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天方》—耿雪访谈
发起人:lecode2012  回复数:0   浏览数:1823   最后更新:2012/09/06 19:27:58 by lecode2012
[楼主] lecode2012 2012-09-06 19:27:58

耿雪的作品展开在苍茫的时空,留白如画,禁不住想起红楼梦里“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句子。细腻温婉的瓷质之上,徐徐浮现迷离空幻,若新月秋凉,如红尘白浪。

耿雪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童年恬静美好的自然生活带给她丰富的审美素材,温馨的家庭也塑造出包容宽厚的心地。她以深切的悲悯和同情,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超越世俗的天趣,和独立于世的孤寂,这也是艺术家本人精神气质的反照。

每个人的精神性都是复杂的,个体的经历不足以完全阐释我们如何会成为现在的自己,这造就了一个终生探寻的谜。耿雪从小就喜欢涂画,做手工,甚至进入一种很专注的状态,童年的很多时间沉浸在“创作”状态之中,没有“完成作品”就不吃不喝。当自我的精神性成为觉知的素材,这无疑会成为揭开谜底的想象性线索。耿雪顺从了对于画画的喜爱,从艰难说服父母选择考附中开始,她一直在做内心喜欢的事情,在艺术中,耿雪沉浸于心灵的自由和快乐,也时时跳出来,艺术提供了一个自我关照的机会。

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耿雪自觉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创作中不断地修正和简化,如何以一种尽量“少”的形式足以承载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这是艺术家的潜在思路,而她高效的形式演进能力使她不满足于一个既定成功的艺术系列,而是深入地做下去。

在陶瓷作品中,最初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人物繁杂,个性十足,浓墨重彩,气势恢宏,艺术家使出全部气力赋予这些人物以生机的故事和深切的情感,在后来的比如《上河图》作品中,人物的呈现日趋色彩的简单,叙事性减少,而突出线条,形态与瓷质本身的美感,传递出细微的心理与深层的感受;再到后来的表达,更为抽象,形象更为虚幻,境界更为空灵,而主体性的审美趣味却更为饱满浓烈。形式语言的减法后是飘忽的灵魂,她们烂漫如初,清凉如玉,尘世的忧伤如蝉蜕消却,宿世的记忆恍然若梦。人如陶胎,性灵回复到最初的面目,自然舒展,很难不引发观者无限的想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天地洪荒中,区区几十年的肉身,岂不像沧淼一瞬。历史曾鲜活如当下,未来的悲欢反复上演,稗史说尽,颠倒嬉笑,台上台下,纷扰离合,戏里戏外,燕飞蝶舞;魂聚魄散,热闹场中开冷眼,舍身归去,琉璃境里作幽魂;寒江雪夜吟新曲,坐中谁解流离味?

耿雪笔下的女子,出现在混沌之初,无衣遮蔽,了无心机;又像是遗世于鸿蒙之境,亘古孤独,杳然无寄。耿雪感知到那些精灵,游于荒野,行于春夏,着于花草,附于木石,幽寄河畔,夜夜流连,以天为镜,以地为所,或恬淡,或幽怨,闲心绰约,再作无端笑颜,万境弭散离烟火,不为衣食不为情,羽化离身心尚在,不知流转几世中。

从2012年开始,耿雪开始了针对瓷釉本身的材料与形式研究,这将继续深化她与这种天性相近的材料之间的共鸣与理解。

在纸空间系列作品中,借助阅读《周易》与方术,耿雪通过折纸实验展现出对于存在与时空的思辨兴趣,想象与呈现能力,这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存在环境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满足了耿雪的创造渴望。这是维度的重建,和意念的搜索,作品提示的方向呈现记忆的多重线索,同时实现了视觉与文字的转化。心思敏感的耿雪,关注人的精神性与超脱,她渴望看到表象及时空背后的精神存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为当下想象出更为丰富迷离的背景,消解了紧张的关系。

虚拟绿色计划,是对于生命的视觉模拟,并将生命简化为一种最单纯的能量形式,藉由语言,通过耿雪设计的软件实现对植物的转化,这个尝试带有很强的互动性,缘起于对他人的帮助,也是耿雪生活态度的实践,它的延伸也会深入影响耿雪未来的创作。

耿雪的艺术思路呈现可贵的矛盾属性,一方面她是感性的,喜欢作品里的情感世界,一方面,她头脑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努力构建一个时而触碰到的隐形系统,万物以一种艺术家理解的抽象理性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学习,生活与创作带来的经验成为引发耿雪内在系统的触点,她似乎在一步步接近另一个完整的世界表述。以视觉的方式,长期的创作积累都会成为那个系统的注解。


http://www.lecode.co 象罔艺术计划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和纪录片项目。 LeCODE Project is a case study and documentary program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