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查尔斯•萨奇的控诉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0   浏览数:1915   最后更新:2012/02/09 12:35:52 by 弥撒
[楼主] 弥撒 2012-02-09 12:35:52
对查尔斯•萨奇的控诉

-转《画廊》杂志

 12月2日,在Gardin上,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当代艺术最举足轻重的萨奇画廊的拥有者查尔斯·萨奇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觉得现在的艺术界极其庸俗,对当代艺术感到不解,以及“不能分辨艺术家是好是坏了”。他的评论一出,立刻引起各界回响。这位艺术界的巨鳄因为传奇的造星行动而名震艺坛,同时因为阔绰的收藏历史而备受追随,却也因频繁的抛售业绩而腹背受敌。他的言论简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觉得他的说辞匪夷所思。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场无硝烟的“论战”吧:

  查尔斯·萨奇:(节选)

  它(艺术界)是被所谓欧洲名流们、汉普顿白痴们所玩弄的,它是时尚寡头的玩物,是艺术经销商只关注自身利益所作的意淫。今年的壮观的艺术双年展中,威尼斯停泊着依偎在一起的巨型豪华游轮,这里的新艺术世界已经成为与圣巴茨的圣诞和圣特洛佩的八月并列在行程表上的活动,轮番地进行着迷人的社交活动,在各个奢华的派对之间“赶场子”。

  这些人真的在享受艺术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看一些容易辨认的、大牌的作品,享受它们从拍卖场上以跌破眼镜的价格被拍下,买下来装饰他们的房间或者抛出,瞬间显示他们的冷静头脑和财富。他们会对自己的朋友去估量自己的玩物的价值感到愉悦,或者雀跃于自己备受敬畏。

  不久前我还相信任何可以扩大现在的艺术利益的事情都是值得欢迎的,只有那些势利者才会希望艺术止步于一群狂热粉丝之中。但是现在,就连我这么一个自私的、自恋的、喜欢炫耀的人都对这个新的艺术世界感到厌烦和难以适应。这些孔雀们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看这些展出的作品上。

  在艺术界我不是认识很多人,我只和少数几个我喜欢的人交往,我也很少有时间去深究那些听到的批评。十分秘密的是,实际上我不相信艺术界里的某些人,他们都说对艺术有感觉却不能分辨出一位艺术家是好是坏,除非到了那些艺术家成名成家之后。对于专业策展人来说,为展览选择作品是件非常艰巨的事情。他们很喜欢做影像展和那些晦涩难懂的后概念装置展览,得到他们那些底气不足以及目光短浅的同伴的支持。这种“概念化”的作品自1960年以来就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不断重复了。

  当代艺术届中很少有人还保持着好奇心,他们更多的是试图找出为什么一位艺术家比另一位艺术家更令人关注。

  艺术批评家很多时候去参加展览,为的是对他们的主编交差,很少是真的对其抱有兴趣。艺术经销商也很少去看其他行家的画廊。我听说很多人拥挤在盛大的开幕式的时候不是为了看展览的作品,而是为了去交际。那并没有错,虽然他们并没有回头看过,但他们会告诉你并真的相信,他们已经看过展览了。

  我经常被问到如果我没有这么多的钱,我还会购买艺术吗?对我来说,这里面是没有任何利润的。每一分我通过抛售艺术品而得来的钱都会回到购买艺术品里面。这对我很好,因为我可以寻找更多新的作品去展览。这对艺术界的人都很好,即使他们将这种行为看作是证明我见利忘义、浅薄和恶毒的证据。这是双赢。可以很容易理解每次你的选择都会使一位艺术家高兴,你创造了100人,同时你也得罪了那些你没有做出选择的艺术家。

  艺术界各家评论:

  《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的作者Sarah Thornton:

  这篇文章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查尔斯·萨奇的这种行为相当虚伪,因为他正在向他提到的那些庸俗的人出售艺术品,他就是那些人的行为榜样。我很奇怪他居然会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萨奇通过出售藏品已经赚到了数以百万计的钱。他谴责的是那群他一直在“喂养”的人。

  Norman Rosenthal(策展人):

  萨奇说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做一场好的展览非常困难,其中真正的问题在于艺术圈现在变得如此的庞大。在萨奇和我都还很年轻的时候,艺术圈的事情根本没有这么复杂。萨奇确实推出过一些非常棒的展览,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展览,萨奇文章中提到的人很多都参加了最近在迈阿密的这场艺博会。不过,即使是将这场艺博会中95%的作品摧毁了,也不会是多大的损失。

