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讲解“2012今日艺术奖入围展”作品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2581   最后更新:2012/11/05 10:54:44 by 宁静海
[楼主] 宁静海 2012-11-05 10:54:44

来源:雅昌

 

导语:2012年11月3日,《瑞信·2012今日艺术奖入围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出六位艺术家新作及代表作品20余件。活动当天对媒体和观众揭晓了本届大奖归属——最终艺术家蒋志凭其作品《不适之时》拔得头筹。活动及展览由今日美术馆携手瑞信主办、《东方艺术·大家》杂志承办,展览将从11月4日持续到11月16日。

 

瑞信·2012 今日艺术奖仍旧沿用往届的评选机制,由侯瀚如、黄笃、张晴、托马斯·罗斯(Tomas Rose)、安德烈·罗格(Andre Rogger)、张子康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分别从艺术家的创造力、思考能力、材料运用、艺术语言的独立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五个层面对参选艺术家进行全面考虑,最终胡晓媛、季云飞、蒋志、邵译农、徐坦、张恩利入围了本届今日艺术奖的最终角逐。这六位入围艺术家有着全然不同的艺术视角和各自独特的工作方法。入围展以6 个小型个展的方式,最大可能地呈现出6 位艺术家极具个人视觉表现力和价值内涵的作品。

 

图为本届“瑞信·2012今日艺术奖”的评委之一:张晴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我们请到本届“瑞信·2012今日艺术奖”的评委之一:张晴为我们一一讲述这六位艺术家(胡晓媛、季云飞、蒋志、邵译农、徐坦、张恩利)利用不同的媒介语言,以各自独特的工作方法,如何生动的重新定义当今视觉文化作品的含义。

 

六位入围艺术家生动、独特的作品表现

  我们看到今年最终入围的六位艺术家(胡晓媛、季云飞、蒋志、邵译农、徐坦、张恩利)无论在年龄,艺术表现,以及从事当代艺术的年限和知名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媒介语言,特的工作方法,为我们生动的重新定义着更加个体化的“当代艺术”。

  张晴:首先这六个艺术家是由今日美术馆收集起来整理资料基础上,由六位评委大家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我认为今日艺术奖的这六位入围艺术也是当之无愧的,因为这六位艺术家在近几年的当代艺术创作和思考当中,各自有不同的建树,而且是经得起推敲的,尽管讲的都是当代艺术,但是每个人的角度和领域还是很不一样的。

  图为胡晓媛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的访问,摄影:张凡

  图为胡晓媛此次的参展作品《木》木、墨、绡、白漆  31件,不规则尺寸 2009-2010。摄影:张凡

  张晴:首先我们看胡晓媛,她已经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展览的经历和影响,她这次的作品也是从微观社会看待今天的社会人和社会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和那种艺术家要表达的心理感受等等,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她的敏感和细腻的地方,但是我要强调一点:她的这个作品又已经超越了一个女性艺术家或者女权主义本身的特征,因为她反映出得这些问题既是女性的也是男性的,是公共的,所以她的社会性是小的也是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小中见大”的“ 社会性”表达她这个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惊喜。

  图为季云飞此次的参展作品《公粮》 2004 蚀刻版画 92.08x72.25cm

图为季云飞此次的参展作品《在高枝上》2007 石版画 122.56x94.3cm

 

  张晴:季云飞是吸收了中国民间、民族的一些版画、插图,包括我们中国美术史当中的风俗画等等因素,这种色彩和这种情调、思路结合到山水、人物的创作当中去,我想这一种古代的各种文化和当代的山水、风景的结合,就有点儿像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变形金刚”,它身上有多个插件插在一起,今天来讲为什么变形金刚是这个样子?其实没有一个人说它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就如同我们说孙悟空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也是我们的一个设定。我们有经典古代艺术山水样式的设定和当代人物山水的设定,如何把多个不同的样式嫁接,像插件一样粘合在一起,变成什么,当然这是一个艺术家在西方国家生活很多年以后对中国历史上绘画形式上的一个反思,或者说是一种重新认识和重新发现的描绘。

