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策展笔记之6:重作策展人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10   浏览数:3227   最后更新:2013/02/28 23:53:49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2-02-27 13:30:35
上海双年展策展笔记之6:重作策展人
-转邱志杰博客

我不做策展人很多年了。当初成为策展人,其实不是我故意的。先是读哲学写文章,参加1995年左右的“意义问题讨论”。那个讨论的最后,焦点问题集中在作品须不需要阐释。作品如果要阐释,阐释者们就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作品不需要阐释的话,阐释者们的职业安全就成了问题。这种讨论本质上是批评家-阐释者向艺术家争夺创作主权的权利斗争。我后来觉得自己应该停止这种没意义的争论,直接去促成那些更不需要阐释的作品被重视。那时候在我看来,最感性的作品就是录像装置。所以就成为了录像艺术的策展人。
等到我后来觉得录像艺术一样会被阐释附着,甚至于会变成一种假装科技感的趣味。我又开始做后感性。表面上一个是新媒体,一个是肉媒体,其实背后强调现场和感性的思路是一致的。而且媒体艺术发展到最后,一定会超越电子图像的问题,触及到肉体改造。虚拟全景体验、动态捕捉等等,媒体问题都同时是身体问题。
当时投身做录像展还有另一层动机是政治性的。为了改变当时的中国艺术的地下状态。我知道媒体艺术因为它表面上的技术主义色彩,会是最早在中国的美术馆和美术学院获得位置的。可以用它当突破口,带动整个中国实验艺术走出地下状态,让国内的老百姓能看到。这方面的工作很成功。1996年录像展影响到中国美院新媒体专业的设立。2001年春天的“暴力行为艺术禁令”是最后一次反复,2001年奥运申办成功之后,实验艺术的地下状态结束,变成“当代艺术”,即将成为时尚。“后感性”折腾了几次,最终随着画廊们的兴起,艺术家们都受到了个展的诱惑,“后感性”那种共同体模式终于无法维持了。
后感性艺术家中的很多在我的带动下参加了2002年的“长征”。“长征”开始在乡下进行的时候,在不少地方还是像偷鸡摸狗。到了2002年底回来在798厂区建立长征空间,2003年4月我和张离一起在时态空间策划了798第一个展览“回音:再造798”,正式提出798艺术区的概念。那时候“当代艺术”走出地面,但是又迅速地时尚化、市场化已经不可阻拦了。
我回顾自己的几次策展:1996录像展、1999-2004《后感性》系列、2000《家?》、2002《长征》、2003《再造798》,最后一次,2005年在南京做《未来考古学》南京三年展,都是被理论冲动、艺术家朋友的信任、改变格局的冲动等等,各种各样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推着。对我个人来说,做策展人的性价比肯定比不上做艺术家,我并不善于拉赞助,策展永远都是赔本买卖,永远都是用当艺术家的我养活了当策展人的我。策展工作中吸引我的主要是理论建构和空间设计。而这些快乐其实只要把作品大型项目化,自己做超大型个展,也一样能够满足。
当然,策展还有一项功德,那就是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但是却忽视的年轻艺术家。但是我后来发现,有的年轻艺术家会终身感激帮助过他的人,但也有的年轻艺术家今后会怨恨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当时越是对你尊敬,日后越是怨毒得恨不得灭口。这虽然是少数,但有那么几个就够伤害我对策展的感情了(不但我,别的策展人也遭遇过这种报答。当然,这说明我们帮助别人的方法有问题?)。难免有时候我就想,其实像永平、山专他们并不浪费精力来策展,把自己作品做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是更能帮助年轻人吗?
再加上798成形之后,卢杰定居北京,皮力、高士明、李振华他们都已经很成熟,开始活跃。他们各有优势,我觉得都做得比我好,专业。这些专业策展人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作为策展人可以下岗了。于是在我在2005年策划完南京的《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之后决意停止策展。
不过事实上,我开始在中国美院教书,不但在总体艺术工作室用策展的方法上课,还在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帮着带学策展的研究生。
2005年至今7年来,我其实把策展方面的冲动转化为教学。每一个教学项目其实都是一个展览项目的策划。事实上,我倾向于认为,总体艺术工作室其实是我历来最重要的策展项目。总体艺术理论是我提出过的最重要的策展论述,这个展示已经长达八年,还会进行下去。而且帮助学生,比帮助年轻艺术家,内心更幸福,更有安全感。
事情总是相互滋养。所以,反过来,教学工作一定也滋养了我重新回来做的策展工作。这不仅因为这些年的教学准备了一批人才,更是因为,教学到后期,我越来越少有确定无疑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对方,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者共同体”的重要性。教学本身是摆出问题来共同探讨,把我们教和学双方的已知和无知都拿出来面对。组织学生互相教互相学,成了教学者的主要工作。用这种模式回头来考虑策展,策展的摸索和对话因素要进一步强化和体现。
什么叫摸索?手里得拿着一个手电筒,一张地图去摸索。因此我决定试着采用奇怪一点的策展方式。我把策展过程变成画地图。画地图的过程就是摆位置,建立关系的过程。每一张地图都是试探性的。我会把它交给联合策展人,以及对话中的艺术家。禅宗传统中有一个“起话头”的说法,我希望这些地图能够充当“起话头”的作用,变成人们可以用,可以证伪,可以激活思想的东西。任何地图都是用来证伪的。注解这些地图,同时也就画出了自己未知的地盘,让大家来帮着调整,填空。
这些地图会一次次重画。直到展览开幕,结束。

[沙发:1楼] guest 2012-02-27 19:57:59
一天到晚讥讥歪歪!
[板凳:2楼] guest 2012-02-27 22:31:03
恭喜邱老师找到了一个做策展人而不赔本的方式。
[地板:3楼] guest 2012-02-27 22:55:15
邱老的杀气越来越少了,有点患得患失,难道是目标导致的?
[4楼] guest 2012-02-28 01:48:12
画地图不就是想卖的么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5楼] guest 2012-02-28 03:58:15
如果我们付给策展人的报酬不足于养活策展人,画地图是一个好选择。何况图还确实有意思。邱老会画画,别的策展人可怎么办呢?
[6楼] guest 2012-02-28 03:59:24
可能会画地图的,还比较不容易被画廊控制


[7楼] guest 2012-02-28 10:26:44
老邱还是聪明,先提前做一个免责声明。
[8楼] guest 2012-02-28 10:29:31
得失寸心知
[9楼] guest 2013-02-28 13:20:27
当然,策展还有一项功德,那就是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但是却忽视的年轻艺术家。但是我后来发现,有的年轻艺术家会终身感激帮助过他的人,但也有的年轻艺术家今后会怨恨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当时越是对你尊敬,日后越是怨毒得恨不得灭口。这虽然是少数,但有那么几个就够伤害我对策展的感情了(不但我,别的策展人也遭遇过这种报答。
[10楼] guest 2013-02-28 23:53:48
说谁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