HOURS:10:00 - 18:00, Tuesday - Sunday

VENUE:WHITE BOX MUSEUM OF ART, 798 Art Dist., NO.2 Jiu 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China

CONTACT US:+86-10-5978 4800

 

 

认识论,本质和概念:戴卓群、夏国对话
 

地点: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
时间:2012.11.6
 

戴卓群:先聊聊你的从艺经历吧,我们可以从你到北京,或者是一路走来对你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因为大家刚开始学画的经历都差不多,到中学美术班、考大学等等,我们可以从北漂开始说,这一段可能更有效,因为促成了你很多东西的形成、转变。
夏国:我是2000年初春来到北京,刚来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待在一个代理烟草业务,又类似设计的公司。
 

戴卓群:大学你就是在新疆读的吗?
夏国:读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毕业后的单位还成,在新疆邮政局。
 

戴卓群:你在邮政局干什么事?设计?
夏国:就是邮品广告和邮票的设计发行,实际上没什么设计可做,一个很官僚的闲职单位,每天都是领导讲话、指令,拿来主义,非常没劲。在那工资不很高,但生活条件很好,有很好的福利和生活保障,贪图安逸的人可选那养老,总之很无聊、很平庸,不思进取,完全能预见持续到老死的样子,后来就想辞职出来,于是先在报社做了几期短暂的美编过渡了一下,之后到了北京。
 

戴卓群:你到北京以后跟做这方面的圈内人有交流吗?还是比较孤立的?
夏国:初来乍到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问题,业余时间有一些交流,主要是去看展览、听讲座,不是完全进入的状态,之后到焦应奇老师办的当代艺术研修班去学习,也是业余时间去,希望交结一些圈内朋友,那是个大仓库式的空间,记得当时栗宪庭、葛鹏仁、朱其等都被请过来讲过课,也放映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很多的信息。
 

戴卓群:我想你在新疆的学习阶段应该很少接触到当代的信息吧。
夏国:很少,进校园领导就发话,“我们是培养人民教师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兜头一盆冷水,尽早打消你的念头,但所有学画和上艺术院校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少逆反,反而激发了某种渴望,一定要去证明点啥,所幸大二时遇到两位老师,从美院进修学习后调至本院,他们接触面比较广,尤其是孙葛老师很大胆,把西方现代派、包豪斯等的学习材料整理成教案授课,跨过咱们这些教学体系,这些资料在当时通过别的方式很难获得,因为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网络,资料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累积,无偿的使用。资料很全面,也有很多国内外的行为艺术家的资料,包括谢德庆的行为图片和介绍,看后第一内心反映就是,艺术还能这样做啊!在新疆这种偏远封闭的环境下,确实挺开眼界的,这种影响也很重要,也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带动我来京的。
 

戴卓群:给你打开一个未知领域,有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想了解更多。
夏国:是人的本能需求,开阔眼界或者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某种驱动力。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希望再进入院校学习,巧遇到焦老师那个班,倒不是指望能学到什么,主要是有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一个聚合地。
 

戴卓群:嗯,提供了一个介入点。
夏国:他常请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去那做展和交流,由于靠近加油站,取名叫“艺术加油站”,就是补充一下,是比较早的仓库形式。
 

戴卓群:你那会儿研修班的同学里边有没有到现在还在做艺术的?
夏国:有的,像韩涛,他很活跃,做当代也拍电影。还有美院和港台的,好多名字都叫不上来了。有个台湾女的挺有意思,是法国一文化参赞的女友,在京陪友,无事可做也来接触当代艺术,总爱提问题,人也很有公德心,谁抢话或者举止不够礼貌她都会当面校正,这也许与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吧,与之接触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戴卓群:后来到什么时间你有一个很主动的意识,就是试图找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你最强烈想去表达或者解决的东西是什么,包括对一整套方法的形成。
夏国:我很早接触到了图像处理系统,当时单位条件好,有很多的苹果电脑和彩色输出设备,自己又非常着迷各种影像短片和数字艺术,在技术上我的起点还算高,不用借助别人自己就能完成,所以很顺手很自然的选择了影像作为媒介入手。出来讨生活先要租房打工什么的,由于我从新疆来的,常被警察查身份证和暂住证,新疆籍的身份似乎很敏感,被赶来赶去,居无定所,很受歧视,对这种体制暴力很是反感,而我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烟草广告代理,老总雇佣了两个保镖,很专业的那种,一个曾是山东散打冠军,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职业跤手,除了本职他们常要在我所在的部门打下手,所以接触较多,我们时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附近的一个地下健身房,见识了他们一系列很职业的暴力事件,用现在的流行话叫“秒杀”,正是体制内某些职业的暴力化和社会生存法则中的暴力职业化,让我看到了二者的切合点,因此结合自身处境有感而发就有了我的首个影像作品叫《迷梦》。我那时常流鼻血,是两地气候反差造成的,有意识记录一些这样的过程做资料,当保镖事件带来的思考触动了我,让我用上了这些资料,经过后期处理,投在一个沙袋上,让保镖击打沙袋,先是一下一下慢打,然后是越打越激烈,非常专业的击打动作。有我形象的影像跟着扭曲、变形、流鼻血,时间节奏刚好吻合,打击的回音在空间里回荡,纪录的影像画面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尝试把个人的生活处境与身体变化做了些微妙结合。作品参加了03年艺术文件仓库的群展,之后,04年老艾在比利时办个展同步做了个优秀青年影像展也选了这个过去。后来作品也参与了孙鸿兵在英国的一个有关中国影像艺术的交流项目展,英国的一个策展人马尔科夫在做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展,看了我的一些影像作品,认为作品中呈现的隔阂、和暴力美学正是他寻找的,并在旧金山的YBCA巡展。
 

