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这一切缘何而起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2383   最后更新:2012/06/05 14:22:51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2-06-05 14:22:51

来源:译言网

 

作者:西蒙娜•里奇

译者:Shierzou

消费主义深深扎根于西方社会而且正慢慢在诸如印度(India)和尼泊尔(Nepal)此类国家生根。这种毁灭性力量正潜移默化地且通过媒体的不断宣传最终成为被大家所接受的生活方式。

在此篇帖子里,我将向大家解释消费社会是如何产生且对人们的心态有何影响。

消费社会的根源:并非波澜不兴的历史

真实精神世界的倒塌


尽管人们将消费社会归咎于下一节我所描写的事件,但是我相信,倘若人类真正的精神世界没有被摧毁,消费主义决不会生根发芽。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一再观察了印度那些生活在宗教中的人(而不仅仅重复宗教仪式)没有患上我们这个时代的顽疾。

新的宗教为了让人们信教,不择手段,即便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因此,随着人性的萌发而产生的异教(Paganism)正逐渐被毁。犹太教(Judaism)始于公元前(BCE)2000 年。基督教(Christianity)约出现于公元(AD)325年。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小教派发展而来。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610年。约至11世纪,全球不再出现异教徒。

当这些破坏已成事实后,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转变——他们开始依赖逻辑而非直觉行事。之所以发生此类转变是因为上帝不再在他们心中而是被外化了。他们失去了手中的权力,且因为害怕下地狱的奴隶读圣经以让自己“茅塞顿开”。真理被蒙蔽了。

当人们开始依靠逻辑行事时,有学识的精英分子可轻而易举地操纵他们,罗列出他们想要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利益,却拒不谈弊端。听到有好处可捞,迎合了人类自私自利的方面而因此新的破坏性法律要发布则易如反掌。

通过转而皈依一神论宗教,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使得人们更有可能被说服,这便为消费社会的滋生提供了理想的温床。然而,一神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便改造普通人的思想,达到能与现在人类的行为举止相媲美的程度。 

工业革命

图像来源于 dipity.com 


尽管在让消费社会成为可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改变,但这些需要一本书或至少一本小册子才能写得完(而且,我并非是写这些作品的专家)。这应包括对土地征收与日俱增的税赋,直到有些人把土地出售给那些掌权者,包括纸币的发行还包括将国王统治到政府治理的过渡。

正是始于1750年的工业革命标志着消费主义时代的开始。正是在此期间,人们放弃了农场的工作或小本买卖,转而投身于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在这一改变发生之前,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劳动。他们勤俭持家且没有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欲望:他们满足于现状,与世无争。

然而,他们弃掉农场工作转而将自己的时间出售给工厂和其他公司时,一切随之发生改变。

大批量生产使得产品更加便宜,因此导致商品数量积压得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大量产品突然出现在市场中,必须找出方法以引诱大众购买这些产品。
在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心态与今天工人阶级的心理有天壤之别。他们只想着能混口饭吃,然后想要休长假。对他们来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工作更重要,因此工人必定不会追求加薪或加班加点地工作。

这种行为在印度仍能看得到,这让西方旅客摸不着头脑:人力车夫只要挣够养家糊口及支付其他一些费用的钱即可,之后他们便不再载客,不管有乘客们是多么低声下气地恳求!他们只是坐在车内呼呼大睡或打道回府。


图片来自:photoshelter.com 


这种得过且过的”缺陷”掩盖了精英们必须改变的基本需求。工厂生产的产品与日俱增,且产品需求不足。

最终这一任务顺利完成:这种挣够糊口的钱之后便享受休闲时光的心态被全神贯注于增加薪金并加班加点以便能购买更多的东西的心态取而代之。

这种转变分两步完成的:首先,工厂老板降低了工人的工资;因此他们将不得不工作更长时间。其次,商家开始在杂志和报纸(妇女杂志创刊于1850年左右))上刊登广告,宣传流行什么产品及消费者应购买什么,这便激起了人们购买一大堆非必备商品的欲望。

这当然开启了消费社会的时代,而且不怀好意的点睛之笔则由消费主义的致命武器——电视的发明所加。

人类欲望的产生

总言之,那些大权在握的少数媒体大亨们致力于对公众舆论、欲望和“自由意志”的塑造。他们的工作确实很出色。在人类基本的情感如幸福感/愉悦感和贪生怕死上做文章,他们创立了打心理战的商业广告将人脑设计成完全认同外部的产品。

由于1926年电视的发明,精英分子开始影响芸芸众生。 1941年,首个商业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商业广告的发明不仅大大提高消费者数量而且将大部分易受影响的消费者转变成为购物狂。

表现婴儿、独立女性或美满幸福家庭场景的商业广告激发了人之常情并驱使他们购买一些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



(20世纪50年代的商业广告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广告大相径庭。在过去,他们主要描述欢天喜地的家庭和小孩。现在,差不多所有的商业广告叫嚣着性、暴力和要出人头地。我们的价值观完全被洗脑了。)

演员、体育明星和其他“成功”人士身穿时尚类服装并佩戴奢侈品。工人阶级以身效仿,为追求时尚开始更新换代,淘汰掉甚至未穿残的衣服或破损的其他物件。这与一件衣服可穿一生甚至传给下一代的时期存在天壤之别。

激起人们购买越来越多产品的欲望这一步骤势在必行——否则,整个经济将分崩离析。正如维克托•勒博(Victor Lebow)在1955年所写的:

“我们庞大的生产力经济.......要求我们消费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将购买和使用商品转变成为仪式;要求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产品、将其烧毁、耗尽并日益加快丢弃它的速度。”

最后的致命一击在消费主义如脱缰之马之时

在过去,贫困家庭能通过小额借贷支付生活的必需品,但没有人会举债购入奢侈品。否则会被别人视为精神有问题。唉,通过引入能激发人类欲望的广告,一切也随之改变。现在,奢侈品开台被看成是必需品。

经济学家们确实参与说服公众借款是个好主意。信贷公司在美国和英国蓬勃发展,从1920年起,商店为顾客提供签帐卡且1950年,银行开始首发借贷卡。由于这些“方便之举”导致大部分人渐渐发现自已债台高筑。

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但是我们仍然饱受工业革命时期及之后造成的损害。我们会改变吗?或者我们眼睁睁看着社会最终被毁于一旦?这些非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便现在我们也目睹了昔日呼风唤雨的大国陷入混乱中不能自拔。我预测,一旦物质主义未被曾经心灵相通的宇宙所取代,整个世界也将变得混乱不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