  Jonathan Jones的评论《Expert view: Saatchi's Robert Hughes moment》:

  首先,萨奇对艺术界的炮轰,他是有资格的。第二,他是对的。但他的论调有个致命的弱点。虽然这无疑是以有钱的所谓“全球精英”所占领的艺术界,但不等于就要掀起革命,因为还有在广阔的社会氛围里的艺术爱好者会被吸引进来,并且纯粹而简单。艺术世界里有很多无辜的人没有带着心眼地进入这个时髦的世界,他们需要一些真诚的评论,也许萨奇是对的,没有人会控诉他的墨守成规。

  《Charles Saatchi-the old master》

  艺术赞助人和艺术家的动因是很纠结的,他们的品味时高时低。很少人会质疑萨奇对当代艺术现况的描述:充满派对但是不在乎作品的开幕夜,停泊于丽都的超级游艇,而他们的主人就在威尼斯双年展中施展强大的购买力,将艺术作为对时尚的追求。作为财阀城市的伦敦,艺术品交易已经成为一项洗钱活动,是21世纪将金钱转向文化产业的炼金术。

  但是慢着!寡头政治家花钱买艺术品不是单纯为了满足自身的品味,而是为了更多的钱。而且,可悲的是,那些有钱人的品味比一般人庸俗却又是很自然的事情。萨奇先生因为那代英国年轻艺术家(像赫斯特和艾敏)而获益。他很早就发现他们,并且购买他们的作品。但是,当其他收藏家紧跟其上继续购买的时候,他却像一位投机家那样迅速地抛售获利。

  奇怪的是,从他捐献给国家的藏品中推算看来,这个只买他自己喜欢的作品的人,仅保留了他所拥有的成千上万的藏品里的大约200件而已。寡头们喜欢炫耀他们的财富,而萨奇先生无疑是喜欢炫耀他的判断力,但是,却偏偏是那些寡头们在支撑着市场使之保持蓬勃。

  路易丝·威尔逊(Louise Wilson),特纳奖提名艺术家:

  我不能认可萨奇对藏家的特性描述。他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再是这一领域中的“龙头老大”而心烦,现在的藏家越来越多了,这与80年代晚期及90年代只有一位大藏家的情况截然相反。从某种角度来说,许多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的确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许多人也许都会说“我要去买一件昆斯的作品和一个Gucci”。这在某些情况下是的确存在的,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萨奇的确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正如Ben Lewis在他的文章《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彻底改造艺术世界的人》中所说的:“如今有众多的投机收藏家,其中包括美国的收藏沃霍尔作品的Mugrabi家族、收藏家评论员Adam Lindemann, 而整个中国艺术市场则是由受查尔斯启发的中国投机藏家所操控。查尔斯正在逐渐被那些拥有比他还要雄厚的资金的投机收藏狂热者抢去风头。萨奇最终成为了自己成功事业的牺牲品。”萨奇在上世纪行之有效的造星方法已经落伍了,而在慢慢丧失了市场主导的同时,他抨击当今艺术界的言论未免显得有回天之嫌。就连Laura Cumming在她对萨奇画廊最近的《Gesamtkunstwerk》 进行评论的时候都说道:“如果萨奇画廊这次的德国新艺术展览《总体艺术》是在表达什么的话,那就是所谓的‘市场’:当代艺术继续进军商业领域,通过一些双年展或者依靠一些运气,走进私人收藏或者美术馆里。这个展览也许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谁知道呢?可是它却未必会因为查尔斯·萨奇而实现。”萨奇还是挥之不去的商业味道,人们已经对此深植脑海了。

  这是他对现在大时代之下的控诉,亦或是不适应这新时代而做出的力挽狂澜,或也许真的只是真心的诠释,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叱咤风云造星时代已经过去。有分析指出,萨奇从来都用捆绑包装的形式成就一个地区的新艺术,就如现在正在举行的德国新艺术展览那样,极力进行人海战术虽然可以对一个地区的新艺术造成整体的关注,但其中,谁是下一位翠西,萨奇从来不指明,他的大海撒网,还能捞回多少个翠西呢?萨奇的静观其变其实是多么的老谋深算啊!


返回页首