戴卓群:这个算是你到北京严格意义上出来的第一个正式的影像作品。
夏国:对,也可以这么说。2001年在泰康顶层空间参加过一个《感受金钱》的展览,是影像装置,关注的是跳蚤市场中打工卖菜底层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做得比较简单直接一些。
 

 

戴卓群:上次我看你三里屯那个个展,你的那个点滴画,那个系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夏国:画是2006年开始的。那会儿比较困惑,老是一种两头做事的状态,所以05年底就辞职了,闲着没什么事,就看看书看些展览的,到了06年之后得到一个工作室,又大又空,除了看书思考闲暇就画这些打发时间的打点画,就是用一种半机械的方式,用针管一点一滴挤,消耗时间,很无聊的过程,就跟自己当时的生活一样无聊,因为重复用手指,对手伤害很大的。
 

戴卓群:粘稠的东西用针管太难挤了吧。
夏国:很费力,还得弯腰什么的,不过很快就找到一些方法,改装了一个自动点胶机,脚踏就行,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画面看似接近印象派的点彩,但完全不同的方法,传统点彩方式携带着太多画家的情感、情绪,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融进自然,描绘自然,尽管画家借助严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但描绘的对象和色彩还是很主观个性化的。
 

戴卓群:把主观色彩、主观意志规避,这个里边尽量去个人化?似乎是一个很虚妄的反抗。
夏国:就像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劳作,机械而麻木,没心没肺的,每个产品也都不带有任何感性色彩。
 

戴卓群:第一人称的现代焊工游戏。
夏国:很形象,焊工的锡焊点,都是那种微凸起的,很饱满圆润的感觉,不断地再流水复制,一个时间线上的蔓延。
 

戴卓群:你这个工作跟王光乐的绘画有某些地方很像,在对时间的消磨和机械重复。
夏国:还是有较大区别,我使用半自动的机械方式工作,画面需要平置,非架上,借助机械力、引力和油彩自身的分子张力作用自动打点是机械痕迹,个人痕迹隐退,以往的传统绘画多是手工痕迹,我反这个,画作是不是艺术家本人身份完成也不是很重要。
 

戴卓群:你对手工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又或者对工业时代抱有什么样的立场?
夏国:手工时代是一个落后的形态,传统手工这种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保留它,但是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社会必定是要进步的。工业时代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时代,把我们从低效的手工桎梏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事。因此艺术从手工特征上来定义早已被“终结”,被各种其它技术取代。
 

戴卓群:这是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对“终结”这个词保持警惕,因为手工劳动是人特有的东西,人掌握工具,当然今天机械化也是工具,没有机械化之前手工也是工具,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态的更新。
夏国:我说的“终结”并不是它消失了,手工一直会存在,“终结”只是说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种可能性被耗尽,多数是重复的,你再重复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就像古典绘画很好看,现在也有人在画,它依然很有市场,但在艺术层面上则毫无意义,用别的办法轻易也能做到。
 

戴卓群:话题回到我们的展览上,针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谈一下。
夏国:我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展示多与物性相关,此次展览是霓虹灯和Led等灯光组合,以光雕形式出现,呈现的是物象或物形,构成这些灯光的物理材料---玻璃、惰性气体等不象上次展的“物”那样重要,尝试光带来思考。
 

戴卓群:前几天卡罗琳的讲座,也谈到非物质化时代我们对物质的颠覆、转化、重建的话题。
夏国:我们都在努力接近事物的本质和概念本身。
 

戴卓群:刚才说你之前对物性反思的一些作品,你觉得在你表达物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是问题,你感觉到有新的那种障碍在哪里?
夏国:它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也不能说是障碍,就是作为一种新可能的尝试,尽管比较有局限,艺术本身的演化有清晰的脉络,越发非物质化,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本质。
 

