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王功新
王功新

王功新:我关注社会巨变的情况、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当然,我并没有试图回答什么,作为艺术家,我提出问题,而不回答问题。
生于1960年,职业艺术家,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王功新是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代表新崛起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参加海外重要展览。他是当今中国录像艺术的重要代表。从写实到抽象,从装置到影像,他始终保持着不怠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意识。
王功新的装置作品中流露着厚重的中国情结,他本性地选用最熟悉、最富有情感的元素来传达他的视觉感受,深刻地挖掘那些对当代生存状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把它们带入到作品中。他的独特视角使他的作品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拉开距离,找到他自身的个性化存在的位置从而参与共同的文化讨论。
2000年王功新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2002年在澳大利亚举办过《王功新来自北京》个展。曾经参加2001年德国柏林的《生活在此时》和《转换的行为》作品展,2002圣保罗双年展,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5年英国伦敦的《过去和将来之间:中国新摄影新录像艺术展》等。
王功新简历
这里,或那里 --访谈
王功新 林天苗:不能分享一个脑袋
中国当代录像艺术
王功新:用灯为空间制造影像

王功新:我关注社会巨变的情况、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当然,我并没有试图回答什么,作为艺术家,我提出问题,而不回答问题。
生于1960年,职业艺术家,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王功新是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代表新崛起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参加海外重要展览。他是当今中国录像艺术的重要代表。从写实到抽象,从装置到影像,他始终保持着不怠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意识。
王功新的装置作品中流露着厚重的中国情结,他本性地选用最熟悉、最富有情感的元素来传达他的视觉感受,深刻地挖掘那些对当代生存状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把它们带入到作品中。他的独特视角使他的作品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拉开距离,找到他自身的个性化存在的位置从而参与共同的文化讨论。
2000年王功新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2002年在澳大利亚举办过《王功新来自北京》个展。曾经参加2001年德国柏林的《生活在此时》和《转换的行为》作品展,2002圣保罗双年展,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5年英国伦敦的《过去和将来之间:中国新摄影新录像艺术展》等。
王功新简历
这里,或那里 --访谈
王功新 林天苗:不能分享一个脑袋
中国当代录像艺术
王功新:用灯为空间制造影像
关注
我用我的思想涂鸦






.jpg)




.jpg)
.jpg)
.jpg)






1995.jpg)
.jpg)
.jpg)

.jpg)


.jpg)

林天苗与王功新合作
是什么形成我们对一个都市的印象?“建筑”和“服装”。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城市而言,这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快速演变。林天苗和王功新的作品便是结合了这两者的表现。一方面,他们运用人的皮肤和毛发等材料设计和制作了一系列的服装,这些服装处在“审美”和“本质”之间的临界点上,另一方面,通过录象,穿着这些服装的模特儿像幽灵一样出现在都市的各个角落,然后又像幽灵一样消失。
在林天苗和王功新的作品中,真实的现实和视觉的现实、审美和本质等一系列关联事物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乱和倒置。而或许这就是今天都市生活的实质。对于大部分的都市人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种在边缘行走的生活,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在需要和欲望的边缘、在外观和身体的边缘,在……的边缘。
——范迪安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走?
自行车、照片、棉线 2000

红门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是什么形成我们对一个都市的印象?“建筑”和“服装”。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城市而言,这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快速演变。林天苗和王功新的作品便是结合了这两者的表现。一方面,他们运用人的皮肤和毛发等材料设计和制作了一系列的服装,这些服装处在“审美”和“本质”之间的临界点上,另一方面,通过录象,穿着这些服装的模特儿像幽灵一样出现在都市的各个角落,然后又像幽灵一样消失。
在林天苗和王功新的作品中,真实的现实和视觉的现实、审美和本质等一系列关联事物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乱和倒置。而或许这就是今天都市生活的实质。对于大部分的都市人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种在边缘行走的生活,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在需要和欲望的边缘、在外观和身体的边缘,在……的边缘。
——范迪安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走?
自行车、照片、棉线 2000

红门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这里?或那里?
录像装置 2002

作者: 王功新 林天苗
看--她
1999 路灯 照片 0.185×0.1
红门



王功新的作品现场展出情况
王功新的“红门”,一个壮观的四面屏幕的视觉装置是去年所有场景中最突出、最震撼的作品。重构这个院子(四合院),艺术家将观者带入一个令人震惊的封闭空间中:在观众周围的四面,红门急促而喧嚣地开启、关闭,它揭示着混合在城市生活中新旧形式的暴力场景和毁坏与建设的重叠。它就像席卷大都市的风暴……。。。对都市变化所带来的感官上的困惑并提出质疑的另一个艺术家是朱加,他用视觉系统地记录了这一切。利用特殊装置以不同的平行视角拍摄街景,他用视觉装置所创造的空间令观者陷入晕旋的都市环境里并丧失方位感。在最近的作品中,他转而用更加私密的空间继续探索诸如在夸张而难以理解的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中,为争取个人存在所产生的心理混乱与困顿这类紧张的关系。



王功新的作品现场展出情况
王功新的“红门”,一个壮观的四面屏幕的视觉装置是去年所有场景中最突出、最震撼的作品。重构这个院子(四合院),艺术家将观者带入一个令人震惊的封闭空间中:在观众周围的四面,红门急促而喧嚣地开启、关闭,它揭示着混合在城市生活中新旧形式的暴力场景和毁坏与建设的重叠。它就像席卷大都市的风暴……。。。对都市变化所带来的感官上的困惑并提出质疑的另一个艺术家是朱加,他用视觉系统地记录了这一切。利用特殊装置以不同的平行视角拍摄街景,他用视觉装置所创造的空间令观者陷入晕旋的都市环境里并丧失方位感。在最近的作品中,他转而用更加私密的空间继续探索诸如在夸张而难以理解的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中,为争取个人存在所产生的心理混乱与困顿这类紧张的关系。
《卡拉OK》



