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观·观悟 ——陈燕子作品个案分析
发起人:小脚丫丫  回复数:0   浏览数:2490   最后更新:2012/07/28 18:55:06 by 小脚丫丫
[楼主] 小脚丫丫 2012-07-28 18:55:06

云彩NO·8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云彩NO·17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物观 • 观悟
——陈燕子作品个案分析 

 

文︱张海涛

 

很多人第一眼见到燕子,觉得她是个开朗快乐的小女人,时尚而物质,个性而罗曼蒂克;其实不然,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她内心更多的是悲观、敏感和细腻,这种双重性格中它更倾向于后者。她时常为一段记忆或情感而感伤流泪,对生命情感与对物的冲动表现出心灵的摇摆与失落。这也是七十年代青年的内心写照,与物质现实的感应和对精神的朴素的向往,这样的双重性格是燕子个人特殊的内心成长经历和时代浸染形成的。燕子作品中表现出对物这个永恒体的当代化思考和体验,具有时代“颗粒”的人生观。燕子作品对生命的物观,我更喜欢理解为燕子通过个人内心的碎片对于永恒物观的异延,而非个人私密的小情节。作者冥想着当下人与当下物的关系,透过“颗粒、云彩”隐藏着对物象的凝固和偏执的感悟。她的作品也通过不同的阶段“记忆物象”、“生存寓言”、“社会实证”不断地走出自我,关注更大、更实际的人文事物,通过贯穿的物象消解人类的欲望,从而改变我们的心境。 

 

燕子作品中的图式如我们儿时看图说话,摆事实讲道理,一物一人或一人一景,将画面切分为二,在作品中燕子特殊地放大了物的比例,缩小了人的尺度,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对于人与物的关系产生了新的思考。画面的人、物构成,限于两个画面,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尝试,我设想了若画面正常一幅画一个图或一幅画多个图,都达不到这样的物化关系,这种人的生活碎片与物的“生硬”对照,将两者似乎没有关系的事物产生了异样的关系,应证着这样的一个哲理:世界上很多看似没有关系的事物,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样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是作品的关键的价值支点,同时也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物,这种关系自动突显的感觉,需与观众共鸣得到,交给观众感应,也与观众产生了静态的互动,这就是作品想达到的效果。选择即为一种艺术价值的判断。选择决定一种态度、眼光和价值标准。在我们这个类像丛生的信息时代,很多类像随时大量转载、剪辑、发送,这时选择与转换也即一种艺术。一个事物的选择是艺术家的修养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对照图式及色彩的朴素语言,透析着画面中作品的非修饰、自然的潜在力量,更是作者“观物”心境的表达。 

 

燕子作品从生存感悟、关注的内容上分为“颗粒”系列和“云彩”系列。

燕子作品《颗粒》系列第一阶段绘画语言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作品中对于作品名称“颗粒”的理解与物有着一致的感觉,同时有着双重的意思,颗粒即人与物的寓体,“颗粒”正常解释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小和弱势的感伤特性。 

《颗粒》系列第一阶段画面物与人的选择,主要是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的生活记忆场景与对应的物产生的寓言关系。如果说时间是记录微观和宏观的情感本源,我们书写燕子的作品之时,这个年代的艺术家必定会回忆他们的年代,这些年代记忆中传达给我们的生存感受,即带有七零后的时代特征。 

 

时间与物的变化,是永恒的自然物态,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朋友盖房子、海边游泳、妹妹瑜伽生活与对应的物象……生存环境带给我们的不论是快乐和苦涩终极都会消逝,记忆物象的时空感带给我们的感伤是艺术家艺术表达情感的一个愿望。燕子作品中题材以物与人的记忆对照语言来进行的转换,也给记忆带来了个性新鲜的感觉。 

 

《颗粒》系列的第二个阶段作品中的人与物都是网络上下载的,这时作品的物象走出身边私人化记忆,而更多的是作为公共或虚拟的人与物的关系。这个阶段作品更多是“时代人”的生存寓言和感悟。艺术的当代性在于把当下的生存感受与永恒的寓言嫁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在表现这些寓言时多采用不现实的手法,让这个世界产生强烈的象征,这样画面不相干事物潜意识的并置,产生的静止、神秘感给我们述说生存的道理,也是将永恒哲理的当代化转换。 

 

人——稚气儿童、时尚的女性、幸福的老人和他们有异味的生活片段;物——象征男性力量的物(如钳具、刀具)、朴素自然的物(如桶、筐、鞋、油灯)和女性时尚消费品(如咖啡机、化妆品、围巾)。这些人、物的选择和对照有一种网络快照截取的凝固,有一种生命启示,宿命轮回和对浮华背后自然原始动力带给我们感伤的思考,这是燕子的作品呈现的感觉,也是她对整个人的思考:人最终都会走向物化,面对物化的态度与人生观更是重要。 

 

