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丹在《成都美术志》座谈会上的发言 转
发起人:复印机  回复数:0   浏览数:2313   最后更新:2006/11/14 04:04:59 by
[楼主] 复印机 2006-11-14 04:04:59
罗子丹在《成都美术志》座谈会上的发言




<<<<感谢会议给了子丹一个发言的机会,以前批评家栗宪庭先生在评论中提到,我的很多作品因为远离敏感的政治中心北京而能够在公众场合实施,这有道理,但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很多,远的不说,近的象重庆、贵阳、昆明等等,极少像成都出现一个频繁在公共场所创作的行为艺术群体,这应该和成都市民、尤其和成都文化界的宽容气质分不开。这也体现在《成都美术志》把行为艺术编入其中。这里,感谢成都文化局修志办公室和成都画院、尤其是主编张颖川女士——她也是我很多作品的到场者。

<<<<尤其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几乎所有的行为艺术家都有美术的前科,可能在中国,学美术这泼人的创造精神还比较少遭遇教育体制的伤害,尤其很多因学习西画而接触西方文化,受到其中英雄主义、浪漫情怀甚至戏剧元素的感染,这都是可贵的。但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前卫、先锋不仅是一种姿态,而是立足当下对传统一个创造性的解释,这里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做不到的。象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艺术家:蔡国强、徐冰、谷文达、宋东等等,他们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比较厚重的感悟。

<<<<其实我更愿意别人称我为实验艺术家,一个原因是这样贴切:除了行为艺术,我也从事装置、雕塑、综合媒材、影像、导演等;另一个原因是今天“行为艺术”在公众心目中有下三滥之嫌,这当然和新闻媒体有关,一旦他们看到色情、暴力或刺激的所谓行为艺术,便以为抓到了吸引眼球的好素材,一二再、再而三,以后老百姓一看就以为:“噢,这就是行为艺术。”这其实是极少数,但更多对社会怀有深深善意、或有创造精神、智慧的行为作品老百姓却看不到。这不公平——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老百姓。我一直面对公众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一直认为艺术就是要寻求普遍意义的感动,而不是一个小圈子的事。

<<<<在我眼里,水墨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架上画家、实验艺术家、行为艺术家以及诗人、作家等等,我们都是肢体关系,我们都是同一个躯体上的不同肢体。希望我们和谐共处,彼此造就,为成都打造出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创作——大环境。


<<<<<<<<<<<<<<<<<<<<<<<<<<<<<<<<<<<<<<<<<<<<<<<<<<<<<<<<<<<<<06.10.2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