土著巢声音展
王功新作品《卡拉OK》
王功新的《卡拉OK》,从技术角度讲,首先是一种视觉的游戏。过分逼近口腔的镜头画面中充塞巨大的牙体,给人带来生理的紧张与不适。通过数码技术牙齿上叠加的手持麦克风嘶吼的人们的形像,尤其是赤膊"膀爷"----是充满市井气息的北京胡同中的人们。他们形象被放在口腔中时形成了对口腔的施暴:口腔这样一个必须保持卫生的极个人的空间被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变为公共空间。那些人在唱卡拉OK,用他们的口腔发出同样的声音。模仿卡拉OK录影带上的移动声音标志,邀请观者介入,其实是这段录像侵入观者口腔的一个借口。精妙的声音处理是王功新录像作品重要特点,巨大的嘶吼声引起下意识的内模仿,是这件作品的成功之处。



土著巢声音展
王功新作品《卡拉OK》
王功新的《卡拉OK》,从技术角度讲,首先是一种视觉的游戏。过分逼近口腔的镜头画面中充塞巨大的牙体,给人带来生理的紧张与不适。通过数码技术牙齿上叠加的手持麦克风嘶吼的人们的形像,尤其是赤膊"膀爷"----是充满市井气息的北京胡同中的人们。他们形象被放在口腔中时形成了对口腔的施暴:口腔这样一个必须保持卫生的极个人的空间被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变为公共空间。那些人在唱卡拉OK,用他们的口腔发出同样的声音。模仿卡拉OK录影带上的移动声音标志,邀请观者介入,其实是这段录像侵入观者口腔的一个借口。精妙的声音处理是王功新录像作品重要特点,巨大的嘶吼声引起下意识的内模仿,是这件作品的成功之处。
录像作品:我的太阳



王功新的录像作品《我的太阳》把美术馆变成一个露天电影院,大家坐在花坛上看着太阳从大地上升起,一群农民围着太阳伸手捧出火苗,火苗从手中升上天空变成星星。天上的星星像是从画面里跑出去的。



王功新的录像作品《我的太阳》把美术馆变成一个露天电影院,大家坐在花坛上看着太阳从大地上升起,一群农民围着太阳伸手捧出火苗,火苗从手中升上天空变成星星。天上的星星像是从画面里跑出去的。
山的故事


王功新《山的故事》
材料:投影、三幅幕布。
主题句:文字、声音、图像,分割的叙事层面要由观看者的能动的格式塔加以重新整合。
启示:这里提出的是关于叙述层次的复杂问题:用文字叙述和用图像叙述是两种层次,“山上有座庙”的经典故事是中国传统中关于层次的无尽拓朴学的精妙思辨。
手法:这一切最终落在具有不同空间层次的投影承载面上,分割的录像画面与分割的投影幕在观者的视觉努力中重新整合,从物理的角度再次证实多层叙述所带来的丰富可能性。这构成了这件作品的三个层次。


王功新《山的故事》
材料:投影、三幅幕布。
主题句:文字、声音、图像,分割的叙事层面要由观看者的能动的格式塔加以重新整合。
启示:这里提出的是关于叙述层次的复杂问题:用文字叙述和用图像叙述是两种层次,“山上有座庙”的经典故事是中国传统中关于层次的无尽拓朴学的精妙思辨。
手法:这一切最终落在具有不同空间层次的投影承载面上,分割的录像画面与分割的投影幕在观者的视觉努力中重新整合,从物理的角度再次证实多层叙述所带来的丰富可能性。这构成了这件作品的三个层次。
王功新 (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职业艺术家)
王功新参加的展览包括曾经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10年,对录像艺术的技术和数码技术有很深的了解。“张开嘴、闭上眼------北京、柏林艺术交流展”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1995年),“转换的行为”(柏林世界文化宫,2001年)和“新媒体艺术节”(澳大利亚,2000年)等等。王功新的录像艺术通常是对日常生活情节进行数码技术的再阐释,将人们对一个普通的行为的潜意识想象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王功新参加的展览包括曾经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10年,对录像艺术的技术和数码技术有很深的了解。“张开嘴、闭上眼------北京、柏林艺术交流展”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1995年),“转换的行为”(柏林世界文化宫,2001年)和“新媒体艺术节”(澳大利亚,2000年)等等。王功新的录像艺术通常是对日常生活情节进行数码技术的再阐释,将人们对一个普通的行为的潜意识想象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布鲁克林的天空

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1995),行为装置
王功新和林天苗旅居纽约十年,在95年回到北京后王功新创作了他的第一件录像装置作品《布鲁克林的天空》。王在自己家中掘出一口旱井, 在井底他放了一台屏幕朝上的电视机,画面内播放的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拍的天空,录像中的画外音却是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之头的北京话,作品隐喻性地直接涉国人对西方化的好奇甚至向往心态,即给出了诱惑又进行了棒喝。

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1995),行为装置
王功新和林天苗旅居纽约十年,在95年回到北京后王功新创作了他的第一件录像装置作品《布鲁克林的天空》。王在自己家中掘出一口旱井, 在井底他放了一台屏幕朝上的电视机,画面内播放的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拍的天空,录像中的画外音却是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之头的北京话,作品隐喻性地直接涉国人对西方化的好奇甚至向往心态,即给出了诱惑又进行了棒喝。
平淡[s:77]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文章不能小于两字符-----一个字“顶”



王老师,我们看到Video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