如果说记忆物象的“颗粒”适合于黑白灰的色调,那么“云彩”系列也有了丰富的色彩,“云彩”有种不确定的浪漫主义物态的意思,也是一种逍遥的心态。燕子作品的这个阶段关注的物象更拉近了物与现实的关系,我称为艺术的社会实证。作品强调艺术家以社会学者的身份介入现实,以社会学视角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证据和材料的整理和收集。画面中郭美美、苏紫紫、钱云会和凤姐事件揭示了乱象的价值观,以真实、真诚的良知为改变社会生存环境作出一份努力,由外及里的为艺术提供参考的文化背景。这样的作品避免了当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概念空洞的点子化特点和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燕子作品中的人事场景和色彩不论怎么变化,然而对于物象的对应是她作品贯穿的线索,这些物象是在消解人的欲望,也希望自己能看淡一切。物观的思考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放弃脚步,除了世界各类宗教都谈到拯救精神物化的问题,各时代思想家也对物的关注与文化针对性不同:庄子“齐物论”、佛教的“格物”、马克思的“唯物”、存在主义的物和东方的物派……物观不同与东西方差异有关,更与“此时”存在有关,这也是艺术家应该探索的问题。燕子作品的人、物对照的语言图式很突出,然而对于人、物的选择和它们关系呈现感觉仍需发现和敏锐,这也是我们对她的作品的期待。  

  
                                                
2008年3月8日于通州宋庄 
2012年7月28日稍作修改

 

云彩NO·21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陈燕子

 

云彩NO·11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云彩NO·12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云彩NO·18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云彩NO·10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陈燕子

 

盖新房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燕子

 

有危险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燕子

 

云彩NO·6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燕子

 

下山难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燕子

 

云彩NO·3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陈燕子

 

颗粒NO·11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陈燕子

 

晒被子  130cm×13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燕子

云彩NO·5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陈燕子

 

颗粒NO.14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陈燕子

 

颗粒NO.25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陈燕子

颗粒NO.20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陈燕子

 

颗粒NO.27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陈燕子

颗粒NO.29 100cm×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陈燕子

 

陈燕子在工作室

 

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不存在一个此重彼轻的碎片的等级。每一个碎片,每一个社会快照,自身都包含着昭示“整个世界的总体意义”的可能性。齐美尔深信,生活的细节,表象,是有可能与它的最深奥,最本质的运动联系起来的。“正如能量一样,事物不间断地变化把任何事物带进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并将所有的个别都纳入一种秩序之中。” ——齐美尔《感觉社会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颗粒》《云彩》创作手记 

 

文︱陈燕子

 

我个人以为,某些时候艺术是“谈”不出来的,是一个漫长的,甚至需要人的一生潜心学习与“润物无声”的过程。生活状态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兜兜转转,在远离喧嚣的北京乡村我已经生活了六年(对于更多的北漂艺术家来说,或许算不上很长时间),对于一个自以为“阅尽人间繁华,尝尽人情冷暖”的自己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命转折点。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节奴,与我扯不上关系;名利场,奢侈品,高消费,快节奏,负能量,离我相去甚远。在乡下,物欲相对淡化,对于我这是一种外求的方式,也是我不断修习内心的参照。北方的庭院错落有致,天然质朴;田园风光自然无限,野趣盎然。乡间闹中取静,冷处热心,纵是苦乐参半,却也怡然自得。我觉得人应该住在乡下,城市里充满了罪恶。

 

新一轮的《云彩》系列是《颗粒》系列的延展,有变通也有贯穿。除了对照图式继续沿用,《颗粒》中果断的“黑白分明”在《云彩》中已被有意图的彩色取代,“还原”了生活的“本真”面貌。这个阶段在两个“物”(场景和对应的物之间的关系)的形象选择上更为谨慎,冷静,和理性。场景也由个人叙事转向社会现象中的现实案例,诸如钱云会死亡事件,凤姐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挪威爆炸枪击事件,723动车追尾事件,广西镉污染事件等。

 

纵观天地,科技轰炸,信息泛滥,造星运动,虚拟依赖,自然异化,道德真空,文化危机••••这是个疯狂的时代,欲望充满人类生活与存在的每个角落,信仰严重缺失,道德异常混乱,价值体系完全颠覆,人们生活不稳定,甚至生命亦无保障。我们深陷困境,却无能为力,甚至浑然不觉(人内心的认知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茫然,冷漠,迷惑,空虚,焦虑,恐惧,贪婪,争掠之余,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去触及并关照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和生命的终极意义。


一人一物,一动一静,一冷一暖,一浊一清,一生一死,一世繁华,一场烟云。《颗粒》朴素,潜默,甚至偏执;《云彩》也潜默,但较之更为从容,自在。“云彩” 动静自如,不萦一切而气象万千。万物变幻无常却又恒定久远,情感飘浮无握却又美丽无比。在感觉上黑白的“颗粒”倾向感伤,淡然的“云彩”升华了感伤,更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12年7月21日于宋庄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锐 > 新锐 > 陈燕子(Chen Yanzi)
http://www.artda.cn/view.php?tid=1486&cid=6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