戴卓群:这是不是也代表了你对观念艺术,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一种趋势的一个态度?
夏国:其实艺术就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概念有个不断认识和拓展的过程。
 

戴卓群: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质疑观念化、概念化的趋势。
夏国: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是个动态词,从一个视觉物质化的东西到今天的非物质化,正是被不断质疑和寻找各种新可能一个结果,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其实作为物品的艺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个杯子不是艺术品吗?这个iPad产品它不艺术品吗?我们只能提问。要比这种物和视觉的创造性,乔布斯和好莱坞特效员比艺术家更有创造性,当代艺术家作为一种物和视觉效果的创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文学和音乐艺术的“天性”就非物质化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很悖论,对自身系统的提问、挑战而生效,什么是艺术?什么可以成为艺术?是对艺术自身的一个哲学反思,常有艺术家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叙事,娓娓道来,提前为观众假设情节亮出谜底,很是莫名其妙,再说你做的那种“叙事”太渺小了,任何一部大片或者哪怕普通的一个影视剧都比你这个强大得多,前提是我们比较叙事肯定是本能择优的。
 

戴卓群:具体针对你这次展览的作品,相对面貌比较清晰,也比较整齐,在这个展览上你提出的或者你给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夏国:首先一个问题是具有工业美学的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其次在当下语境中作为艺术表达的可能……,当然就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延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展览都与你选择的空间有关联,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很幽深狭长的通道,很适合这次灯光作品的呈现,这些物象作品如“绳索”、“大脑”、“铁丝网”和“弓箭”等,作为灯具般悬挂在那儿,很璀璨,散发着耀眼诱人的光芒,在黑暗中美好而又诱惑,但同时也很残酷。它们原物本有一个对应的环境,脱离出来放置到这样一种艺术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奇异的幻觉。
 

戴卓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些形象,本身会给别人传达一些固有的信息。
夏国:对,传达某种惯性轨迹。
 

戴卓群:最近在想什么或者接下来怎样做?
夏国: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的作品那种系统化还是比较少,因为属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方向比较多,下面希望更系统化,在某个问题上做得更狠、更极致一些。
 

戴卓群:等于你也需要确立一个知识反思的维度,在这么一个基点上?
夏国:就是说话还是要说清楚,现在多数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我某个研究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结束有客观原因,有的是现条件还不具备,有的是特意为了打消某种惯性思维。
 

戴卓群:这个系统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指向吗?有没有一些提示?我会从哪些角度或者从哪些领域、侧面强化、确认我的东西?
夏国:我很关注消费时代人对物质产品的膜拜以及产品对人的同化作用,所以会继续在工业产品的色彩心理学上面继续深入地探讨艺术与产品的关系,我之前也做过一些这样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展开。
 

戴卓群:这次展览在通道里的六件霓红灯装置,呈现出来以后会很明显地给公众一种感受,就是它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因为套索什么的形象是比较清楚地有一些隐喻和暗示,你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你怎么去看待它,因为你自己会考量你的作品通过公众传递后信息的反馈?
夏国:别人怎么判断我是没法驾驭的,这来自于每个人、每个个体的思维,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当然有人会看到这种批判性。
 

戴卓群:是不是你会强调这一线索呢?
夏国:我没法强调,也许是下意识的呈现,或者是说它的能指也许很明显,但并非我本意。
 

戴卓群:我想知道对纯粹美学形式和社会性介入这两者之间你更迷恋哪方面?或者更想深究的是哪方面?
夏国:当代“艺术”首先是艺术语言上的生效,其社会性是外延,也就是说在表现方法上所谓的“社会性”并非重点,二者关系也很难分离看待,相辅相成,任何人都可能误读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语言生效是最基本点,是前提。当然社会或者文化问题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个基本的线索贯穿,因为你毕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绕不开。
 

戴卓群:你是一个特典型的在微博上对现实社会表达愤怒的人。
夏国: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怎能不愤怒,那些不愤怒的人也很奇怪的啊。生活中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平和,在微博上怎么很愤?也许虚拟世界更能表达出真实情感,你没表现出来,隐藏的很好,这样活着也很累,也是一种虚假。
 

戴卓群:光有态度不够,所以表态很重要,就像我看到一个消息,萨义德扔石头的那个行为。
夏国:很有意思,那个图选择的有误读的地方,当然任何人都可误读。
 

戴卓群:误读也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还有补充吗?我问的差不多了。
夏国:差不多。

美丽新世界:夏国个展

 

 

[地板:3楼] guest 2013-03-24 18:16:15
[4楼] guest 2013-05-06 00:29:01
很棒👍,可惜错过了时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