  图为蒋志此次的参展作品《不适之时》装置 2012 现场1

  图为蒋志此次的参展作品《不适之时》装置 2012 现场2

 

  张晴:蒋志的创作过程一路走来非常勤奋,是非常让大家关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今天他这个作品对我来讲是非常震撼的,因为他讨论的是一个人的终极问题——就是“生与死”,这个问题在当代艺术当中可能是比较回避、遮蔽的一个问题,但是作为整个文化中的一个大的命题的情况下,其实生与死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中国人可能是有感情的问题,在创作当中是特别忌讳对死亡这个雷区去进行探讨的,无论是在视觉、电影、文学、还是美术作品当中,都是这样子。由于这样一个渊源,使得蒋志在这个作品当中,能够把一种人们对死亡的那一刻和亲人生离死别的那一刻的场景也好、感受也好、记忆也好、追思也好,他把它通过这样一个多小时Video的“等待”,几秒钟、霎那间一种巨声来临和爆炸,给人以心灵上的一种震撼,我觉得这个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当中是很少见的一个好的作品。

  第二的原因:我觉得他这一次的作品非常完整,如果说他仅仅是一个Video的作品会显得有点儿单薄,在讲一个故事好像太叙述性,但是他的巧妙之处是在Video对面放了一个画家,一张黑糊糊的画,使得人们反过头来看这张画,意味深长,更有力量,胜过所有的图像,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怎么表达,其实也就在这种意境当中能够心领神会。所以这个作品也是近几年当中在中国当代艺术探求中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图为邵译农此次的参展作品《木本心 • 十年树轮》邵译农 装置660x172cm 2012,摄影:张凡

 

  张晴:邵译农他是一个非常勤奋、有探索精神、有思考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当中用了这么多的“时间性”来对一个形式进行追问,能够看到邵译农在当代艺术的形式和语言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而且这种出色是一种脱离的“物派”——脱离那种简单的对物体的对待,而是能够把他和今天东方人的时间性和当代人对时间性的考察结合在一起,邵译农的作品,就像是给我们三十年以来轰轰烈烈、焦躁不安的现状,停下来像喝一杯凉水、清醒一下脑子一样。和上几位艺术家一样。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在重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生今天的当代艺术,他们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图为徐坦此次的参展作品社会植物与思想痉挛 2012 录像 10分28秒

 

  张晴:徐坦是一个老艺术家了,他对社会的关注正好和胡晓媛相反,胡晓媛从一个女性艺术家的角度小中见大,从微观世界看整个世界,让人家延伸到许多,遐想到许多,而徐坦他是从一个更大的大的社会学角度直接切入进去,等于像一个导弹从头顶上刮下来一样。但是他这一次的作品也很巧妙,从一个森林和一片风景当中来进行述说,这一点让我看了以后也很为徐坦高兴,因为他已经是比较人到了中年,他已经很放松的对宏大的历史题材和宏大的社会性的东西,如何从一种风景当中,自然界的一些落叶和丛林当中得到表达,我觉得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一个贡献之一。

 

  图为张恩利此次的参展作品《Two Pipes 两根管子》 绘画|布上油画 2012 180.0 * 160.0 cm,摄影:张凡

图为张恩利此次的参展作品《Bathroom 浴室》 绘画|布上油画 2007 180.0 * 160.0 cm,摄影:张凡

图为展览现场,摄影:张凡

 

  张晴:张恩利的作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他是一个“无人的风景”——在他的空间当中没有人,也就是他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曾经来过,或者曾经离去,人到底在哪里不重要,留下来的空间是永恒的;第二个问题:他绘画的对象都是很边缘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来颠覆我们以往的主题先行,思想突出等等的观念,就是说有一种艺术工具论,这样就有一种对于“把艺术作为一个工具”的反叛和批判。而在艺术表达方面,他以反学院派的创作语言和方法,很随意的,融入到中国水墨画当中,一个草草的随意性当中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